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

時隔多年,李延慶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故鄉早已面目全非,昔日的小村莊早已坍塌殆盡,只有一些地基瓦礫顯示這裡曾是一座村莊,方圓幾十裡內看不見一個人影,就連鹿山鎮也變成一片廢墟,只有昔日的鹿山書院還剩下幾座殘破的建築矗立在山崗上。

村子的道路已經不復存在,到處長滿了半人高的荒草,親兵們不得不開闢出一條道路,李延慶纔來到了自己的老宅前。

老宅早已變成一片廢墟,童年的記憶已找不到寄託之處,李延慶穿過廢墟來到後面的一片草地,親兵們已經把草地清理乾淨,這裡應該是母親的墓地,但墓地的痕跡已經沒有了。

岳飛指了指一棵楊樹,那是他當年種下的,就是李延慶母親墓地旁邊,爲了將來尋墓留下的一個記號。

此時楊樹已變成一棵參天大樹,它的根系早已伸進了墓地,李延慶嘆了口氣,在楊樹前跪下,擺上了祭品和香爐,李延慶焚了香燭黃紙,又給母親的亡靈磕了三個頭,這才站起身。

“都帥,要不要建一道牆把這裡圍起來,再派兵駐守?”曹猛在一旁小聲建議道。

李延慶沉思片刻道:“可以這樣,不過這件事留給地方官員做,軍隊就不要管了。”

大軍隨即啓程繼續北上,不多時便來到湯陰縣,靠近湯陰縣城,終於有了一點人氣,圍城一圈十里內都是麥田,路邊有了擺大棚賣涼茶的小販,城外還有幾家腳店和飲食店。

大軍沒有進城,縣令帶着縣丞等幾名官員出城拜見攝政王監國的到來。

“下官吳乾拜見攝政王殿下!”

李延慶倒沒有爲難這個湯陰縣父母官,湯陰縣城人口沒有減少,說明十里八鄉的百姓都逃到了縣城,說明這個縣令還是比較親民。

“吳縣令請起!”

李延慶很客氣地請他起來,這讓幾名官員都稍稍鬆了口氣,至少攝政王殿下沒有喝令士兵把自己推下去斬了。

縣令吳乾又連忙道:“請殿下進城休息!”

“不用了,大軍還要繼續北上,你們自己維持好秩序。”

“下官遵命!”

李延慶回頭令道:“大軍繼續北上!”

二十萬大軍繼續浩浩蕩蕩北上,這時,一名親兵跑到吳縣令面前道:“攝政王殿下有一件私事要請縣令幫忙。”

幾名官員面面相覷,還有這等好事,吳縣令連忙道:“儘管吩咐!”

兩名士兵將一箱銀子放在縣令面前,親兵道:“攝政王殿下母親的墓就在鹿山鎮南面,我會帶縣令過去,這一千兩銀子用來修墓,再請一個看墓人,以後的需要的各種費用由攝政王負擔,只是煩請縣令保護好墓地。”

縣令連聲答應,“我一定把此事辦好,絕不讓攝政王殿下失望。”

親兵笑道:“如果縣令有時間,我們現在就去看看。”

“好!我帶幾名衙役一起去。”

不多時,縣令和縣丞便帶着十幾名衙役以及修墓工匠,分乘兩輛騾車,跟隨着親兵向鹿山鎮方向而去。

..........

離開湯陰縣約五十里,李延慶接到了斥候的緊急稟報,這支斥候是李真率領的,活躍在河北各地的五百斥候軍,他們一直在嚴密監視着大名府金兵,當完顏宗輔率一支軍隊北上後,斥候便以接力快報的方式,緊急趕到相州,向李延慶彙報。

這個消息讓李延慶立刻意識到,金兵內部發生內訌,這是上天賜給自己最好的戰機,他立刻命令曹猛率四萬大軍火速騎馬北上。

同時又令河間府的王貴和吳階調頭攔截北上的金兵。

曹猛率領的四萬大軍並非全部騎兵,包括三萬騎兵和一萬特種士兵,特種士兵是指五千重甲步兵和五千火槍兵,他們平時也乘馬代步,戰爭時刻也能長途奔襲。

就在曹猛軍隊北上後,李延慶率領其他十六萬大軍也同樣加快了速度,準備攔截後面的部分金兵。

此時,王貴率領五萬大軍剛剛抵達河間府,而吳階的三萬軍卻比王貴提前兩天抵達,河間縣的冀軍只有八千餘人,在八萬宋軍的重兵威脅下,八千冀軍開城投降,使宋軍兵不血刃佔領了河間府,佔領河間府也並非截斷金兵北上道路,金兵依舊可以繞道而走。

但宋軍卻有了一座後勤重地,河間縣的大量糧草物資給了宋軍足夠的後勤保障,然後多派斥候,判斷金兵北上路線,基本上就能攔截住了。

不過王貴卻志不在此,他一心北上燕山府,就在拿下河間府的當天晚上,休息了半天的宋軍就要拔營出發了。

就在這時,吳階急派人叫住了王貴。

“吳都統找我還有什麼事?”

