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一之(兩更合一更)

當年章越攻河州時滅鬼章青結,舉重兵屯於敵堅城之下,無論是人力,物力都耗費無數,不說陝西的老百姓了,連整個陝西的官員都要逼得造反了。

有多少人硬頂着腦袋幫他打下了這一戰。

之後破洮州時,廟算失算放跑了敵軍主力,朝廷不得不再度調兵遣將,動用了不少人力物力最後才平了洮湟二州。

之前阿里骨叛宋與西夏會攻熙河,爲了避免兩線作戰,又割讓了剛到手還沒焐熱的湟州,拱手送還給阿里骨。

如今又要興師討伐湟州。

張守約,王韶都在官家面前說章越是庸將,也有朝臣隱晦地透露不懂章越之戰略部署。

官家在此刻也懷疑,自己一向委以重任的章越,是否能幫他完成滅夏這等宏圖。

而那日官家在看望已是臥牀不起不能行走的曹太后時,曹太后對官家語重心長地道:“當年曹武惠曾與我父言過,凡名將者都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是故善運兵者皆用其淺,而不用其深。”

“陛下若欲出奇不可用章三,若要滅夏破國,則當託付於他!”

官家聽了曹太后這話有些不理解,但還是記了下來,今日聽章惇如此說,他則不假思索地告訴了他。

章惇聞言一愕當場倒也不知說什麼。

片刻後,章惇離殿而出。

章惇看着宮闕,不由沉思前事。

他想起當年住在浦城時的事,他出身章氏寒門,卻天資聰穎,年少時便入了縣學皇華館,被譽爲諸生之首。

縣裡任何人對他都是高看一眼。

可是一個兄長一個弟弟都是極不成器,對他而言當然是恨鐵不成鋼,特別對於章越這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弟弟討厭非常。

若僅是遊手好閒也就罷了,章越居然拿着爹孃遺留下的錢財,仗着哥哥的寵愛,招搖過市揮金如土,這點尤其令他生惡。

後來有了押司悔婚之事,其實章惇也安排下了後手,他託了一個好友在自己走後救下章實章越兄弟二人,而自己則前往蘇州通過楊氏的關係科舉。

等到自己考上了進士,再回頭來收拾押司,再收容他們兄弟二人。

但在之前要給他們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否則就算自己中了進士,日後這二人對自己也是一個累贅。

可是章惇沒有想到自己走後,章越就似換了一個人般,不,準確地說是換了一個腦袋般。

不僅化解了趙押司之局,令自己安排的後手成了空。

章越還對以前的惡習是痛改前非,而且讀書就和文曲星下凡般,居然有着過目不忘的功夫。

章惇明明記得,自己這個弟弟當年簡直是蠢得不可救藥,別說文章,一首二十個字的五言詩,讀上個半日功夫也背不下。

章惇一直覺得章越是不是別人冒名頂替的。確認了真是自己弟弟後,章惇向來是不信鬼神的,也開始燒香拜佛了,可知此事對他打擊之大。

章惇絕口不提當初曾安排下後手之事。他爲人極度自負,一般人都很難看得上,更不用說走進他的心底,故對兄弟親情其實也看得頗淡。

但當年厭惡仍是根植在心底的,他會不自覺地否定章越所爲之事。

而今聽官家的一席話,他不由覺得自己是否太主觀了呢?

自己爲翰林學士以後,難免與章越打交道的機會就多了。

他也沒想去解釋。

如今兄弟二人,一個處於相位,一個列翰林學士是不合適的,但天下都知道他與章越二人關係極差,便沒有這個關係了,反而還能起一等監督的作用。

……

皇城下,元絳,元府。

新年伊始,官員們都爭着往王珪,元絳的府上拜賀。

翰林學士王璉在子弟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抵至元府中。

王璉已是老朽,有人勸他出外頤養天年,但對方無論如何就不肯。王璉到元府拜見元絳時,元絳看着對方一副行將就木的樣子,也是懶得待見。

不過對方好歹也是翰林學士,不見還是不好。

王璉見到元絳即道:“大參身子可好?”

