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〇章 這是要鬧哪樣?(第一更)

說是非強買強賣,但沈溪最精通的就是做這種事情,之前他跟佛郎機人洽談“自由貿易”,結果接連坑了佛郎機人幾艘戰船和大量佛朗機炮,還爲大明引進了番薯和玉米兩種高產作物;沈溪也跟謝遷進行過交換,然後就是謝遷賠上了自己的孫女。

雖然在當前戰事中,沈溪完全處於被動狀態,但他在戰俘問題上卻佔據主動,可以毫無忌憚地跟阿武祿獅子大開口。

“沈大人,您既然沒有談判的誠意,那我們就沒有談下去的必要了……對於你們明朝人來說,火綾將軍的生死無足輕重,爲什麼不爲了自己的生命和利益考慮,將火綾將軍放回,如此不是利人利己?”

阿武祿雖然說沒有繼續談下去的必要,但她還是竭力勸說沈溪,讓沈溪不要執迷不悟。

沈溪義正辭嚴:“阿祿夫人,本官希望你能明白,火綾對我們來說,的確只是一個敗軍之將,但她對於你們狄夷來說,卻可以成爲戰場上的一面旗幟,將她放回去,讓她繼續帶兵攻打我大明,你以爲本官會如此不智,爲了一點利益就將一個心腹大患送還?”

阿武祿神情淡定,似乎料到此番到明軍營中出使不是容易之事。

她現在面對的,是以幾乎相同兵力,用步兵擊敗戰無不勝的韃靼騎兵的沈溪。關於沈溪這個人,她聽說過一些傳言,但都是把沈溪描述爲一個戰場上可以扭轉乾坤的智者,有些像傳說中七擒孟獲的諸葛亮,令人恐懼。

阿武祿略帶失望:“妾身心目中,本以爲沈大人乃是大英雄大豪傑,現在方知,沈大人也不過是蠅營狗苟的小人,行事斤斤計較,如同市井小民一般,專門提出一些不切實際之想。”

“可憐這城塞中數千將士要跟沈大人陪葬,沈大人既無忠君報國之心,也不爲麾下將士着想,更拋棄妻子,讓人扼腕!在妾身看來,沈大人不負責任地一心求死,對朝廷是爲不忠,對高堂是爲不孝,對妻兒是爲不仁,對將士是爲不義。如此之人,如何能成爲三軍表率?”

一番話,將沈溪貶損得一文不值,沈溪聽到後心裡極爲不爽……你才一心求死呢!戰局未到最後,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但在場那些指揮,甚至是監軍張永,看向沈溪的神情卻變了。

事實上阿武祿言語中針對的並不是沈溪,而是在場那些武將,準確地說,她是在挑撥離間,好似對那些中層軍官說,看,不是我不幫你們爭取活命的機會,也不是不幫你們爭取犒賞,我們韃靼人只爲求個女戰俘回去,就可以讓你們平安離開,但你們的主帥執迷不悟,他自己找死不說,還想拉你們陪葬。

張永心急如焚,一直給沈溪使眼色,勸沈溪答應阿武祿的條件。

沈溪卻熟視無睹,自顧自地說道:“阿祿夫人,你說的這些話,本官並不認同。豺狼虎豹之心,人豈能以常理度之?農夫與蛇的故事,夫人想必聽說過吧?”

阿武祿打量沈溪,裝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沈大人這是何意?我們又不曾做出忘恩負義之事,沈大人的比喻不恰當吧?”

“不恰當嗎?我倒是覺得很恰如其分!狄夷豈有誠信?如今城塞內五萬兵馬駐守,我大明援軍又即將到來,屆時狄夷陰謀將會被徹底粉碎,我大明兵馬會從宣府入草原,長驅直入封狼居胥,狄夷灰飛煙滅在即。在這種境況下,狄夷開出的任何條件,我們豈會接受?”沈溪言辭間頗有自信。

因爲沈溪說得煞有介事,就連阿武祿也開始懷疑起來:“莫非真有此事?”

