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

隱龍山莊內,趙佶負手站在房窗前,久久注視着窗外的大樹,雖然李延慶答應放過他,但開出的條件卻讓他有點難以承受,居然要做監國攝政王,這不就是另一個曹操嗎?

高深沒有說話,耐心等待趙佶的決定。

趙佶心中雖然極不情願,但他已經沒有選擇餘地了,他知道李延慶就算不通過自己,一樣能做監國攝政王,可自己若不答應,只有死路一條。

趙佶嘆了口氣,又問道:“他還有其他什麼條件?”

“就這個條件,如果陛下答應,就請儘快下旨,以後陛下就可以安心的頤養天年了,畢竟他也是陛下的駙馬,不會虧待陛下!”

趙佶呆了一下,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他竟然忘記了,李延慶還是自己女婿。

趙佶點點頭,“朕知道了,這就下旨!”

他走到桌案前,鋪開一卷空白詔,提筆寫下了冊封李延慶爲監國攝政王,並恢復其一切舊職、王爵,最後他蓋下了自己的寶印,將詔遞給高深。

趙佶有點傷感問道:“高愛卿,以後這天下姓趙還是姓李?”

高深微微行禮,“只要大宋還在,天下就依舊姓趙,陛下保重,微臣告退了,”

“高愛卿以後還會來嗎?”

高深沉吟一下道:“爲了陛下能安享晚年,微臣最好還是不要來打擾陛下,也希望任何人都不要來打擾陛下!”

高深委婉地勸說趙佶,不要再重蹈覆轍,李延慶可不是他的兒子趙構。

趙佶也聽懂了高深的勸告,點點頭道:“好吧!高愛卿,過去的事情就讓他過去,讓我們相忘於江湖。”

高深向他行了一禮,轉身快步離去了。

隱龍山莊的大門轟然關閉,門口站崗的侍衛已經換成了李延慶派來的人,從現在開始,沒有李延慶親筆命令,任何人都不能走進隱龍山莊一步。

在大軍進入臨安城的當天,李延慶便下令在武陵門公開處斬了黃潛善、汪伯彥和杜充三人。

而呂頤浩、範宗尹和朱勝非三名相國被貶黜爲民,令其三人面壁思過,其餘秦檜等九名官員則罷免一切職務,連同其家人一起發配嶺南充軍,其財產皆被沒收。

次日早朝,三百八十四名朝官齊聚大慶殿,第一次用投票方式選出了範致虛、高深、曹儼、鄭望之、李綱五人組成新知政堂,範致虛隨即宣讀天子遺詔,立太子趙爲新帝,又宣讀太上皇旨意,冊封晉王李延慶爲攝政王、監國,因新帝年幼,則交給其母邢氏撫養。

李延慶隨即遵封邢氏爲太后,並宣佈了一系列朝官的升遷調動,同時給朝官加俸一級,並承諾在半年內解決所有九品以上朝官的官宅和官舍問題。

這也是朝廷百官最急迫的問題,近一大半的朝官都沒有官房,只能靠租住民房,這一系列的籠絡手段,使他得到了大半朝官的支持。

當然,大部分朝官支持他的原因,並非是他能給朝廷百官帶來一點點福利,真正的原因是他爲大宋開疆闢土,滅國西夏,抗擊金兵,匡扶正義,爲天子伸冤,並遵從天子遺詔立太子爲帝。

李延慶用他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百官信任,所以當他召集百官商議新政時,九成以上的官員都欣然前來朝廷報道。

知政堂內,李延慶召開了第一次相國議事。

範致虛爲右相,主持了第一次知政堂相國議事。

“剛剛平息完政變,萬機待理,我們感覺每一件事都很重要,都刻不容緩,但不管任何事情都有個輕重緩急,我考慮了一下,眼下,我們要三件事要急切處理。”

範致虛頭看了一眼李延慶,李延慶只是負責召集並旁聽,但對知政堂議事本身他並不干涉,他的權力並不在這裡體現,而是知政堂的決議必須由他批准並加印後才能生效,他有權否決知政堂的決議。

不過爲了提高效率,儘量減少李延慶的否決,所以李延慶也會在知政堂商議重大軍國政務時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知政堂的決議就會有所妥協。

範致虛又繼續道:“第一件事是恢復秩序,取消戒嚴,我們應該發出赦免令,赦免參與宮廷政變的其他人員。

第二件事是廢除僞朝廷制訂的一切規章制度,解散監察局,取消僞朝所有賞賜,大額賞賜必須追。

第三件事是發牒文到天下各地官府,要求各州主官次官都主動表態,支持朝廷,效忠新帝,若兩個月內還不肯表態的地方官府,立刻派監察御史進駐,視情況進行彈劾罷免,以上三條大家可有意見?”

