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真的是錢寧?
正德皇帝眉頭蹙起,陷入遐思之中。
良久,他才嘆息一聲道:“如果真是錢寧,他可太讓朕失望了。”
錢寧能有今日,完全是正德皇帝的恩典。
而如今錢寧竟然爲了和江彬爭風吃醋,大肆構陷舉薦江彬的謝慎。
原本正德皇帝是打算讓錢寧執掌錦衣衛的。可現在看來此人首鼠兩端,曲意逢迎,絕不是擔任錦衣衛指揮使的人選。
畢竟錦衣衛是天子親軍,貴不可言,錦衣衛指揮使一定得是絕對的心腹。
正德轉而想到了江彬。
相較於錢寧,江彬更爲勇猛,又是出身行伍做錦衣衛指揮使顯然更爲合適。
不過有了錢寧的前車之鑑,正德皇帝也不打算立馬提拔任命江彬。
這並不是因爲顧忌朝臣的看法。實際上,錦衣衛指揮使是唯一個四品以上大員任命不需要經過廷推流程的。
雖然廷推很多時候也是走個過場,但畢竟還有形式在。
正德是想好好考察一番江彬。看看他對自己的忠心的像錢寧一樣裝出來的,還是真的忠心耿耿。
“陛下,這錢寧本就是奸邪之輩,靠諂媚蠱惑陛下獲取官位。如今他又對小閣老肆意構陷,此人若不嚴懲國法何在!”
謝遷見時機成熟,便在一旁打起了邊鼓。
正德卻轉向一直沉默的謝慎,沉聲道:“先生以爲呢?”
其實正德內心是猶豫的。雖然他對錢寧很失望,但畢竟此人曾爲他出過很多力。比起食古不化的廷臣,正德更喜歡錢寧這樣的臣子。
如果沒有江彬的出現,正德肯定不會嚴懲錢寧,最多責斥幾句。
可現在的情況不同,錢寧已經有了替代者,那正德就可以好好考量了。
“這件事朕已有計較,定不會讓先生受委屈。”
正德皇帝微微一笑。
......
......
天子近臣似乎沒有好下場的。
大權閹劉謹剛剛去南京守陵不久,錦衣衛千戶錢寧就步了後塵。當真是讓人唏噓感慨。
錢寧直接被天子貶到江西南昌做附郭縣令,並且勒令立刻離京,不得拖延。
可憐那錢寧權勢熏天卻突然遭此劫難,去吏部辦了手續連妻兒都顧不得攜帶便啓程離京。
江山代有寵臣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錢寧的地位很快被江彬替代,不過比起前任來,江彬顯然低調的多。雖然免不了也是陪着天子吃喝玩樂,但明面上卻是對部院大員,內閣輔臣態度恭敬。
這讓廷臣對其並不那麼敵視。
在廷臣看來,江彬顯然屬於傳奉官,既然是傳奉官就天生比科舉出身的官員低一頭。
如果他們能夾起尾巴做人,廷臣自然會放一馬。如果囂張跋扈,下場就是錢寧劉謹。
江彬顯然是吸取了教訓,儘可能的處理好了和這些官場前輩的關係。
至於那些被錢寧指使構陷彈劾謝慎的都察院言官,被天子下令責斥並罰俸一年。
幾個領頭的人則被下了架帖,推到午門外廷杖。
這幾人本就是投機分子,想要靠着爲錢寧打頭陣贏得富貴卻不曾想連錢寧都倒了。
這幾人不但沒有撈到富貴,反倒是平白捱了一頓板子打的屁股開花顏面掃地。
與衝撞皇帝被廷杖的臣子不同,這些人非但沒有得到同僚的讚許反倒是被冷眼相向,最後被天子下旨撤去官職貶爲庶民回老家種地去了。
天子經此一事後也收斂了不少,雖然仍住在豹房,但隔三差五也會召來閣臣問詢朝政,也算是勉強盡到了天子的責任。
卻說這日正午,內閣四位大學士李東陽,謝遷,謝慎,焦芳一起來到豹房,在正德皇帝寢宮接受問詢。
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
在御用監太監張永的引領下,四名閣臣步入正殿,拜見了天子。
正德昨夜與江彬玩到深夜,此時正是睏乏。
他擺了擺手道:“朕欲設立宣府、大同、延綏、遼東四邊總督,已經讓九卿廷推人選。他們推來推去無外乎是那麼幾個人。一個是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李貞,一個是右副都御使陳諒,再就是兵部左侍郎嚴峰。幾位卿家怎麼看?”
李東陽作爲首輔自然要先表態。
他沉默了片刻,緩聲道:“陛下,老臣以爲兵部左侍郎嚴峰最爲合適。一來他是成化十七年進士,資歷已經足夠。二來他在兵部多年,多少有些經驗。”
都察院這個官署太特殊,其官員全部是言官。
按照規制,大明巡撫總督一般都會由都察院高官兼任,任滿再回都察院述職。
不過這些言官出身的官員很多不懂專業知識。
若是旁的巡撫總督也就罷了,大不了尸位素餐混日子。
可正德皇帝要設立的這宣府、大同、延綏、遼東四鎮總督太重要。
如果叫一個酒囊飯袋去當總督,很可能會起到反效果。
正德點了點頭道:“次輔怎麼看?”
謝遷恭敬道:“臣和首輔意見相同,嚴峰是最合適的人選。”
首輔和次輔都推舉嚴峰,正德已經基本下了決心。
可誰知這時東閣大學士謝慎發聲道:“臣以爲這三人都不合適。”
這下不僅是正德,連李東陽都愣住了。
這三人都不合適,那誰合適?
謝慎不疾不徐的解釋道:“陛下,兩位御史自然不必說,對邊軍幾乎沒有瞭解。至於兵部左侍郎嚴峰嚴大人,雖然對邊軍有些瞭解,但氣量卻不足以撐起這個職位。”
正德好奇道:“那先生以爲誰合適呢?”
謝慎頓聲道:“戶部左侍郎楊廷和!”
卻說在原本歷史中,東宮侍講出身的楊廷和在正德即位後順利入閣,賜東閣大學士,自此開始權臣之路。可因爲謝慎到來,搶走了楊廷和的氣運入閣做了第三大學士。楊廷和只做到了戶部左侍郎的位置。
後來倒黴的韓文上書彈劾劉謹被害死在詔獄,戶部尚書的位置便空了出來。
九卿廷推後推舉楊廷和出任戶部尚書,正德皇帝心中對這位先生也有愧疚便同意了廷推結果。
但楊廷和卻堅決不受,讓皇帝好不尷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