元絳嘆道:“如何能好,如今浙江兩淮大飢,河北京東羣盜出沒,吾食不下咽矣。”

王璉道:“那大參也要爲國保身子啊,如今大參一人身系天下之安危,陛下和羣臣都指着大參您呢。”

說完王璉想到府外爭相投遞帖子,想要見元絳一面的官員。

元絳這位宰相憂心至極,所以閤府上下都減了一道菜。

元絳本就以節儉好德的官聲而著稱。參政身爲天下之表率,他帶頭如此,自是贏得了官場上從上到下的敬重。

官家得知此事後,也讚揚元絳說對方身爲老臣,真可謂是憂國憂民至極,但也要他保重身體,不可過儉了。

官員們聽說了當然心底過意不去,於是過年了就大包小包提着各種禮物上門看望元相公,希望他爲國多多保重身體,愛惜身體。

王璉道:“如今章子厚都入玉堂了,我這把年紀與這狂生下輩都一起視草,實是拉不下顏面。”

元絳道:“如今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兄在玉堂逍遙,如同登仙,我亦未嘗不羨。”

王璉想到這裡,當即道:“昔錢英公(錢惟演)曾言平生遺憾不得在黃紙上畫押,我亦如是。”

元絳聽王璉說得如此直白,幾欲拂袖而去,但最後還是道:“如今兩府七位相公,尚不曾缺位啊。”

王璉聞言仍是腆着老臉道:“如有闕,還請元公念一念我。”

見元絳不置可否。

王璉對一旁的兒子道:“這是犬子,如蒙元公不棄,請收爲義子。”

王璉說完,他兒子立即拜下對元絳道:“父親大人在上,請受我一拜。”

元絳聞言當即扶起道:“好說,王兄的事我放在心上便是。”

得了元絳言語,王璉萬分歡喜方纔在兒子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離去了。

王璉走後,元絳的兩個兒子元耆寧,元耆弼道:“爹爹,新制的袍服已是妥當了。”

元絳點點頭,走到後堂。元絳的兒子已是在幫他物色,日後官拜宰相所着的袍服。

官服有祭服,朝服,公服之分,元絳看了幾個樣式都很滿意,但仍是對兒子吩咐這裡領口或是袖口改大一些或改小一些。

其子一面給元絳寬衣一面道:“王璉這般角色,早些外放便是了。”

元絳道:“朝堂上多一人便是一人助力。王璉雖老,但有用!”

旋即元絳告誡兩個兒子道:“近來多事,你們二人多謹慎,切莫爲我招惹不好的名聲,要以李承之爲戒。”

正在言語間,有人道:“相公,李承之拜訪!”

元絳聞言大喜。

……

比起熙寧十年章越新任宰相時,門庭若市來拜賀的場面。

元豐元年來拜訪的官員足足比去年少了五成之數。

不少過去爭着搶着上門拜賀的官員,只是留了一張帖子表示意思到了即可。

官場中人消息最是靈通,現在的章越左面得罪了舊黨,右面得罪了新黨,正好夾在當中,左右不是人的狀態中。

雖說相位暫且看來無憂,但大家都懂得避嫌的道理,因此都小心謹慎多了。

章越幕中幾名幕僚也是一面烤火飲酒,一面說話。

蘇轍則道:“當初若是章公再心狠一些,早罷去李承之,熊本二人,也不會如此窘迫。”

陳瓘飲了一碗酒道:“熊本,李承之都是幹才,若是沒有名頭而罷去,朝野上下則是人心惶惶。”

蔡京笑呵呵地道:“是啊,章公乃仁義之人。‘

蘇轍道:“仁義也當分輕重,就如同拔膿一般,若膿毒拔之,卻又拔不盡,如同未拔,後患留之無窮。”

“除惡務盡,否則與不除何異!”

陳瓘則皺眉道:“若之前真罷了李承之,熊本,章公又與呂六何異。”

“呂六當初玩弄手段,自任參政後,不合於自己的人盡數罷之,如今淪個充延洲的下場。”“章公又豈可效呂六所爲。”

蔡京問道:“瑩中有什麼高見?”

