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

燕京,這些日子完顏斜也一直在關注宋朝的內亂,他從杜充和秦檜那裡得到了詳細情報,趙佶將在冊立太子期間發動宮廷政變。

說實話,完顏斜也對趙佶的宮廷政變並不看好,時機選得不對,宋軍剛滅西夏,宋天子的威望如日中天,這個時候發動宮廷政變,就算得手,又如何能讓百官和天下人臣服?

當然,宋朝如果因此大亂,他還是樂見其成,爲此,他特地安排刺客在臨安刺殺李延慶,就是想助趙佶一臂之力,若李延慶死了,不僅趙佶的皇位可以慢慢坐穩,而且金國也除去了一個心腹大患。

只是最後的結果卻讓完顏斜也失望,李延慶兩次躲過大難,完顏斜也便意識到,這次趙佶的宮廷政變危險了。

書房內,完顏斜也負手站在窗前,聽身後侍衛彙報臨安府的快信。

“最新消息是李延慶大軍已經進入臨安府,被冊封爲監國攝政王.......”

“可以了!”

完顏斜也打斷侍衛的話,“不用匯報了,出去吧!順便把郭藥師給我找來。”

“遵令!”侍衛行一禮,退下去了。

完顏斜也心中充滿了煩躁,他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李延慶掌控了大宋朝政,他擁有的資源就不再是西北和巴蜀,而是整個大宋,這無疑是如虎添翼。

“滾他孃的蛋!”

完顏斜也心中鬱悶難忍,他狂吼一聲,狠狠一拳砸在桌上,‘砰!’的一聲桌子被砸裂了。

這時,門外有親兵稟報,“郭將軍來了。”

完顏斜也慢慢剋制住了心中的煩躁,點點頭道:“讓他進來!”

片刻,郭藥師走進了房間,他一眼看見裂成兩段的桌子,腳下不由一滯,心中有些不安起來。

“卑職參見都元帥!”

這時,完顏斜也已經完全冷靜下來,他指着桌子笑了笑道:“最近身軀頗重,把桌子也坐裂了。”

“呵呵!讓侍衛換張結實一點的。”

郭藥師乾笑一聲,他分明看出桌子是砸裂的,而不是坐裂的。

“請隨意坐吧!”

完顏斜也最近對郭藥師很客氣,上個月郭藥師提醒他,遼國可是嚴控草原民族的兵器,他們不可能有這麼大量的兵器,很可能是背後有人在支持,完顏斜也立刻派人去調查,查到的結果,草原民族的兵器都來自西夏。

這當然不會是西夏提供,西夏都要滅國了,自己還沒有足夠的兵甲抵抗宋軍,這應該是李延慶提供給草原,只有他擁有大量繳獲的兵器,也只有他才做得出這種事情。

這個調查結果令完顏斜也惱火萬分,但同時也充滿了警惕,李延慶明顯是想借草原民族之手削弱金國,拖住金兵。

只可惜金國內部把草原看得比宋朝重要,竟然否決了自己撤軍的建議,一心一意要征服漠北草原,這令完顏斜也心中十分鬱悶。

“不知都元帥找卑職.......”郭藥師見完顏斜也有點走神,便小聲提醒他道。

完顏斜也點點頭,“最近南面局勢不妙啊!”

“卑職也聽說了,好像臨安發生了宮廷政變,趙佶重新復位了。”

“那已經是過去的消息,最新消息是,李延慶鎮壓了宮廷政變,被封爲監國攝政王,兩歲的幼兒登基爲帝。”

郭藥師一下子愣住了,李延慶居然當了監國攝政王,這可不妙啊!

“都元帥,這對我們不是好消息啊!”

完顏斜也微微嘆息一聲,“豈止是不好消息,完全就是一個噩耗,我懷疑他一旦穩固權力後就會撕毀停戰協議,大舉北攻。”

“如果是這樣,都元帥有必要提醒劉豫!”

“我已經派人去提醒他了,說實話,他最近很讓我失望。”

郭藥師不敢隨意接口,只得耐心聽下去,完顏斜也繼續道:“這次李延慶能擊敗趙佶的軍隊,根本原因是他從京兆調來三萬精銳騎兵,他們對付江南宋軍就如摧枯拉朽一般,而這支騎兵竟然是從中原借道南下,劉豫就讓他們這樣穿過中原腹地,沒有任何阻攔,甚至不給我彙報。”

完顏斜也說到最後,心中怒火又升騰起來,他望着郭藥師道:“你給我解釋一下,他這樣做是什麼意思?”

郭藥師愣住了,叫自己來就是問這件事嗎?劉豫和自己可沒有什麼瓜葛啊!

“這個.....卑職和劉豫沒有什麼接觸,不知他是怎麼考慮的。”

完顏斜也意識到自己的口氣太嚴厲了,便緩和口氣道:“我不是在怪你,而是想聽聽你的想法,等會兒我還要問你別的事情。”

郭藥師這才放下心,他想了想道:“卑職感覺,劉豫很畏懼李延慶,生怕惹惱李延慶,纔會這樣言聽計從。”

“你說得一點沒錯,問題就在這裡,我們居然找一個軟骨頭來坐鎮中原,還指望他和宋軍作戰,看來我得換人了!”

