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

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

王安石退朝返回家中後,與王雱對弈,而曾布則坐在一旁。

“繞過橫山,從古渭出兵直襲蘭會,牧馬於黃河,掠於西夏之境!”王雱聽到王安石所述時,震驚得無以復加。

王雱十三歲時,聽得王安石與人議論河湟之事,曾經大膽地建言,此可撫而有也。使西夏得之,則吾敵強而邊患博矣。

王雱十三歲時便有這見識,河湟之地,若爲西夏得之,則陝西邊患加劇,故而宋朝必須爭奪此地。

到了治平二年時,王雱聽說王韶屯墾於河湟,當時並沒有在意,他心想王韶那點兵馬,哪裡能招撫得河湟蕃部,守住古渭寨都相當勉強。

王雱睥睨一世,可是聽說章越與王韶從古渭出兵,繞開橫山之險,直取蘭會捅西夏人後門的消息時,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因爲利用古渭出兵,繞開橫山之險,這一步是他沒有想到。

難怪章越放着知州資序的宣撫判官不爲之,卻要屈身爲一通判。

一旁的曾布倒是道:“相公此計真是妙絕,雙線進攻西夏,一奇一正,此策堪比隆中對!”

說起隆中對,王雱腦中突然想起這幾句話,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王安石向來薄諸葛亮,不以爲然地道:“隆中對誤也,一出關中,一出襄陽,以千里之遙卻二分兵力,如何能相互策應,孔明焉能不敗?”

曾布一愕,也覺得王安石說得對。

王安石頓了頓道:“不過從古渭出兵我倒是贊成,沒料到章度之當初下這一步閒棋,竟是派上了大用場!”

王安石邊說邊在棋盤上,吧嗒一聲落下一子。

這一子也正好落在了王雱心中。

頓了頓王安石道:“若真是閒棋倒也沒什麼,可是要是事先預料到,再今日爲之,那章度之便是孫武復生了!”

王雱此刻不由心道,是啊,他有一等感覺,似章越王韶所爲之事,他似在夢中規劃完成過,但是不知爲何到了實處,卻是他們二人在爲之,令自己最後鬼使神差地錯過了。

說完王安石微微嘆息。

曾佈道:“聽聞王韶便是章越舉得的人,後來又是他推舉王韶給官家,是不是有意爲之,實在難說。”

王雱道:“章越真能勸動董氈,若是不能,憑古渭的兩千漢軍,及所謂的‘十萬’蕃騎,別說直搗西夏境內,連蘭會二州亦無法撼動。”

王安石沒有說話,曾布卻心道,不成又有何妨?章越不用朝廷增撥一兵一卒,一錢一糧,讓朝廷集中所有的錢糧兵馬都用在正面奪取橫山,就算是失敗了,也沒有妨礙。

但曾布沒有依附王雱,也沒有支持章越,而是道:“我看最要緊還是說動董氈出兵。”

治平二年,唃廝囉去世,董氈承襲其爵。爲了拉攏董氈以對抗西夏,宋朝對他的封賞更勝過對其父唃廝囉。

雖說吐蕃與西夏有世仇奪地之恨,但能否說動董氈出兵還是兩說。

對方也是個在西夏和宋朝兩邊玩平衡的高手。

曾布不動聲色地暗示道:“若是董氈不出兵,那麼章度之孤軍深入就危矣。”

王安石點了點頭,而一旁王雱淡淡地道:“誰讓他在官家面前立下軍令狀了,還不用一兵一卒,一錢一糧。”

王安石道:“子宣,你立即替我書信給秦鳳路轉運使沈起!章度之至秦州後,一切准許他便宜行事。秦鳳路上下官員皆需配合他。”

曾布大喜,但卻故意道:“相公,這般不是壞了規矩?章度之如今是被貶,而且位不過通判。”

王安石道:“子宣,國事爲重!”

……

而官家自章越走後,可謂夜不能寐,他看着西夏地圖。

白日章越離去的一幕,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之感。

章越與王韶從河湟出兵側擊蘭會,吸引西夏人之注意,令宋軍主力得以正面攻下橫山。就他們這麼點人馬,若是董氈不出兵,實與送死無二。

當初章越若出爲宣撫判官,則可與韓絳一併坐鎮幕府,遙控戰局,不必親身臨前線冒此風險,但如今章越爲秦州通判,卻不得不親臨前線,甚至還要深入青唐,去說服董氈。

但官家清楚知道這是一步好棋,只要章越王韶他們出兵造出的聲勢越大,在西夏境內支持的時間越長,如此吸引來的西夏軍就越多,韓絳的宋軍主力正面攻取橫山的機會越大。

理性告訴官家,哪怕章越王韶這一路全軍覆沒了,但只要能奪取橫山,即可定萬世不易之功。

爲了這個決定,苦一苦百姓也是不惜,那麼犧牲章越王韶這樣的開邊之臣亦是無妨。

不知爲何,官家想到這裡頓生不忍之意。

他是一個寬厚的皇帝,當初王陶屢次勸自己殺韓琦,歐陽修以絕後患,他亦絕不肯爲之,讓祖宗寬容大臣之名,從自己這裡斷絕。

如今……

官家立即吩咐內侍道:“你立即去寫信知會高遵裕,讓他配合章越在青唐行事。”

內侍領命後立即離去。

……

章越辭恩後便是回府,因軍情如火。章越次日一大早就要出發,家裡已是在給他收拾行裝了。

章越回家時看見十七娘正在伏案抽噎,過了一會見了自己卻強裝無事的神情。

章越寬慰道:“娘子不必如此,我又不是不回來。”

十七娘聽了章越這句話眼淚就簌簌地落下來。

十七娘轉身擦淚,然後欠身道:“官人,此去建功立業,我何嘗不高興呢。”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章越聽十七娘說起李賀這首詩,頓時也是心底豪氣頓生。

“以書生拜萬戶侯,吾之志也!”

章越道:“似那王玄策,不過一介書生,憑着一張檄文,不費朝廷一兵一卒即一人滅了一國,如今崇文抑武,武將者人人自危,文臣們多是玩弄辭藻,尋章摘句,似王玄策這樣的人倒是再也不見了。”

“然而大丈夫當如是也!”

(本章完)

第568章 帝王心術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68章 三字詩作者(第三更)第917章 入京召對第852章 面君第139章第178章 韓相公第105章 離別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532章 薦人的風險第808章 書信第984章 耶律宏第69章 來信第822章 時代與變革第637章 夫妻第254章 賦題第392章 改變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701章 章黨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690章 經營第226章 盡心第97章 翻山越嶺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686章 燈火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236章 如何辦第167章 相談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369章 路線第214章 大佬的論斷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94章 書樓第444章 風波第184章 好事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126章 萬萬沒想到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258章 真話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679章 報捷第371章 經筵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775章 入岷州第809章 度之第709章 節鎮熙州第884章 讒言第999章 熙寧十年第918章 彈劾我?第673章 大戰第920章 執政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263章 真相第770章 玉帶第390章 圈套第17章 山間歲月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373章 知經筵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31章 暖秋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118章 真先生第389章 皇后與宦官第909章 後來者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87章 星河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12章 一以貫之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1017章 書局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385章 說辭第314章 六論第911章 故鄉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224章 表白第303章 三元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359章 試館職第397章 三衙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701章 章黨第955章 憨叟第560章 升遷之喜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