王貴有點不耐煩,他正要揚鞭打馬北上,吳階卻派人叫住自己。

“卑職也清楚,吳都統說有極重要的軍情,他馬上就到,請將軍稍等片刻。”

“叫他趕緊過來,我沒有時間等他。”

這時,吳階騎馬疾奔而至,“王都統,現在暫時不能北上。”

“爲什麼?”王貴不滿地問道。

吳階揚了揚手中一份情報,“剛剛接到的情報,一支三萬人左右的金兵正從大名府北上,請王都統務必留下,與我一同攔截。”

王貴可是身經百戰的老將,雖然他極爲想去燕山府,但並不代表他是一個不知輕重緩急的大將,他當然知道金兵北上意味着什麼,他立刻跳下戰馬,走上前接過情報,在一支火把下打開細看。

情報上說,約一支三萬的騎兵已離開大名府北上,軍中契丹人和奚人頗多。

Wωω▲тTkan▲C○

“這是金兵分裂了嗎?”王貴驚訝問道。

吳階點點頭,“具體不清楚,但這個時候分兵,絕不是好的決定,這就給宋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王貴沉思片刻,騎兵北上河間府大概要走五天左右,現在接到情報,就算用飛鴿傳信,也至少兩三天過去了,那都統也一定知道了這件事,讓自己攔截敵軍的軍令也應該在半路上了。

想到這,王貴回頭令道:“取消北上,所有士兵立刻返回軍營。”

王貴做出了重大決定,暫停去燕山府,而且留在河間府攔截三萬金兵北上。

軍營大帳內,王貴展開了一幅地圖,和吳階研究金兵的北上路線,雖然河北是大平原,但並不是可以隨便奔行,遇到河流阻攔,可能奔行數百里都找不到橋過河,而且軍隊還需要糧草補給,所以金兵必須走人口稍微密集之處。

一般而言,河北有兩條行軍官道,一條是東線,從大名府北上,經過河間府和雄州進入燕山府,另一條則是西線,從相州、趙州北上,經真定府進入燕山府。

很顯然,這支金兵必然是走東線北上,而且他們未必知道河間縣失陷的消息。

吳階指着地圖上沿途州縣道:“沿途的官倉早已被高慶裔搜刮一空,靠搶掠百姓,保證不了三萬人馬的補給,所以金兵的目標一定還是河間縣。”

“那你的意思是?”

吳階指了指河間縣,“把金兵困在縣城內!”

王貴負手走了幾步,要把金兵困在縣城內,首先就要疏散城內的八萬百姓,然後把糧草搬走,規模很大,至少要花兩天時間,還要迷惑住金兵,引他們上當,各個環節必須環環相扣,稍有疏忽就會被金兵識破。

但話又說回來,八萬宋軍還真攔截不住三萬金兵,如果金兵要決戰,宋軍會傷亡慘重,如果金兵不睬宋軍,直接繞過河間府,他們也追不上。

想來想去,也只能利用金兵補給不足的唯一弱點,將他們誘進河間縣,如果計策失敗,那也只能強行攔截了。

想到這,王貴點了點頭,“時間緊迫,我們立刻着手佈置!”

新書初步定在本月十二號上傳發書,懇請各位書友繼續支持!!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排名之爭 中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五十五章 無福消受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襲永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麪少年第一百零八章 食鋪偶遇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襲永城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第五百章 一箭奪魁第四百五十九章 含蓄警告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六百零五章 破格升賞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軍殺至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戰線 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梁山烽火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一百零三章 縣試初考 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雪夜偷襲第四百九十章 青兒失蹤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誅心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五百零七章 磁州匪訊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樓事件 下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器煩惱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俅心事第四十八章 灑淚惜別第四百零四章 兩軍對峙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栽贓陷害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八百七十七章 膚施防禦第八百四十二章 事情鬧大第五百九十三章 童貫爭功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報復第七百二十三章 各自布兵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七十三章 喜訊傳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七百七十六章 求和喧囂第七百三十八章 雙面奸細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三百一十一章 楊亮送信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夥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舉攻城 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第八百六十四章 緊急出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八十六章 馬匹風波 中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儀式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九百二十三章 舊態萌發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九百一十二章 決戰太原 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麗 中第五百一十八章 黑心開價第八百八十三章 兵困雪道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八百八十七章 緊急朝議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麪少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救大名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顯身手 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弓馬大賽 十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老種辭官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有婚約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一百六十四章 初入太學第二百三十章 弓馬大賽 七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將第八百七十六章 三個半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六十八章 出師不利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