第1641章 廷推結果

王崇古山西蒲州人,嘉靖二十年進士,初授職爲刑部主事,由郎中始,歷任安慶知府、汝寧知府,調任常鎮兵備副使,陝西按察使,官至河南右布政使。

河南右布政使是從二品的官職,此次廷推的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僅是正四品,這裡已然是下降了足足三級。

只是在大明的官員體系之中,京官和地方官員早已經形成了兩個不同的體系。

京官外放地方通常是會官升三級進行任命,而地方官員想跳到京官體系不僅困難重重,而且還要降低品階進行任職。

像昔日被外放地方的徐階,從推官升任到正四品的江西按察副使,但被“提拔”回京亦是出任從五品的司經局洗馬。

現在王崇古是地方官員,如果能夠以正四品的都察院右僉事重回京官體系,實質已經算是“明降暗升”。哪怕今後不能重回京城本部任命,那亦能夠在各地的督撫中調任,遠比一個有品級而無權的布政使要強。

正是如此,楊博推舉王崇古爭奪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卻不是要坑害這個山西蒲州同鄉,而是給予王崇古從地方官員變成京官的契機,從而開啓新的仕途征程。

王崇古雖然昔日在刑部碌碌無爲,且因當年京察中的中下等考語而被外放,但在地方上卻是擁有了一份比較漂亮的履歷。

特別出任常鎮兵備副使的時候,雖然南直隸常鎮並不在抗倭的第一線,卻是得益於胡宗憲誘殺汪直和徐海兩大倭寇團伙,令到他跟隨俞大猷殺了一些殘倭,從而因功升任陝西按察使。

王崇古擁有一份漂亮的履歷,不論是資歷還是地位已然都要遠勝於張偉,在楊博拋出這個人選之時,很多人都認爲張偉是必敗無疑了。

督撫的廷推通常推選二到三人,一個主推和一兩個陪推,而這次除了通政司右通議張偉和河南右布政司王崇古,還有提學御史徐爌。

廷推的地點安排在西苑的紫光閣,這是嘉靖召集羣臣議事的場所,不過他們選擇的是偏殿。

除了戶部右侍郎兼倉場總督黃養蒙在通州城沒有到場以及吏部左侍郎董份已經離京前往山東,有資格參與此次廷推的二十三位官員陸續到場,參與此次的會推大典。

跟着往朝天天早朝能夠相見不同,現在這麼多大臣齊聚一堂,卻是一次難得的相聚,不少官員已然相互熱情地攀談起來。

同年、同鄉和舊僚早已將彼此緊密地相連。像兵部尚書楊博和刑部尚書黃光升是同年,吏部尚書吳山和工部尚書雷禮是同鄉,戶部尚書嚴訥和禮部尚書李春芳是舊僚。

尚書一級的關係都能相互如此親密,下面的侍郎和通政使等三品官員的關係更是錯綜複雜,致使大家很是熱切地攀談起來。

內閣大學士徐階和袁煒二個人亦是到場,不過他們並不會參與廷推,只是過來旁聽。按着慣例,主持地方督撫廷推的官員是吏部尚書。

雖然內閣閣臣的地位不斷拔高,到了本朝更是出現了嚴嵩這種“獨相”,但大學士在明初僅是正五品的官員,根本沒有參與的資格。

在這個講究祖制的時代,哪怕內閣首輔的權柄足夠大,但他們亦是要遵循這個傳統,故而內閣大學士不參加廷推成了慣例。

當然,雖然他們不直接進行參與,但徐階作爲徐黨的黨魁,加上他是廷推結束和皇上相連的紐帶,很大程度地影響着最終的結果。

在這個偏殿中,早已經準備好相應的椅子,衆官員則是紛紛入座。

明朝是一個很注重儀式感的國度,在祭祀雲雨風雷嶽鎮海瀆山川等神派遣武伯爵,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則派遣公爵,而祭祀太廟或孔聖人則是非朝中重臣不可。