郭藥師知道完顏斜也說得是氣話,如果換人,那就直接逼反了劉豫,那才叫得不償失。

完顏斜也發了一通牢騷,這才把話題轉到正事上,“前些日子,李延慶派來一名官員和我交涉,要求我們交出李雲貴,否則就是視同我們撕毀停戰協議,你覺得他究竟是什麼意思?是怕李雲貴復辟西夏,還是在故意找茬挑釁我們?”

郭藥師半響說不出話來,這不就是張覺事件的重演嗎?不同的是雙方完全反過來了,真是滑稽啊!

當然,李雲貴是唯一逃到金國的西夏皇族,李延慶確實也有防止他復辟的意思,但郭藥師覺得,事情不是那麼簡單。

他沉吟半響道:“卑職覺得,李延慶是在爲撕毀停戰協議找藉口,李雲貴對他其實是可有可無,西夏已經消失,如果金國幫助李雲貴復辟,還不如自己直接佔領西夏之地。”

“說得有道理,我也認爲李延慶的真正目的是找藉口撕毀停戰協議,可現在的問題是,李雲貴對我也沒有半點價值。”

郭藥師明白完顏斜也的意思,他是想把李雲貴交給宋軍,看來完顏斜也還是有點當局者迷啊!

郭藥師便小心翼翼提醒道:“若把李雲貴交出去,就怕朝廷那邊會對都元帥不利。”

完顏斜也半晌沒有說話,良久,他點點頭,“我知道了!”

完顏斜也慢慢走到窗前,他眼中有一種掩飾不住的焦慮,他剛剛也想起了張覺事件,這才短短几年,形勢就開始逆轉了,如果朝廷再不結束征服漠北草原,是要犯下重大戰略失誤的。

想到這,完顏斜也心急如焚,他決定明天就趕去上京會寧府見狼主。

.........

時間流逝,轉眼到了次年三月,年初時由百官投票,改年號爲宋興,攝政王李延慶頒佈大赦令,天下各地,凡重罪以下人犯皆可赦免,同時頒佈了並籍令,取消樂籍、匠籍等特殊戶籍,一律併爲良籍。

大赦令是常事,大家感受不深,但並籍令卻使天下人震動,褒貶皆有,尤其樂籍和匠籍從業者一片歡呼。

如果說大赦令和並籍令只是對少數人有影響,那麼改革榷賣制度,取消免役錢,暫停商稅,卻對天下百姓影響至深。

改革榷賣制度是恢復了從前榷賣專營所,取消各地官府經營榷賣,堵住了各地官員以權謀私、坑害百姓的制度漏洞,這是去年就要實施的一項改革,只是宮廷政變使這項改革沒有推行下去,到李延慶手中,蘊釀了數月後終於推行了。

改革茶酒鹽榷賣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榷賣收入直接歸中央朝廷,打擊了官商勾結的黑幕,大大增加朝廷財政收入,同時降低了專賣品的源頭價格,使物價得以降低,使百姓得到實惠。

另外,取消免役錢則是新朝廷給天下百姓的一項福利,極大降低了百姓的稅賦負擔,使天下百姓感激涕零。

兩項改革立杆見影,宋朝各地的經濟開始迅速恢復,尤其暫停商稅後,各地商業開始蓬勃發展,臨安城在短短几個月中開始走向繁榮,新開出的店鋪比去年增加五成。

三月初,洞庭湖造反的鐘相楊幺被岳飛率軍徹底鎮壓,使長江水路恢復了通暢,更加促進了長江航運業的繁榮。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第七百一十章 軍營初訓第七百五十章 秘密協商第七百四十六章 重大事件 下第七百六十章 船隻之重第十二章 門庭若市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其必救 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麗 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麗 中第一百章 形勢嚴峻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三百一十九章 鼓勵無效第一百九十二章 舊友重逢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三百四十一章 初戰銀川第七百三十四章 無米下鍋第五百八十章 官復原職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婚之禮 中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二百二十七章 弓馬大賽 四第六十三章 鹿山春社 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八百八十七章 緊急朝議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二百零五章 鄭氏壽宴 七第二百二十五章 弓馬大賽 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會 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怦然心動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門庭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窺視第六百二十四章 兵變奪權第五百七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九百三十一章 御史張山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七百三十四章 無米下鍋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 上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顯身手 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七百九十章 悄然來臨第三百七十一章 縣尉周春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九百八十八章 內戰爆發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手小誡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訪曹府第四百章 擾而不戰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將第五百九十七章 名將蕭幹上架感言第七十章 進城趕考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題求解 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六百四十五章 意外來訪第一千零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九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暗花明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婚之禮 上第九百六十五章 滅國之戰 十八第九百零六章 多言取禍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五百八十七章 先遣之軍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五百八十八章 探子燕青第三百零四章 鬥智鬥勇第四百一十一章 走入絕境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一百七十五章 蝴蝶效應第二十九章 擂臺首賽 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七百五十五章 李綱罷相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單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