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

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

司馬光在章越這住了一夜。

司馬光如今也是閒散之人,連早朝,大起居官家也是恩准免了,否則似京朝官哪得安閒。

清晨嫋嫋的炊煙在莊院上升起,莊客吃了早飯後都下地幹活。

因爲章越是官員,莊院不用納稅,莊客們都是章家僱役,官府的勞役也差不到他們,故而對於莊客而言,這樣的日子大可安閒過的,沒有任何攪擾。

對於莊客而言,章越與十七娘都是善主,不似那等惡主動則打罵奴役莊客,讓他們生不如死,故而莊客們在下地幹活時臉上都洋溢着喜悅之色。

這裡真正的鄉村田園生活,生活在這裡也可以體會到陶淵明所言的真義。

談不上不知魏晉,無論有漢,但只要不是改朝換代,兵火連天,或者遇上什麼荒年災年,章越似可以在此莊院之中隱居一輩子,一直到終老。

司馬光住了一夜,也不急着走,而是第三度勸說章越隨他去汴京一併修書。

司馬光說他已是請動了劉恕,劉攽二人協助他。劉恕乃當今史學名家,尤其精於五代史。

至於劉攽乃劉敞的弟弟,才學與兄長齊名,特別精熟於漢史。

這二人都是館閣名臣,無論文章史學都是當世第一流。與這二人一起修書,也不算委屈了章越。

司馬光還與章越許諾,只要加入他的書局,章越可以作爲他的副手,統籌書局,同時本官還可升遷一階。

司馬光第三次邀請,實在令章越感受到了他的誠意。

不過章越還是拒絕了,反而是向司馬光推薦了範祖禹,郭林兩位好友進入他的書局。

範祖禹與章越同窗多年,自己知道他對唐史特別有造詣,至於郭林好學不倦,如今妻兒都在汴京,也可通過修書作爲一條晉身之階。

司馬光聽了章越的話,表示願意考慮二人。

不過司馬光見章越再此拒絕,還是有些失望,但事不過三,司馬光覺得自己已是盡力了,沒有再強求。

吃過了中飯,司馬光再吃了一碗十七娘所烹飪的湯麪後,當即決定離去。

臨行之際,司馬光與章越道:“度之,你我相交一場,有幾句肺腑之言,我要與你說。”

“還請司馬公賜教。”

司馬光道:“聖人之言句句在於人情二字。自堯舜之治,必本於人情,不以立意爲高,不逆情爲幹譽。”

“我輩不僅治學在於人情,施政也在於人情二字。政由人情出,則事事皆可明易了,也是民心之指向。”

章越聽了默然片刻,他知道司馬光這一趟的來意了。

司馬光道:“好比酒之一物,既費糧食多飲之又有害於身,昔日商紂王因酒亡國,周公曾頒《酒誥》,無彝酒,執羣飲,戒緬酒。”

“故而老夫從不飲酒,也是承聖人之教,但旁人飲酒,老夫卻從來不勸。因爲從不飲酒之人怎勸好酒之人莫要貪杯呢?”

章越道:“故譬如人之好酒,就是人情。不飲酒之人勸人戒酒就是不近人情。”

司馬光這一不喝酒的人現身說法,遠遠比任何說辭都管用。

司馬光點點頭道:“然也,你再看庖廚之人,自古以來凡庖廚人沒有不偷吃的。”

“然主家有禁之,有不禁之,因庖廚之人都不偷吃之食,又如何進給主家呢?若主家嚴禁廚子偷吃會如何呢?”

“受教了!”章越道。

司馬光道:“當然不飲酒總比飲酒好,不偷吃的庖廚總好過偷吃者,但我們可以用道德繩之,卻不可用刑法戒之,”

“老夫爲官之初也是有心革除積弊,但爲官久而久之,知道就算不少積弊之中亦有人情所在,不知其所以然驟然革之,必至天下大亂。”

若說司馬光的政見是近於人情,那麼王安石就是不近人情。難怪保守派不是天生的,而大都是後天的,甚至最頑固的保守派曾經都是改革派的一員。

司馬光曾經也是耿直青年啊,如今……

但他這一次親自來找自己一趟,讓自己成爲他書局的一員,也是擔心自己日後成爲他的反對者,他的政敵。

章越雖不認同司馬光之言,但亦覺得他說得有他的一套道理,而且邏輯是可以自洽的。

更何況人家如今雖被政治邊緣化,但他在朝中的名望和地位亦遠遠在自己之上,能夠屈尊走這麼遠來走這一趟,三度勸自己加入書局,已足見司馬光對自己的看重了。

若是章越這個時候再與司馬光爭論什麼觀點,那麼就顯得太‘不近人情’了。

凡事不要太講對錯,也要講人心的好惡,明白這一點人生的道路,會走得順暢很多。

故而章越躬身向司馬光行禮,畢恭畢敬地道:“多謝司馬公金玉之言,在下實在是從中受益匪淺!”