廷推原本有坐推和立推兩種,卻是以“立推爲尊,坐推爲卑”。

只是到了本朝,內閣、尚書和部分侍郎及重要總督的任命權則在牢牢地掌握在皇上的手裡,採用的都是“特旨”進行任命。

現在留給官員廷推都是不甚重要的官職,參與廷推的每個官員的地位都比所推選之人地位要高,自然採用的都是坐推了。

吏部尚書居左而坐,兩位閣老則是居右旁觀,其餘官員則是分列兩旁。

五位尚書和左都御史並不存在固定的排序,戶部尚書嚴訥和禮部尚書李春芳都已經是準閣老,但坐在第一位的則是兵部尚書楊博。

對此,很多官員卻是暗暗地交換了一個眼色,默默地觀察着事態的發展。

按照以往的慣例,坐在第一位的則是資歷最高的工部尚書雷禮,其出任尚書已五年有餘,是最高資歷的老牌尚書。

不過楊博是嘉靖八年的進士,且似乎將他在地方掛職兵部尚書的任期亦是算上了,卻是當仁不讓地坐到了首座之上。

衆官員看到工部尚書雷禮臉色平靜地坐在第二個位置,而上頭的兩位閣老都沒有選擇吭聲,亦是權當沒有瞧見般。

只是大家心裡都明白,這個楊惟約是持寵而驕,已然是要藉此標榜自己纔是閣老之下第一人。

林晧然雖然資歷尚淺,但終究是禮部左侍郎。由於任命在戶部左侍郎馬森的前面,故而他亦是位居馬森之上,前面則是別外三位六部左侍郎,地位已經是位居第十二了。

他亦是看到楊博搶到雷禮的前面,只是看到當事人工部尚書雷禮都沒有進行爭執,他這個“外人”自然是不會多嘴。

官場其實很是微妙,很多東西都不是一成不變,特別是攤上這麼一個不按規矩出牌的皇帝,令到這個朝廷亦是跟着混亂了。

考功司郎中陸光祖突然從外面匆匆走進來,在吳山的耳邊嘀咕一句,吳山的臉色肅然,則是扭頭望了林晧然一眼。

林晧然發現岳父朝他望過來,臉上顯得滿臉無辜地望過去,眼睛似乎還帶着好色之色。

吳山終究沒有讀心之術,並不是看穿林晧然的內心。先是跟着徐階和袁煒低聲交談,似乎是有了答案,這才走到殿中。

這個異常自然是逃不過大家的目光,殿中已經是鴉雀無聲,紛紛好奇地望向了吳山。

吳山迎着衆人好奇的目光,正色地對着在場的衆官員說道:“通政司右通議張偉自認軍事才能不足,不敢爭得寧夏巡撫一職,請求將其名字刪除!”

此言一出,很多官員則是相視一笑。

張偉這話顯然是藉口,他自知是爭不過楊博所推舉的河南右布政使王崇古,這才選擇主動退出,從而保住一點顏面。

楊博的眉頭微微蹙起,實質是一個膽大心細之人,卻是疑惑地擡頭望向了林晧然。

雖然王崇古的資歷和聲望地遠勝於張偉,但自己的影響力卻不及吳山,而王崇古、張偉和徐爌三人的名字送到皇上面前,皇上說不準會圈上張偉。

現在張偉哪怕明知道是輸,亦不用如此臨陣脫逃,而這標榜自己軍事才能不足,更是斷了邊地巡撫或總督的路子。

一念至此,他心想這會不會那小子的陰謀詭計。

只是看着林晧然那張難看的臉,他發現自己似乎是想多了,這終究是一個有着頭腦的毛頭小子罷了。且現在張偉臨陣脫逃,他恐怕亦是回天乏術了。

“呵呵……看來這王鴻圖亦有自知之明啊!”有人得知陳偉臨陣脫逃,則是竊竊私語起來道。

吳山還是保持着不苟言笑的嘴臉,又是進行宣佈道:“此次參選的是河南右都御史王崇古和提學御史徐爌,此二人的履歷和歷次考察均已下放諸位,今共舉一位可堪大任之員出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望諸君能秉行公心,舉薦皇上簡拔!”

廷推的結果並不是最終的結果,皇上則是有權進行駁回重選,或者是從幾個候選人中選取他人,甚至還能通過“特旨”任命。

少了一個候選人,其實亦是無關緊要的事情,特別大家都清楚寧夏巡撫的位置必然是屬於楊博的山西蒲州老鄉王崇古。

吳山對着陸光祖等官員輕輕地點了點頭,讓這些從旁協助的吏部官員將空白的題本分發下去,讓在場的官員將屬意的人選寫上。

這廷推採用的是明投的方式,並不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間,而題本經過大家的書寫,接着送到徐階和袁煒的案前,則是有官員當場進行唱票。

提學御史徐爌是徐階的門生兼同鄉,昔日擔任兩淮巡鹽御史頗有建樹,身上打着徐黨的烙印,已然是有着很強的競爭力。

只是歷史終究發生了一點偏差。徐爌奏請恢復淮鹽舊例,看似愛護竈戶之舉,但隨着林晧然清理鹽政致使政稅收入大增,令到徐昔日徐爌的舉動更像是偏袒於鹽商,是一個致使兩淮鹽事不暢的罪臣。

現在他能夠從兩淮巡鹽御史升任提學御史已經是恩典,但想要爭奪寧夏巡撫一職,卻還是欠缺一點火候。

刑部左侍郎錢邦彥是南直隸人士,但他還是將票投向了王崇古。

結果並不出意外,河南右布政使王崇古以高票被提名出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夏,而提學御史徐爌僅僅得到了兩票,此次可謂是慘敗。

楊博則是得意地望了一眼林晧然,卻是見到一張古井無波的臉。

林晧然對這個結果早就有意料,據他所得到的消息,提學御史徐爌其實就是拿出來陪跑的,徐階並沒有打算髮力推舉提學御史徐爌上位。

按着現在的廷推形勢,楊博聯合的北方官員雖然已經抱團,但郭樸已經回家,高拱還沒有上位,其影響力根本比不上徐階,亦是比不上他岳父。

“此次廷推已有結果,我跟袁閣老會聯名奏疏,將廷推結果呈給皇上!若是諸位無事,現在便請回吧!”徐階看過結果後,對着在場的官員溫和地說道。

衆官員心裡有幾分不捨,但還是準備告辭離開。

卻是這時,一個人突然站起來道:“元輔大人,浙直總兵楊尚英貪墨一事既然已經查清楚了,卻不知如何處置?”