高深道:“我來補充一點吧!這次朝官調整,很多被僞朝廷免職的官員都已恢復原職,被僞朝廷提升的官員也被罷免,這個結果很讓人振奮,但這次調整隻涉及到朝廷,可據我所知,臨安府附近七個州府和二十三個縣的官員都同樣有這個問題,我覺得這也是當務之急,也應該一併調整。”

範致虛點點頭,“可以!那就算四點,大家還有意見嗎?”

“我來說兩句!”

一直沉默的李延慶笑道:“我這裡也有幾件事比較急,不妨加進去。”

“殿下請說!”

李延慶緩緩道:“一個是戰俘遣散問題,現在軍營還有七萬戰俘,我希望能將他們儘快遣散鄉,大概需要二十萬貫錢和十萬石糧食,錢糧不需要朝廷拿出來,我們繳獲的物資中已有足夠錢糧,但應由朝廷來處理這件事。

其次是有功將士的賞賜問題,按照慣例,應該是以賞賜土地爲主,對於有功將領也要酌情封賞,方案我可以拿出來,希望知政堂儘快通過,至於朝廷財政不足以及西北五路的官員調整事宜,可以緩一緩,先把這兩件事解決了。”

範致虛笑道:“解決殿下的這兩件事沒有問題,不過殿下手中還有多少錢糧,是不是應該上繳朝廷,現在朝廷窮得叮噹響,給朝官修房子的錢都沒有,殿下還承諾半年之類解決居住問題,我們都不知怎麼辦纔好。”

李延慶笑着點點頭,“錢糧並不多,大概有五十萬石糧食和五百二十萬貫錢,這其實是軍費,這些錢糧暫時不能給朝廷。

不過抄沒黃潛善等人財產可以給朝廷,大家恐怕想不到,光黃潛善府中抄出的白銀就達三百萬兩,黃金五萬兩,還有窖藏銅錢兩百萬貫,杜充府中更是令人驚歎,光白銀就抄出五百萬兩,據他兒子交代,他擔任造船使三年,便貪污了白銀兩百萬兩,他府中還有黃金十幾萬兩,這些查抄之財都可以交給朝廷,另外我還有一筆巨財也會交出朝廷。”

範致虛脫口而出,“可是西夏的抄沒之財?”

衆人都大笑起來,李延慶指着範致虛笑道:“誰敢說你們糊塗,那筆財富你們居然念念不忘!”

高深笑道:“不是我們不忘,滅國西夏,總該有所收穫吧!據說他們國庫空虛,那西夏財富都到哪裡去了,肯定都集中到王公貴族手中,可當這些王公貴族遷到臨安時,卻一個個身無餘財,那他們的財富又到哪裡去了,這不是明擺着的事情嗎?”

李延慶淡淡道:“這筆財富確實巨大,我個人分文未取,我原本打算用這筆財富作爲收復河北、中原軍費,不過現在情況有了變化,我會把它們全部運臨安,補充朝廷財政,作爲朝廷發行新交子的本錢。”

衆人都歡喜得直搓手,這幾年朝廷的財政確實一直很拮据,尤其軍費開支巨大,朝廷一直入不敷出,大家都能猜到這筆西夏財富極其龐大,有了這筆錢財補充,朝廷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範致虛擺擺手,“先說正事,加上殿下剛纔交代的兩件事,那就一共六點,趁殿下現在在這裡,大家表決一下吧!通過後就可立刻着手實施。”

月初求月票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橋買店 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見師師 上第一千零九章 關鍵一刀第二百三十八章 弓馬大賽 十五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將宗澤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訪舊第八十二章 下馬之威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窺視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七百二十六章 試探進攻 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賭弓鬥箭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第二百一十四章 困題求解 上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六十二章 禮物風波第六百五十二章 利益捆綁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選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第三百八十三章 宋江條件第九百八十八章 內戰爆發第一百一十二章 窺視解元第八百一十章 出發南下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五十四章 大雁喜鵲第六百七十六章 厲階功臣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鬥爭激烈 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三百章 烏龍軍寨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後捅刀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七百二十六章 試探進攻 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八百七十九章 攻城不利第五百五十六章 知州來訪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四百四十七章 曹府家宴 三第五百一十章 激戰矮崗第九百三十六章 姍姍來遲第七百八十四章 外城失守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曲江瓦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相見第十六章 縣裡消息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九百章 戰火再起 中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九百四十七章 緊急應對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約黃昏 下第八百七十六章 三個半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樓事件 下第八百三十一章 難鳥各飛第一百八十三章 兇梟落網第九百四十九章 滅國之戰 二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一百零七章 住店風波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試科舉 六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蹤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十八章 功課事件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職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襲永城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六百六十九章 拜託幫忙第一百八十九章 君子愛財第五百二十三章 人約黃昏 中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來使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四百九十章 青兒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