阿武祿道:“可是據妾身所知,大明並無援軍派來!沈大人停留於土木堡,只是閉目待死!”

沈溪笑着反詰:“是嗎?既然阿祿夫人說我大明並未派出援軍,那敢問一句,本官所率領的,不就是援救宣府的援軍?大明後續人馬現已聚集居庸關,不日就會有兵馬出塞,區區土木堡又如何會成爲我大明稱雄草原的障礙?”

“狄夷人馬再多,始終非王化之民,而我泱泱天朝上國有千千萬萬將士,足可以將草原踏平!”

反正吹牛不上稅,沈溪說這些已經不單純是爲了讓阿武祿相信,而是爲了振奮手底下這些將士的軍心士氣。

沈溪現在最擔心的,並不是後續援兵是否會到來,而是怕城塞中的兵馬未戰先怯。

沈溪可不會相信韃靼人會讓出一條路讓自己率軍回居庸關,即便是真的,他也不能這麼做,因爲這等於是在違背朝廷旨意而私自釋放戰俘,等於是跟韃靼人勾連妥協,沈溪本來因爲貽誤軍機、畏縮不前被人蔘劾,他不想再給自己找麻煩。

現在已經不單純是爲自己性命考慮,還要爲沈家滿門着想。沈溪是死過一次的人,他來到這世界本就是一場造化,對於生死沒看得太重,只是他覺得,若是能留條命回去跟妻兒團聚,總好過橫死在戰場上。

之前沈溪尚在據理力爭,轉眼間就開始說起空話和套話。

以阿武祿的智慧,對於沈溪說的有什麼兵馬在居庸關集結之事,壓根兒就不採信,至於千千萬萬將士將草原踏平,她更是嗤之以鼻。

你們明朝那麼能耐,能被我們打得滿地找牙?

你們泱泱華夏既然人那麼多,那麼幾百年前怎麼會被我們蒙古人佔據中原,改朝換代?

阿武祿道:“妾身姑且相信沈大人的言辭,但絕不會答應沈大人開出的條件。既然不能談攏,妾身決定先行告辭!”

在阿武祿原來的設想中,既然來到明軍大營,一定要賴在這兒不走,但她在見到沈溪後又改變主意了,因爲她隱隱覺得自己落入了沈溪的圈套,生怕進了狼窩出不去,所以乾脆提出告辭。

沈溪皺起了眉頭:“使節尚未與我方談妥條件,要往何處去?”

阿武祿更加確定沈溪不會輕易放她走,當即據理力爭:“妾身乃是使節,如今兩軍交戰於城下,自然是先出城回營,若沈大人頓悟,可隨時派人前往城塞之外,與妾身再行商議!”

沈溪未置可否,張永連忙插嘴:“這位阿……夫人,您暫且留下來,今日之事可以再商議!”

漢人中既有骨頭硬的,也有卑躬屈膝的,如今土木堡裡就是軟骨頭佔據大多數,張永正是其中一員,因爲他是個無依無靠的老太監,除了一條命什麼都沒有,所以越發地惜命。

張永渾然忘記之前跟阿武祿如同潑婦一般對罵,這會兒他想的是,這位是能賜給他生命的姑奶奶,被姑奶奶罵上兩句就乖乖聽着,權當孝敬老人。

在場那些指揮,此時也都急切地看向沈溪,希望沈溪能跟阿武祿繼續商談交換戰俘,條件可以適當放寬點。

阿武祿頗爲得意,她看出來了,城裡除了沈溪外其餘人都很怕死,這說明一個問題,沈溪描述的集結在居庸關的援軍根本就不存在,即便沈溪不同意,沈溪軍中的人也會逼迫沈溪同意。

當下,她笑眯眯地問道:“沈大人,到底是可以商議,還是不可?”

沈溪笑了笑,道:“商議也可,來日再說,來人,送阿祿夫人出城!”