楊博看到林晧然從座位站起來,心裡不由得咯噔一聲,當即陰沉着臉地望向了這個人,心道:這小子當真是讓人不省心啊!

衆官員聽到這話,則是紛紛望向了徐階。

徐階先是望了一眼楊博,這才進行迴應道:“按着兵部的條陳,浙直總督楊尚英昔日抗倭功績斐然,故而決定革去其職!”

這就是朝中有人和無人的區別,昔日戚繼光犯事連世襲百戶的恩蔭都丟掉了,但現在的楊尚英僅僅只是革職了事,並沒有相應的嚴懲。

林晧然則是瞥了一眼楊博,旋即正色地道:“浙直總兵貪墨軍中兵餉,浙直總督趙炳然並不察覺,其又當如何處置?”

這……

衆官員聽到這話,卻是不由是臉露苦笑,已然又是要生起事端了。

工部左侍郎李登雲跟趙炳然的關係不錯,便是站起來道:“林侍郎,你這話不對吧!浙直總兵楊尚英貪墨,此舉跟趙柄然有何干系?”

“趙炳然掌南直隸和浙江軍務,楊尚英貪墨軍中糧餉,卻竟然毫無知覺,自然有一個失職之嫌!”林晧然當即針鋒相對地道。

現在大明是以文制武,浙直總兵楊尚英受到趙柄然的制約,浙直總兵楊尚英現在被查出貪墨,那麼趙柄然確實難逃一個失察的罪名。

當然,這其實無法直接給趙柄然定罪,但卻已然能夠動搖到趙炳然的位置。

工部左侍郎李登雲的眉頭蹙起,卻是進行指責道:“林侍郎,這都是你的無端揣測,我大明還沒有總兵貪墨而總督擔責的先例!加之他兼任浙江巡撫,又豈能面面俱全?”

“我沒說要趙炳然擔罪責!李侍郎竟然說他因浙江巡撫所累,那麼本官提議削去其浙江巡撫一職,另擇公允官員前去擔任!”林晧然則是進行迴應道。

此言一出,不少官員當即釋然,眼睛複雜地望向了林晧然,心知果真不負林算子之名。

第1274章 斷鬼神第1636章 意外第1644章 動盪的北京城第1186章 風波止?第486章 平淡生活(月票加更)第67章 待客第884章 爭鬥第156章 浮誇第469章 又見簸箕炊第231章 玄機第36章 潘仙詩會第390章 樵夫第1222章 君與臣第587章 道歉第1047章 反抗一下?第1620章 無形的手第198章 入場(月票加更)第387章 第一把火第291章 傳聞(月票加更)第1776章 戶部之劫?第1420 實力第1676章 朝鮮的知己第111章 天大的喜訊第115章 國富論第265章 新家第1505章 平靜無波第1565章 暗涌第1214章 謝幕第723章 憤怒第347章 新工作任務第959章 憂懼(月票加更)第350章 工地伙食第585章 年例第1727章 遠謀?第1702章 刑部暗涌第1068章 傳聞第1461章 火藥味?第1206章 最壞的打算第1562章 戰事第218章 會元揭曉第64章 護法第1453章 抉擇第1274章 斷鬼神第942章 各方反應第1046章 不速之客第1640章 裕王的回禮第399章 又生新案第1511章 後生可畏第1075章 衝擊波4(月票1/8)第647章 狂妄第937章 一戰成名2第92章 大貧?第1779章 如何破局?第1662章 難題第1522章 心扉第1796章 見鬼了第1512章 衝擊波第345章 清廉、兇悍第139章 獨此一份第281章 閃亮登場第402章 亮劍第1684章 寶地第1706章 無如我富第604章 文人相輕第1174章 嚴嵩的憤怒第191章 深秋雨第213章 文采請假!第294章 嘲諷第295章 分餅藝術第645章 辦法第1187章 密謀第862章 日食第1404章 聽話第1202章 詭異一幕第1191章 扶乩之言第1174章 嚴嵩的憤怒第1016章 主動出擊第1489章 團結第1076章 衝擊波5第125章 救美第454章 反應第1479章 亂子第728章 狡辯第1558章 不一樣的官第1503章 流放之路第1308章 身份第1140章 處置第1275章 隱情第346章 聽到了第1700章 主持會試第243章 吳山的怒第1437章 何知府的靈光第959章 憂懼(月票加更)第541章 虎妞的不捨第953章 賢臣在第1156章 威脅利誘?第1319章 風起第1640章 裕王的回禮第1464章 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