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

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

司馬光與呂誨二人在濮議時同爲諫官,在那疾風浪高的時候二人聯手作戰,硬着逼着英宗皇帝認爹之事,不得不告一段落。

當時滿朝官員幾乎都站在了司馬光,呂誨二人的身後,正是在那時候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如今司馬光聽到老戰友呂誨要彈劾王安石道:“自古聖賢能夠見微知著,獻可之見定在我之上。其實介甫此番回朝,我看得出有些話我與他相談時,他避重就輕,不肯交底。”

司馬光察覺到王安石這一次間隔數年從江寧返回後,原先無話不談的他們,竟生出了許多隔閡。

特別在這一次阿雲案之上,韓維,呂公著二人竟支持了王安石,而並非是他司馬光。

當初的嘉祐四友,如今竟分作了兩個陣營。

不是兩個陣營,而是他司馬光被孤立了。

司馬光卻道:“此番我與介甫如今只是就事論事,於公事上所見不同,再說介甫爲學士,如今滿朝都稱此番得人,獻可,我看你是多慮了。”

呂誨聽司馬光這麼說,不再言語。

他心想當初濮議時,他們連英宗皇帝,韓琦,歐陽修等人都是不懼,如今又何懼於王安石一人呢?

熙寧元年八月,河朔大地震。

汴京也是受到影響。

去年官家剛登基時,也是京師大震,曾公亮向天子稟告說是‘陰有餘’所至。

如今河朔大震,官家想起曾公亮的話,生怕狄夷不利中國,河朔是大宋防禦遼國的前線。

西夏人雖屢勝宋軍,但李元昊兵勢最盛時,也不過喊喊打個長安什麼的。但遼國邊境稍有什麼風吹草動,滿朝文武便瑟瑟發抖。

因爲河朔一旦有事,這一馬平川之地,遼國直接趁虛而入,那就直搗汴京了。

故而官家聽聞河朔地震第一件事,便是令沿邊安撫使以及雄州刺史刺探遼人軍情。

同時施以前錢糧安撫百姓。

另外官家還遣御史中丞滕甫、知制誥吳充安撫河北。

吳充在上一次與章越一併起草募役法時,深受官家賞識。故而這一次也是委以重任,安排了他安撫河北的重任。

章越聽說後大喜,這說明岳父得到了官家的信任器重啊,出使河朔回來,肯定是要大用的。

不過地震之事,官家擔心的是狄夷陰盛,但官場上總有人不忘搞事。

梓州知州何郯因上書言,這一次河朔地震,是陰盛,是臣強君弱,以此喻韓琦謀朝篡位,請求召還王陶。

呂公著上疏說,王陶此人在韓琦秉政時整天諂媚,到擔任御史中丞了,便說韓琦不是,這樣的人可以用嗎?

王陶終於沒有回朝。

此後一生也沒有回汴京作官。

八月午後汴京經過了一場大雨洗禮。

雨後的宮城屋檐上正在滴着雨水,朝廷大員們撐着傘拾階而上,抵至殿門時,便將雨具交給宮門前伺候的宦官,再看看官袍魚袋有無被雨淋到,然後再步入殿中。

章越從崇政殿的柱廊下經過,面前倒座殿則是延和殿。

崇政殿朝南,而延和殿朝北故稱倒座殿。

這延和殿乃大中年間所建,本名爲承明,章獻太后垂簾參決朝政時便是在此。

現在在朝的大臣們幾乎都記不得當年章獻太后垂簾時的光景。

如今這延和殿因靠着官家的正寢福寧殿,便相當於是崇政殿的後殿,故而君臣在崇政殿議事後,常常退至此殿來歇息。

現在延和殿就是便殿的存在。

章越收了雨具在臺階上拍了拍,瀝乾水後交給一旁的宦官。此刻但見一位紫袍大員站在一旁拂去袍角上的雨水。

對方不是別人,正是王珪。

章越上前畢恭畢敬地行禮道了聲:“下官見過翰長。”

王珪見了章越亦是笑呵呵地打了招呼。

章越忙上前給王珪整理衣袍,王珪稍稍推辭,還是接受了。

王珪是章越的座師,雖說這師生關係擺不到檯面上,但私下章越對王珪還是持弟子禮的。

這時候一旁傳來腳步聲,同樣身爲翰林學士的王安石和司馬光正好到此,看到了章越給王珪整理衣袍的一幕。

王安石與司馬光的表情各有不同,然後與王珪打了招呼。

王珪笑着與二人說了幾句話,王珪爲翰林學士已經十二年,可謂是老翰林老學士了,而王安石司馬光都是剛出任翰林。

不過章越感覺到王珪在司馬光,王安石面前好似氣勢短了一截,彷彿十幾年的資歷優勢不存在一般。

章越明白在仁宗立儲的事上,王珪出了差錯,這一步錯步步錯。英宗在位三年,王珪一直是謹小慎微,直到英宗去世前,讓王珪爲端明殿學士,這才緩過來。

相反司馬光是建儲的大功臣,走到哪裡都是理直氣壯的。

這時候官宦來此道:“幾位學士都到了,官家早就在殿內等候呢。”

幾名官員立即舉步進入延和殿。

王珪是翰林承旨學士,地位最高走在前面,其後是司馬光,王安石,章越陪在最末。

今日官家召見幾位翰林學士議事,章越則是來當人肉背景牆的。

入殿之後拜過了官家,議論的便是如今河朔的災情。

生了災情就要賑災,可是國家沒有錢,三位學士便討論人事,官家抱怨天下三百軍州官員多不得人。

司馬光上前侃侃而談說,我們一級一級監督,以監司監督地方州官,州官監督縣官,再讓諫官監督監司,如此就可以得人了。

官家道:“可惜如今諫官也不得人。”

司馬光道:“陛下,諫官需三者,一不愛富貴,二重於名節,三通曉治體,如今鹽鐵副使呂誨可以勝任。”

官家聽了點點頭。

章越在旁聽延和殿內議事,主要是司馬光在說,王安石偶爾發表幾句意見,至於王珪始終一言不發。

這時候官家道:“這一次河朔大災,國用不足,曾公亮建議今歲朕祭祀南郊,兩府大臣辭去賞賜,朕命學士院取旨,你們可有札子上!”

司馬光和王安石各取出一封扎子奉上。

章越從官家身旁降階拿過扎子奉給官家。

卻見王安石與司馬光意見截然相反,然後章越便看着司馬光,王安石二人當殿開撕起來!

(本章完)

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515章 聽宣第88章 三日十一場第101章 熟人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222章 結童入學,白首空歸第967章 遼道宗第118章 真先生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497章 無名之輩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82章 大腿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313章 秘閣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238章 商量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877章 章呂分歧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137章 府元第164章 俯視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127章 說親第90章 策問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955章 憨叟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418章 董事會第214章 大佬的論斷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625章 御試第556章 便這麼定了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445章 霸道第690章 經營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818章 便商貿第988章 參知政事(兩更合一更)第822章 時代與變革第70章 趙押司之死第239章 相聚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181章 楊氏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357章 回門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34章 進益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875章 女色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463章 柳暗花明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679章 報捷第784章 復仇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748章 補償第434章 演講第717章 朕不是漢元帝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176章 階級第354章 拜堂第418章 董事會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327章 奏對第41章 守秘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761章 談判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126章 萬萬沒想到第289章 殿上詩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414章 入股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9章 孟子第69章 來信第728章 推恩第47章 論文第263章 真相第155章 意思第454章 歐陽修父子第814章 閱兵第148章 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