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

PS:感謝書友“鷹揚”、“niuniu0430”、“778881.qdcn”投的月票。

如果原來,吳爭還會給宗室一些寬限離境的時間。

那麼,在接到嘉興府急報的那一刻,吳爭怒了。

都說天子一怒,血流飄櫓。

然諸侯一怒,也不遜讓。

吳爭連下兩道令。

十一府宗室,三日之內,必須遞解離境。

北伐第一軍二萬大軍集結,經京杭運河直入平望(蘇州府地界),一日之內,兵臨吳江,劍指吳縣(蘇州府治所)。

駐囤於常州府的朝廷大軍聞訊南下,前鋒到達無錫。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已經近三年未逢戰亂的四府百姓,不由得都驚惶起來,開始整理行裝,準備逃難。

然而,在一日之後,吳江北伐軍突然撤退。

速度之快,令人嘆爲觀之。

一場劍在弦上的戰爭,突然銷聲匿跡,就象沒有出現過一般。

但明眼人都看出了兩軍的不同之處。

北伐軍的出兵、撤兵速度太快了。

二萬大軍的進退,如行雲流水一般,絲毫不顯亂象。

而相同時間的常州府京衛,等北伐軍撤退後,主力還沒有到達無錫,僅有一支三千人的先鋒到達。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丟。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

錢肅樂沒有死。

張新俠、徐三的秀水縣守備民團救了他。

秀水縣守備民團,守備張新俠,副守備徐三,同時徐三還兼着秀水縣縣尉一職。

這個民團,是大將軍府治下的特例。

之前黃駝子兇殺案牽涉出清廷在秀水的細作案,秀水民衆爲抗潛伏的清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

吳爭爲犒賞有功之人,也考慮到大運河貨運的實際需要,特例設立了秀水民團。

職能是監察運河貨運、守土保民。

並簡拔了原本是碼頭搬運工首領的老張頭爲守備,並賜名張新俠。

同時特進捕頭徐三爲秀水縣尉(按明制,胥吏無緣爲官)。

錢肅樂的運氣很好,一來他乘坐的是馬車而不是官轎,二來追兵也沒想到突然會冒出一支民團來。

在王江涇附近,張新俠正帶着秀水民團百來號人巡邏,恰好遇見錢肅樂馬車被二十幾騎兵追殺。

雖說不知道發生何事,不知道馬車裡人是誰,也不知道對錯。

張新俠是個粗人,搬運工出身,和尋常官員的思路不一樣。

可張新俠很清楚,那就是在自己這一畝三分地裡,龍得盤着,虎得蹲着,想要拔份,上別處去。

於是,連問也不問,直接率民團迎上去。

民團用的可不是刀劍,他們用的是火槍,這也是吳爭賜予他們的特權。

當時碼頭繳獲清軍囤結大批的火槍,吳爭念其功勞,特意劃撥了三百杆火槍,裝備民團。

所以,看着連軍服都沒有的騎兵,張新俠擔心騎兵近前,警告無效之後,毅然下令對騎兵射擊。

百杆槍一輪齊射,撂倒了七、八騎之後,其餘的騎兵見寡不敵衆,紛紛扭轉馬頭回逃。

張新俠知道追不上,也就沒下令追。

只是救下了錢肅樂一行三人(隨同錢肅樂其餘六名護衛,爲錢肅樂斷後遇害)。

被民團撂倒的七騎,當場死亡的四人,一個輕傷,兩個重傷,被民團抓獲。

錢肅樂死裡逃生,因不清楚張新俠底細,不敢實名相告,這就使得張新俠送去杭州府的通報,沒有寫清楚生還者是誰。

因爲錢肅樂隱瞞了自己的身份,張新俠的通報中夾帶了馬車中搜尋、整理到的雜物、文案,一併送了上去。

而吳爭是幾天前接到錢肅樂的書信的,知道錢肅樂有了請辭之心,吳爭非常高興,只是不清楚錢肅樂何時離京,否則早派人去接了。

吳爭還以爲錢肅樂短期內不會離京,因爲正常的情況下,一任主官的遷調離職,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交接期的。

