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譚泰卻很明白,此戰關乎清廷江南戰略,稍有不慎,清軍將會陷足泥潭,很難自拔。
於是他拋下私怨,率軍全力攻之。
譚泰,還有何河會(這也是正宗鑲白旗人,因從皇太極伐明,略錦州,因功授正黃旗蒙古固山額真),都在江心島指揮清軍作戰。
如今鎮江城、丹徒已落入清軍囊中,譚泰令何洛會渡江入丹徒,就近指揮清軍經略周邊。
何河會是滿清八大固山額真之一,身經百戰,作戰極爲驍勇,這也是他從父親戰死承嗣牛錄額真(三百人爲一牛錄)之職,短短七年間,成爲清軍八大固山額真之一的原因。
而譚泰、何洛會原本不是攻略江南的,而是應該派去西北的。
正是吳爭收復江南十府,引起了清廷的注意,他們被派往了江北。
何洛會戰功卓著,可也止步於固山額真,不是他的出身、資歷不夠,實在是此人不善謀,簡單地說,就是有勇無謀,可爲將不可爲帥,這是多爾袞私下對他的評語。
當然了,這樣的人冷兵器時代率軍衝鋒陷陣還是足夠用的。
隨着何洛會進駐丹徒,丹徒清軍已經到了總計一萬二千人。
不過隨着向東邊大港、安港等地攻略,守城清軍總數是六千多人。
這與吳爭所部五千多人相比,相差不大,可謂勢均力敵。
吳爭率部在離丹徒三十里時,就被清軍斥候偵知。
這沒有什麼奇怪,如此規模的行軍,如果清軍斥候都沒提前發現,那清軍恐怕再百年也入不了關。
而吳爭本就沒有掩飾行蹤,搶時間、收復丹徒,沒有任何取巧的可能性,就得拼消耗、拿人命往裡填。
吳爭甚至已經做好了拼死一搏的準備,此戰就是要打掉清軍的囂張氣焰,讓他們心有所忌,不敢輕易向周邊擴散。
可此時一樁咄咄怪事發生了。
清軍斥候偵知數千明軍向丹徒進發,已經迫近至城外三十里。
如果是尋常守將,就該向上官傳信,然後下令全城戒備,馬套鞍、兵上牆組織防禦。
可何洛會卻不同,他真心瞧不起明軍,也難怪,從清軍未入關開始,何洛會就沒有在明軍手中敗過。
但凡敗上一次,他都不會如此輕敵。
何洛會下令主動出擊,迎戰來犯明軍。
問題是,何洛會此時手中沒有騎兵,騎兵都被派去攻略東邊各縣、各港口了。
他卻愣率城中清軍,悍然迎戰明軍。
其實從兵力上來說,清軍還是佔優的,而且從實戰技能來說,吳爭麾下這支雜牌新軍也確實不是個。
哪怕從兩軍主將而言,就算吳爭年輕身強力壯,而何洛會四十出頭,體能已經下降,吳爭與何洛會二人單打獨鬥,吳爭也佔不了太大便宜。
但兩軍交戰畢竟不是單打獨鬥,清軍單兵技能再是碾壓明軍,也無法抗拒炙熱的彈丸。
你跟我比戰力,我與你比謀略,你和我比力氣,我和你比武器……就這麼簡單。
吳爭從斥候口中得知清軍開城門迎戰時,確實大吃一驚。
他以爲清軍出城迎戰的是騎兵,丹陽城外殲滅那一千騎兵所付出的血腥代價,還停留在吳爭的腦海裡,那場戰鬥,雖說明軍勝了,可實際上陣亡的人數遠超過清軍千人。
如果不是此戰不得不打,吳爭真會率軍調頭,回丹陽去。
吳爭不敢進了,立即下令原地列陣,長槍兵在前、火槍兵在後,騎兵護住兩翼,可謂中規中矩。
這是上天給清軍的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只要何洛會還有一絲清醒,戰局的結果還很有可能改寫。
照道理,得知明軍停止前進,原地設防,何洛會就該明白,戰鬥的突然性已經失去,也就是說,雙方都知道對方已經知道對方的存在了,接下去那就是一場野外攻防戰。
這種戰鬥打得只有消耗,拼得就是士氣和武器。
這對於正常將領而言,除了萬不得已,都會盡量避免。
誰的命都不是撿來的,不是嗎?
可自恃武勇的何洛會,放棄了這個機會。
在他看來,殺過去,明軍就會潰散,多年以來,明軍不都這樣嗎?
要知道,他最得意的,就是俘獲洪承疇之戰,以四百人擊潰明軍萬人,俘虜敵方主帥,這是何等榮耀之戰?
聽說對方是鎮國公,何洛會難免會想重現當日之榮光。
戰鬥就在何洛會悍然命令下開啓了。
吳爭這時才知道,清軍來的是步兵……吳爭瞠目結舌,仰首問天,老天爺,你這是故意的吧?你這是也在眷顧天下漢人吧?不忍心漢人被奴役了吧?
吳爭立馬改變戰術,令長槍兵迂迴兩翼,火槍兵上前接敵,令騎兵從左右迂迴,包抄截斷敵人後路。
數千人的調動,需要時間,其實這個時候,清軍都發現了些許異常。
何洛會也發現了。
可這改變不了何洛會要俘獲敵軍主帥、敵朝鎮國公的執念。
況且,兩軍對敵,隨時改變戰術、陣法,確實也不稀奇。
就算你有騎兵包抄我軍兩翼,那又如何?
我只須率軍擊潰你的中軍,你還不得照樣崩潰?
何洛會心中大概就是想一鼓作氣,擊潰吳爭中軍,然後攜大勝而歸,爲他的一生戰功添上濃濃的一筆。
於是,何洛會親手將這數千清兵,送上了不歸之路。
這是一場沒有任何還手餘地的屠殺。
與騎兵衝鋒不同,步兵跑得再快,也抵不上彈丸的擊發,最關鍵的是,步兵缺少衝擊力,他們無法象騎兵一樣,哪怕騎手陣亡,戰馬依舊會對對方陣列造成巨大的破壞。
當然,決定勝負的還是速度。
騎兵衝鋒的速度超過了火槍兵裝填的速度,而步兵做不到。
他們被成排地集體屠殺,時有清兵挽弓想要還擊,可問題是,遠了箭矢夠不上,近了,沒等挽弓,就是一排彈丸射來。
半柱香的時間,戰鬥就結束了。
方圓三裡之內,那就是成排規則的屍體堆。
不得不說,清軍都是頭朝明軍方向倒下的,他們死於衝鋒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