陳瓘道:“我以爲此番太操切了,改役法得罪了新黨,舊黨也不支持,而攻熙河則開罪了舊黨,而陛下的意思也是在橫山用力,這導致天下人都不理解章公的主張。”

蘇轍則道:“我覺得役法改得妥當,司馬君實主張恢復差役法,但卻不知差役法之害不遜於如今的募役法。”

蔡京,陳瓘都是贊同。

蔡京道:“一個是過,一個是不及。”

蘇轍道:“其實沈存中所言的差役僱役並行之法,纔是真正的救世之法,可惜天下大多數人不是反新法,便持新法,不能得其中。”

蔡京笑了笑卻心道,沈括被罷了三司使以後,章公更倒是倚重我,其實罷了真好。

蔡京作爲中書戶房檢正,平日與司農寺的蔡確,熊本,三司使李承之打的交道頗多。儘管蔡京是章越心腹,但兩個衙門的官員都不討厭蔡京。

待陳瓘言:”當今之世唯有取消朋黨,不偏不倚治理國家,方是解救天下的唯一辦法。”

蔡京聽了陳瓘之言,不由在心底嗤之以鼻,還給對方定下了一個幼稚的評價。

章越站在屏風將蘇轍幾人的對話都聽得一清二楚。

蘇轍還是如此剛猛,章越想起另一個時空歷史上,元祐之際蘇轍連續兩疏彈劾呂惠卿罷其官職。

蘇軾也補了一刀。當時身爲翰林學士的蘇軾起草貶呂惠卿的詔書時,將呂惠卿及新黨人士都痛罵了一番,然後與人言道‘三十年作劊子,今日方剮得一個有肉漢’。

後來喜歡寫詩的乾隆還作了一首詩評價此事。

鳳池硯合玉堂用,草制誰能公且平。

蘇軾寧非正人者,鄙他劊子自稱名。

蘇軾生平唯一彈劾別人,彈劾的就是呂惠卿。但呂惠卿連蘇軾也要踩上兩腳,可知他當初主政時是多麼得罪人了。

呂惠卿爲參政時排除異己不擇手段,而且喜歡以‘喜怒來駕馭人’。蘇軾在罵呂惠卿的奏疏裡說,呂惠卿這人“喜則摩足以相歡,怒則反目以相噬”。

說白了,政治上當他的同盟會爽到飛起,要當他的敵人就會慘不忍睹。這簡直是網文男主的模版啊,讀者們都喜歡這麼代入。

但在現實中呂惠卿正因爲運用手段拉攏同盟,打擊異己,在使用權術上玩到了極致,所以也令人討厭到了極致。

而章越推韓絳上位,主要原因驟然拜相後,若要掌握權力,勢必要學呂惠卿那般大力清洗中書,提拔依附自己的官員,打擊不依附的。

這清理最少要擴大到兩制甚至待制這個層面。

對於幹大事還要惜身的章越而言,當然不會這麼幹。

因此也留下了李承之,熊本等後患。自己當年爲了保了馮京,還得罪了呂惠卿,馮京也沒有多感謝自己。

這時候蔡京道:“我看還是左右爲難之事,因進攻熙河得罪了舊黨,因變更役法而得罪了新黨和官家,我看不能兩面出擊,左右受敵,至少要先和一個。否則就是兩頭抓,都抓不到!”

“和誰?”陳瓘,蘇轍同時追問道。

蔡京道:“停止更改役法!”

蔡京話音剛落,即看見章越步出,三人連忙起身行禮。

蔡京推讓了座位,讓章越坐下。

章越看了一圈衆人,笑了笑道:“【國是】之爭要能一之,真是極難之事,別說滿朝文武,連自己的幕中也是極難。”

蔡京聞言立即道:“相公,是我失言了。”

章越擺了擺手問道:“李承之之事如今坊間如何評論?”

蔡京道:“李承之上疏自辭三司使之位後,表面上是因包庇其子撞死民婦之罪,但誰都知道內裡的原因被相公所逼迫之故。”

“官家駁回,但李承之再三辭位,其意甚堅。”

“有士人們質疑,之前三司使沈括因要改役法而罷位,如今的三司使李承之因不改役法而辭位,那麼三司使到底應該聽章相公的,還是要聽官家的?”

