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

說到這,錢翹恭氣突然一泄,鬱悶道:“不成,王爺令我駐守清河……就算傳信請示,這一來一回就得三、四天,這功夫,廖將軍早已率左營攻破天長了。況且,我手上僅有一千多人,兵力怕也不夠。”

宋安微微一笑道:“我可以從淮安調六百人,給你補足二千之數。既然是閃擊泗州,那兵在精、而不在多,況且,眼下爲北面運輸彈藥正急,渡船怕也不好找……至於少爺那,你放心,這事我替你擔着。”

錢翹恭遲疑道:“那清河防務?”

“二憨不日便到淮安,我來接替清河防務,錢大人儘管放心。”

“成。”錢翹恭猛擊一掌道,“就按你說的辦!如果事成,分你一半功勞。”

……。

很多時候,事件都不是完全孤立的。

哪怕是當權者也無法真正意義上去掌控每一府、每一縣。

吳爭從來沒有想過事無鉅細,親歷親爲,但對於軍權,吳爭是絕對在意的。

因爲吳爭明白,所有朝代更迭,往往都是軍隊先亂。

但吳爭有一個很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對於看得上眼的將領,是絕對縱容的,這顯然和他在意軍權的思路是矛盾和對立的。

譬如蔣全義,吳爭就非常縱容,哪怕是蔣全義敢抗令擅自北攻,吳爭也不過踹了他兩腳,說一聲戰後並罰作罷。

對於一個半路出家的蔣全義都如此,那就不用說一直追隨的金華衛(原瀝海衛)副都指揮使厲如海、處州衛(原嚴州衛)都指揮使孫嘉績了。

開戰前,吳爭下過一道令,那就是除參戰部隊之外,各衛駐囤各自防區,沒有命令不得擅動。

按吳爭本來的想法,這只是一場可以控制規模的牽制戰,所以,就連杭州府第一軍都沒有調動,更何況各府駐軍各衛了。

但隨着吳爭親至淮安被圍,這道命令就變得不合時宜了。

但命令終歸是命令,在沒有撤銷之前,就是一道底線、一條不可逾越的火線。

蔣全義敢抗令,那是抓住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藉口,並以沒有接到“攻擊即止”的命令做搪塞,可孫嘉績、厲如海則不同,他們二衛並沒有參戰,沒有調動就無法找到藉口。

所以,半個月以來,他們是急在心裡,數次上書大將軍府請戰,都如石沉大海。

是大將軍府諸公瀆職嗎?

不,這就言重了。

相較於處州了、金華二衛各有駐地,大將軍府連第一軍都不敢調動,沒辦法,吳爭的命令就是一道鐵律,軍政分離,就算二張、熊、莫等人也不敢逾雷池一步。

直到淮安城被圍前,吳爭發出命令,調動第一軍有力之一部北上增援,這道鐵律才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有力之一部,多少算有力,三千、五千還是一萬,亦或者是二、三萬?

所以,吳爭的這道命令,等於是將調兵權下放到了大將軍府,吳爭不明白?當然不是!

吳爭也是沒有辦法,因爲一旦被圍於淮安,等於失去了指揮各衛的途徑,那麼放權於大將軍府諸公,這也是不得以而爲之。

於是,就有了大將軍府第二道徵兵令,而這道徵兵令,讓整個大將軍府所轄之地,幾乎全民皆兵。

準確地說,此時的十二府(不包括泰興、泰州、通州)之地,已經比義興朝早半個月進入了國戰狀態。

這就形成了各衛有了極大的自主權,也就是說,除了越界進攻,各衛有權進行“適度”的軍事行動,譬如,主動防禦。

顧名思義,主動防禦,就是進攻,只不過借防禦之名行進攻之實。

厲如海比較穩重,他受陳勝之託,統率金華衛留守,雖心有出戰意願,也不敢妄動。

但孫嘉績則完全不同,早幾年他就敢聚集一千多人反清,攻打清軍佔領的府衙,敢聯絡當時還是“太湖水寇”的吳易部對清兵重兵防守的蘇州府城發起進攻,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其膽量,確實不同凡響。

這裡要重申一點,明朝的文官,特別是明末經科道的文官,都知兵,雖然沒有實戰經驗,但熟讀兵書,確實是必須的。

而孫嘉績是崇禎十年進士,明時做過兵部主事,福王在應天府登基後,做過九江兵備僉事,南明亡後好歹率義軍打了不少仗,經驗也差強人意,準確地說,可以視爲一個有能力的軍事官員。

所以,從得知吳爭陷於淮安之時起,孫嘉績就數次派人聯絡厲如海。

可厲如海性子謹慎,一直沒有迴應,直到吳爭調動第一軍北上的命令傳達後,孫嘉績派人邀約厲如海至雲峰山邊一座小寺會晤,這是因爲,律法嚴苛,駐守各衛將領,無令不得擅離駐地,當然,這二人的會晤實則已經違反禁令,但,以當時的地理知識,誰能斷定二人會晤之處在雲峰山南,還是北?就算可以確定,誰又能判定二人就一直待在一處,沒有走動呢。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沒有活人能被尿憋死的道理,這就是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說法由來。

這一次,孫嘉績說動了厲如海。

孫嘉績的計劃非常簡單,但對局勢的影響是巨大的,他欲請厲如海相助,以金華衛配合處州衛,西、南兩路合擊台州、溫州,徹底蕩平浙南殘餘清軍,將整個浙江納入大將軍府治下。

浙南殘餘清軍,聽起來就是一羣散兵遊勇,但事實上正好相反,這支清軍是敵軍精銳,原本是多鐸、博洛麾下,只是多鐸一念之差,在寧波府被錢肅典死磕攻破,被擒之後不久,吳爭下令在紹興府城梟首三日示衆。在這場戰役中,副將博洛也一起被俘。

失去了主將、副將的這支清軍,羣龍無首,只能盤桓於台州、溫州二府,緊接着義興朝與清廷停戰談判,清廷無意調回這支軍隊,畢竟還佔着兩府之地,同時也不算是一支孤軍,因爲和福建清軍的通道還在。

於是,這支軍隊就被一直留在了台州、溫州。

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二百七十四章 情淡如水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第九百三十一章 小的十九了第九百三十一章 小的十九了第九百六十三章 騙局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殺人滅口嗎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五百四十七章 敲打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是我的意思第二百十八章 來世……好運!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怎麼選?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沈致遠要降清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信。可天下人未必信。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四百六十三章 殲滅清騎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百步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個皇帝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二百二十六章 回師北上,增援江陰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五百八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亂箭被射殺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飛雲橋之戰(二)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公私兩不誤第一百九十五章 顛覆了自己的認知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此時的鄭森還年輕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九百七十三章 可知道,你們是去做什麼嗎?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誰要砸場子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都是戲精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老薑真辣?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須慈悲,更須雷霆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隱隱於市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火坑也得跳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給誰希望,又斷誰希望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漢明銀行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定研發新火器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結髮夫妻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盤第一百三十九章 沒了左腳的和碩豫親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此時的鄭森還年輕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敵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時無英雄,徒令豎子成名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局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種瓜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