司馬光點點頭,然後在章越的目送之中登上了馬車離開了莊院。

春光明媚中,汴京城郊一位俊朗青年男子正策馬返回汴京。

見到路亭邊,一對中年夫婦與十幾僕役時,這名青年男子遠遠地跳下馬來向對方叩拜。

“爹,娘!孩兒不孝。”

“惇哥兒!”中年夫婦皆熱淚盈眶。

這對中年夫婦自是章俞,楊氏,這青年男子是章惇。章惇之前任雄武軍節度推官,如今任滿正好回京。

青年男子不肯起身言道:“自古以來,都是子迎父母的,哪有父母迎子的。”

章俞,楊氏都是拭淚。

章惇行過禮起了身後,與一旁站着一名青年男子道:“愷哥兒。”

這青年男子名叫章愷,是章惇的弟弟,不過非楊氏所出。

章愷笑道:“好,好,家裡都盼着你呢,否則都整日盯着我。”

章俞見了章愷這般說話,氣不打一處來道:“你這不成器的,你若有惇哥兒一點半點的爭氣,我就不會日夜替你發愁。”

楊氏斜了章愷一眼,絲毫沒有爲他說話的意思。

章俞對章惇道:“你回來替我多管教他。”

章惇稱是然後對章愷道:“我此番任歸採買了不少東西,回去贈你兩匹西夏的好馬,一柄寶劍!”

章愷大喜道:“惇哥兒真是對我太好了,我在此謝過了。”

章俞心底高興,但面上卻皺眉頭道:“我與你說了莫寵壞了他,以免玩物喪志,還買這麼貴重的東西贈他。”

章惇道:“爹爹說得是,但讀書之事慢慢教也是來得及。我想愷哥兒心情舒暢了,讀書也自會用功的。”

章愷連聲道:“爹爹你看惇哥兒多明白我。”

章俞嘆了口氣對章愷道:“莫拿這些,在你的同窗面前炫耀。”

楊氏在旁聽了臉色也漸漸有了笑容,對章愷也不是那麼一臉鄙夷的樣子了。

章惇這樣外官回京按道理要住期集院的,不過新君登基後對下面官員約束不嚴,故而執行規矩時也是睜一眼閉一眼。

當下一家人便回了府。到了府中章惇之妻張氏又帶着章惇兒女來迎,然後章府備了晚宴給章惇接風洗塵。

章俞道:“你既到了京師往昔的老師同年要多走動走動。”

章惇是嘉祐四年的進士第五人,按照道理在外兩任後,可以出任京職,同時試館職。

章俞道:“歐陽執政與我交情一向不錯,之前我去過他府上幾次,他已是半答允推薦你試館職了。你再親自去他府上一趟,此事就能成了。”

聽了章俞這麼說,章惇也知道章俞口中的交情不錯,怕也是有限。

章俞見章惇不說話,他心知自己這個認來的兒子,見識顧慮有時候要勝過自己。

於是他問道:“爹爹這般安排,你可滿意?”

章惇道:“爹爹,我聽說近來因濮議之事,朝中鬧得是沸沸揚揚,歐陽執政立主濮議之事,已遭到滿朝之非議,若是他舉薦我試館職,怕是其他人會認爲我是支持於濮議的,於我以後的仕途有礙。”

章俞道:“朝中那些言辭莫要理會,咱們試館之後,還有誰會記得。”

楊氏心疼章惇言道:“老爺我看惇哥兒說的有道理,歐陽執政在朝中多年得罪的人實在太多,之前還因慎選館職的事彈劾過三名剛剛通過館試的官員,讓他薦惇哥兒館試怕是不美,你看看再找其他人如何?”

章俞道:“還能找誰?除了歐陽執政,我想不出朝中還有哪個人會幫我們章家。”

頓了頓章俞又道:“你不是與蘇子瞻交好嗎?不如請他出面求一求昭文相公!他之前館試入了三等,聽聞連官家對他也很看重呢。”

楊氏聞言輕咳了一聲然後道:“此事怎麼好麻煩一個外人,以後再說吧。”

吃過飯後,楊氏單獨找到了章惇,二人別來多年自有許多話。

楊氏對章惇是視如己出,章惇自也是將她當作母親孝順。

半響過後,楊氏言道:“試館職之事乃大事,若蘇子瞻幫得上最好,若幫不上,你要不要考慮下你的親弟弟。”

親弟弟三個字,楊氏着重了口吻。

“他與樞密使文樞相,三司使韓計相交情都是極好,這二人在朝中也算有清名,沒有介入這濮議之事……”

章惇聽了楊氏之言道:“娘,此事我自有主張,但是對越哥兒,且不說他是否對我仍有恨意……就算沒有,我也不願打攪他,這普天之下哪有哥哥求弟弟的道理。”

(本章完)

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236章 如何辦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161章 手段第709章 節鎮熙州第468章 同年宴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179章 買房第828章 叛亂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482章 大腿第259章 朋友圈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1042章 論孟第333章 人情第456章 王韶第635章 學士院試第248章 展望第918章 彈劾我?第420章 有錢人家第384章 我不願作官家第108章 男女(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友大賞)第135章 答案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469章 青衣第775章 入岷州第234章 蔡襄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239章 相聚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918章 彈劾我?第905章 事因第466章 任守忠完了第814章 閱兵第898章 提條件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47章 論文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191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303章 三元第948章 第三人第774章 喂餅第350章 大婚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814章 閱兵第144章 心事第190章 再辭請假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請假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427章 化解第957章 整頓河北兵馬第1051章 王半山第1052章 山頭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246章 殘信第1041章 司馬光來訪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705章 姐妹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206章 成功第627章 三舍人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358章 岳父的一席話第1026章 名將氣度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268章 捉婿第216章 靠自己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54章 饒我狗命第664章 首戰告捷第674章 渡河第636章 知制誥第879章 殿議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801章 保舉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902章 廣施恩德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191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33章 篆書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366章 先生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417章 求教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897章 會計司副手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