在吳爭看來,沒個半月一月的,錢肅樂不會離京,所以,吳爭便等着錢肅樂下一封信來告知他的具體離京日期。

不想,錢肅樂離京突然,而且是悄悄離京的。

所以,在看到錢肅樂之物時,吳爭以爲錢肅樂被害,大怒之下,立即下令北伐軍北上,要爲錢肅樂報仇。

可一日後,吳爭派往秀水縣接人的人,到了秀水之後發現倖存者中有錢肅樂,這才飛馬急報吳爭。

吳爭連夜趕到秀水縣,見到錢肅樂時,總算是鬆了口氣。

“岳父啊,可嚇死我了。”吳爭一把拉住錢肅樂的袖管道,“若岳父真有不測,我便率軍蕩平應天府……什麼朝廷、明室,我都不在乎了。”

錢肅樂有些感動,他明白吳爭不同於別的諸侯,從認識吳爭那一天起,錢肅樂就聽過吳爭近似於謀反的說詞,復明,但復得不是朱明。

然而這些年過去,事實上,吳爭都還在扶持着明室,這一點,不容置疑。

在錢肅樂心裡,吳爭是個外冷內熱、外剛內柔之人。

而眼下,吳爭竟爲了他,毅然下令北伐軍北上,確實讓錢肅樂感到意外。

不惜代價,這四個字說着容易,做起來很難,不是做不到,而是有太多的牽拌。

北伐軍北上,已形同謀反,如果一旦動手,那就坐實了謀朝篡位的惡名,這對於吳爭而言,是個永遠洗不脫的罪名。

正如明成祖,從親侄手中奪取江山,事實上,朱棣在奪位之後的作爲是有目共睹的,平心而論,於國於民而言,朱棣確實做得比朱允炆好得多。

但無論如何的蓋世文治武功,都無法掩蓋朱棣謀朝篡位的惡行。

得位不正,這四個字,足以將朱棣釘在恥辱柱上,被後人萬世唾罵。

儒家傳承,講得是理、順,天地倫常,名正方可言順。

儒家注重的從來不是才,準確地說,才,是排次位的。

注重的是德,品行。

說的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有道是君以此始,必由此終。

事實證明,朱棣的後代,同樣上演了幾乎相同的一幕,這不是迷信,而是天道輪迴。

所以,尋常人或許不懂,可錢肅樂,懂!

於是,他感動。

但感動歸感動,錢肅樂的第一句話卻是,“吳王此舉不妥,無論如何,吳王是臣,非君!挾私仇,舉兵伐君,是爲大不敬……懇請吳王,下令撤兵,勿使生靈塗炭!”

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第二百九十章 你能奈我何?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再戰海州(三)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戰爭重啓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九百零七章 與沈致遠聯絡上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四十二章 你變了,真變了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決策發生改變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一百九十三章 低賦稅纔是導致明亡的主因?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四十八章 密信得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多鐸想幹什麼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這輩子欠我的,沒有機會還了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意料之外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各的訴求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鄭森的躑躅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擋的演變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封鎖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壞人OR好人第七百十九章 本公年少氣盛,怕捺不住自己性子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是真傻,還是裝傻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六十章 話絕、意絕,便是不可挽回。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心中有佛?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個皇帝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三百零九章 陳勝部危急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突破口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七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還有更好的主意第二百八十六章 一次已是罪過,何況再來一次?第八百十八章 案情原委(二)第九百五十七章 滾!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七十九章 你做得……很好!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張良計和過牆梯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第四百零七章 黃道周來了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五百零三章 老情敵,小問題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爲何不能是陛下?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四百零七章 黃道周來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殿前之血腥第五百三十六章 錢相可是你親哥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