章越對此嗤之以鼻地道:“如今官場之上大多都是牆頭草,風哪邊大就往哪邊倒,無須太過在意。”

“大風大浪之際,天下質疑之時,也唯有自己心腹才能靠得住。”

“是。”蔡京臉上不由漲紅。

章越對三人道:“你們替我留意一下輿論和意見,對於那些牆頭草該剔除就剔除,雪中送炭你不來,以後錦上添花也不必在了。”

三人一併稱是。

確實官場上的人情冷暖,令人印象深刻。

儘管不是第一次,章越的相府從去年新年的門庭若市到今年的門庭冷落,也不過一年工夫。

王安石當年爲什麼要‘一道德’?

章越當初不知道因此腹誹了王安石多少次,甚至還非常的不屑,你一定要通過壓制異見來顯得你是唯一正確的嗎?

但如今自己也是三步走。

質疑王安石,理解王安石,成爲王安石。

想到這裡,章越也是暗暗一嘆,自己一貫主張施政者要能夠聽言納諫。只有通過正反相攻,才能達至【誠】。

這邊要異論相攪,那邊要一道德,這是個兩難。

正言語之際,外人稟告言蔡確來訪。

衆人吃了一驚,蔡確已是有一年多沒登門拜訪過章越了,這一年來因役法的問題,蔡確與章越二人政見相左,幾乎令當年的交情毀於一旦。

沒料到這一次蔡確居然親自登門,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蔡確如今風頭正勁,穿着一襲青衫,腰插一柄摺扇,彷彿是一位翩翩佳公子般。

章越看得對方這打扮,很難與當年太學裡的蔡確聯繫在一起。但旋即章越想到蔡確本就是官宦之後,只是家道中落而已。

蘇轍瞪了蔡確一眼,沒給對方好臉色看。

蔡確則若有所思,回看了蘇轍一眼。

章越入座後親自給蔡確斟茶,蔡確道:“三郎,你我許久沒有一起私下說話了。”

章越道:“我這裡師兄又不是不認路,隨時可以來。”

蔡確笑道:“你進京第一日,我便勸你要扳倒舒國公,你卻沒有聽。今日可後悔了?”

章越看了蔡確一眼道:“原來師兄纔是高瞻遠矚之人,從那日起,你便料到了我有今日?”

蔡確笑了笑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你說呢?從太學起,你官雖比我高,但論見識你從來不如我。”

章越聽了半開玩笑地道:“那我以後都聽蔡師兄你的?”

蔡確聽了亦開玩笑地道:“當然如此。”

說完二人各自笑了。

章越端起茶杯道:“其實就算聽了師兄的話,我扳倒舒國公也只是第二個呂吉甫而已!”

蔡確道:“呂吉甫?他要是能一直贏,今日廟堂上便是他一言九鼎,言傾天下!”

章越道:“不可能的,還有官家。”

蔡確道:“若真能如此,官家離不開你。”

“然後呢?十年後貶死嶺南?”

蔡確怒道:“真是幹大事而惜身之輩。”

頓了頓蔡確道:“前事不提,你如今想怎麼辦?熙河路和免役法你總要放一個,否則你相位危矣!”

章越道:“若我說都不放呢?”

蔡確聞言打開摺扇緩緩道:“那我料的沒錯,你真有後手!”

“攻熙河後變役法,變役法再攻熙河,這是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啊,你與舒國公真是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啊!”

章越道:“師兄錯了,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這方是我的主張!”

第253章 王珪第207章 不累心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請假第902章 廣施恩德第196章 村夫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374章 執經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406章 商人第983章 刺殺第490章 罪己詔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749章 九辭學士第568章 帝王心術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310章 青松請假第144章 心事第386章 入宮第396章 新君(感謝加十塊錢牛肉麪書友成爲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726章 道賀請假第297章 期集三第421章 故交第310章 青松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321章 御試第248章 展望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747章 人選第929章 拉攏第163章 恩惠第741章 叔侄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827章 空城計第179章 買房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380章 建儲之議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80章 莫欺少年窮第326章 入對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766章 齊家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30章 用六第509章 皇太子第788章 城下第392章 改變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339章 信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12章 一以貫之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792章 決戰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345章 韓絳第809章 度之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733章 獨樂園第550章 章惇和曾布第30章 用六第215章 夏雨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835章 兵臨城下第155章 意思第505章 安排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775章 入岷州第285章 御論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40章 糖霜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190章 再辭第676章 不退第30章 用六第577章 酒宴第871章 提攜第75章 他日見之不晚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131章 佩服第978章 權臣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