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江水戰

在這種氣氛下,年僅九歲,登基三年的清順治帝福臨,怕了。

他嚇壞了,惶恐不安地說:“南軍一旦攻佔金陵,將朝野震動,到時候長城以南的漢人必將響應,朕將死無葬身之地,還不如暫時退回關外盛京避一避風頭。”

這些話被孝莊太后聽到了,對順治的懦弱非常憤慨,她責備順治膽子小,還不如多爾袞勇猛。

這話確實太過了,尋常人還受不了,何況是個皇帝?

孝莊太后的話,在順治心裡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記。

加上這些日子以來,多爾袞的張揚跋扈也讓他敢怒不敢言。

別的不說,就在之前幾天,攝政王多爾袞以爲皇帝信符收貯於皇宮之中,每次調兵遣將都要奏請鈐印,十分不便。

於是,即遣人將皇帝璽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備用。

同時即日起,多爾袞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均爲二十種,只是在每一種類的具體數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而當時輔政王的儀仗則只有十五種,明顯遜於攝政王多爾袞,這說明多爾袞與皇帝的差距越來越小。

福臨雖說只有九歲,還未親政,可畢竟登基三年了,這見的事多了,心中自然有怨言。

經過此次,福臨心裡已經對多爾袞深惡痛絕,這也正是造成多爾袞死後幾個月,被福臨徹底清算的悲劇。這是後話。

福臨受到孝莊太后的斥責之後,自尊受到了打擊。

加上多爾袞趁機以此大肆宣揚,來打擊皇帝的威信。

福臨不得不重振旗鼓,下旨江北各地八旗軍迅速南下,支援江寧(應天府)。

……。

可事實上是,吳爭的挺進速度太快。

應天府已經光復,而清軍的援軍最快的幾支小股援軍還剛剛到達長江北岸,沒來得及渡江。

清軍開始在江北岸囤兵,短短几天功夫,已經囤積起近三萬人馬。

此時,佔據鎮江的洪承疇部,也與江北取得了聯繫。

而興國公王之仁的水師,正發兵準備重新收復鎮江。

雙方由此在長江之上,打了一場大型水戰,各有勝負。

王之仁的水師前身是大明定海水師,經過這兩年的擴充和訓練,確實是一支精兵。

可以說,除了南海那支海盜之外,這在整個亞洲,實力也是首屈一指的。

但它也有不足之處,而且非常明顯。

這支水師的艦船已經非常老舊,衆所周知,明末財政拘緊,面對戰爭,朝廷對於每年軍資不增反降,這就使得各鎮水師的軍備處於停滯狀態,甚至退化。

定海水師有炮艦,可最大的炮艦所裝舷炮每側面只有三門,以當時的滑膛炮射程和密封性,威力可想而知,也就是說,定海水師的艦炮射程僅有一、二里的距離。

這種劣勢,是因明末朝廷對火炮發展進程的誤判所造成的。

他們追求了火炮射擊速度,以至於後來從歐洲引進新式火炮,都趨向於速射炮。

衆所周知,以當時的技術只能製造滑膛炮,而滑膛炮先天就存在氣密封不足的問題,這個問題只能靠炮管粗、長,及裝填藥量夠多去彌補,而一旦追求速炮,正好與這個原理相悖,可想而知,大明的火炮發展由此走入了岐路。

而清廷卻正因此大力發展、改良紅衣大炮,從而後來者居上,竟在火炮數量和質量上超過了明朝,佔據了戰略主動。

所以,此次八旗軍前來增援,攜帶的紅衣大炮竟達三十多門,加上原本大明在長江沿岸各鎮的岸防炮,如果單純從火炮威力上而言,王之仁水師那就不是個。

正常的紅衣大炮的長度在一丈(3米)左右,口徑從四至五英寸(110到130毫米)之間,重量大多數在二千斤上下,射程在五到八里之間。

經過清廷多年的改良,清廷所量產的紅衣大炮,口徑更大,射程可達到六至十里。

這樣的優劣勢,足以讓清軍控制住長江一側。

幸好清軍沒有善戰的水師,否則,王之仁水師恐怕根本不可能將這場水戰,打成平分秋色。

經過這場耗時三天的水戰,雙方都明白一時難解相持的態勢,開始陷入僵持。

吳爭在得知戰況之後,迅速召集手下將領商議,同時請來了興國公王之仁。

在通濟門臨時行轅,吳爭雖然有些率性,但還沒有狂妄到住進宮城。

議事大殿中。

“敢問興國公,依你之見,如果再發動一場水戰,定海水師能控制住江陰至應天府長江水道嗎?”吳爭虛心請教。

王之仁的臉色有些陰沉,進攻應天府,他是花了大本錢的,麾下水師及步兵折損了近三成。

而這次去收復鎮江,不想與清軍暴發水戰,竟又折損了一千多人,戰艦一百餘艘。

這樣的損失,可不是一兩個月能彌補回來的。

自然心情非常不好了。

王之仁聽吳爭相問,沒好氣地道:“臨安伯也是帶兵之人,這麼顯而易見的問題,還用得着問嗎?清軍的火炮可以打到十里外,而本公麾下水師炮艦所載火炮射程僅二里地,這仗怎麼打?”

吳爭被王之仁這麼一懟,倒也不生氣,解釋道:“興國公,雖說清軍火炮優於我軍,可清軍不具備水戰能力,是不是能想法去避免敵人火炮的優勢,與他們在江面上膠着決戰呢?”

王之仁之前怒懟,說完也有些後悔了,倒不是怕吳爭,而是他也明白,不是吳正故意在削弱他的實力,而且以吳爭現在的影響力,雖說在爵位上遜他一階,但實力上已經遠勝於他。

此時此刻,雙方又綁在一條船上,可謂榮辱與共。

所以,再聽吳爭問時,王之仁臉色寬舒下來,想了想道:“臨安伯有所不知,清軍狡猾,如今只要本公麾下水師一出航靠近,你們的艦船便迅速調頭向北,躲入北岸火炮射程範圍之內,我水師根本沒有可能去接近。想誘敵南來與之決戰,太難了!”

吳爭想了想道:“那如果我調有力之一部,從陸路進攻鎮江呢?興國公應該知道,如果任由鎮江掌控在清軍手裡,那麼對於應天府來說,就如鯁在喉啊。”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安西王李定國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八百四十章 別去招惹軍人!第二百三十章 大明江陰兩任典史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針鋒相對(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大西軍之變第八百三十章 吳爭及時趕到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大西軍之變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九百六十九章 帳務凍結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人心之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軍事報復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六百四十二章 戰爭收官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九百九十四章 廖仲平奇蹟般地生還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九百七十三章 可知道,你們是去做什麼嗎?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九百七十三章 可知道,你們是去做什麼嗎?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三百四十六章 醞釀劇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二百八十五章 權臣的氣勢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有沒有必要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爲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說客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赴黃泉吧!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誰勝誰負?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吳爭入局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決策發生改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誰勝誰負?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真小人!第八百五十章 吳爭,你不講理!第三百三十九章 衛匡國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結個善緣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八百四十三章 烈士遺孤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強攻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誰是那隻儆猴的小雞第七百二十六章 朱慈烺究竟要幹啥第六十六章 此請,孤不允。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標杭州府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門忠烈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門忠烈第四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子龍欲彈劾錢謙益第一千零八十章 吳爭其實是個制服控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三蹶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