“不行!”

這次張永直接阻撓沈溪下達軍令,態度強硬,“大人,即便這位阿祿夫人開出的條件您不滿意,但目前韃靼人正在圍城,絕對不能送她走,否則城中防備情況不是會被她泄露出去嗎?城塞內的安危,誰來保障?”

沈溪真想罵人,以爲我說土木堡內有五萬人馬,韃靼人就真信有這麼多?

如果韃靼人信以爲真的話,就不會只派五千騎兵過來圍城,我堂堂沈溪,以五千步兵打五千騎兵或許不行,但五萬步兵打五千騎兵,勝算還是頗高的,無非就是充分利用地形,減少韃靼人騎兵騎射和衝鋒的優勢。

再說這城中防備,已經破爛到這般地步,被韃靼斥候抓走的逃兵估計早就把城裡的情況泄露得無比徹底,還想隱瞞,純屬自欺欺人。

沈溪朗聲道:“明人不做暗事,本官信奉戰場上光明正大交戰。雖然被阿祿夫人見識到城中的戒備情況,也不必太過緊張,只管讓她出城,我倒要看看狄夷是否擁有強攻城塞的實力和勇氣!”

阿武祿滿腹疑惑,暗自琢磨:“沈溪究竟是想讓我走,還是要讓我留下來?不行,我留在城中始終危險,不如先出城,回營後找人送信給國師和大汗,徵求他們的意見,如果再有什麼事,我能隨時進土木堡跟沈溪斡旋。若能有機會生擒或者斬殺沈溪,便是大功一件,有利於鞏固我在汗宮中的地位!”

想到這裡,阿武祿便不想繼續留在土木堡中了。

她站起身來,行禮告辭,沈溪只是揮揮手,讓自己的親衛去送阿武祿,而他則留在偏廳裡沒有出去。

指揮見沈溪主意已定,只能怏怏不樂離開,而張永則趁着屋內爲之一空,嚷嚷道:“沈大人,你這是要鬧哪樣?之前沒機會逃生咱家就不說了,現在終於有了生路,居然不肯接受,莫不是沈大人真以爲朝廷會派出援軍?”

沈溪幽幽嘆道:“張公公,不是本官不願意,實在是蠻夷的話根本不足以採信。她一個女人,空口白牙提出的條件你能當真?當初朝廷還說讓我率五萬兵馬出塞,可如今五萬人馬在何處?”

張永頓時無言以對,連朝廷都滿篇謊言不可信,更何況是敵人?但他無論如何都不甘心死在土木堡。

***************

ps:第一更!

又是新的一天啦,雙倍繼續,天子的爆發也在繼續,大家來一波訂閱和月票支持下!謝謝啦!

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一六七一章 無心應酬第一六九八章 會面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六八四章 惠孃的蛻變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三六五章 才子?靠邊站(下)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八三八章 前途未卜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一九三二章 晚到一步第三二九章 連環計(中)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一二一五章 你就是馬九?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四七二章 你幫我,我幫你(第六更)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五九九章 晉升的機會(第二更)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一九一八章 該信誰?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一〇八四章 進退善惡第一五一五章 一團糟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一八八一章 未老先衰第一七三〇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四七〇章 小鬼難纏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一三四五章 政治危局第四四五章 狀元夫人(第二更)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四三八章 兩位尚書賞識(第四更)第二三八八章 連環罪證第三〇六章 特別的相親(第六更)第一五八六章 殿試考題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宮第七八四章 閹黨之禍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六六一章 是否出兵,這是個問題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二七〇章 全家備考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種玩法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十九章 底蘊第六〇三章 追思會(第二更)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鋒第一五九〇章 如魚得水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災,小病是福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一三七章實驗室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二一九九章 絕情絕義第九五五章 遠行計劃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五四八章 並不般配(第五更,送書友)第九二一章 粗俗的讀物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第一一九九章 半吊子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