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另外攤開一張圖道:“這是按兵書中記載的虎蹲炮所改良的圖紙……。”
吳爭開始向戚道昆講述這門小炮的構思。
這是一種迫擊炮的雛形,擊發方式更象是擲彈筒,但也不完全一樣。
這是以機簧配合底火,以燧發槍方式,投射的小炮。
將前面手雷引燃後,投入炮筒,再以炮筒中的機簧和底火引爆,將手雷投射出去。
關鍵點在於,手雷的延時和炮筒底火的配合。
這需要一些技術,但應該不難。
在吳爭的講述過程中,戚道昆也在不斷地提建議和詢問。
這讓吳爭有了信心,他對戚道昆道:“本王爲增設一個軍工坊,由你主事,人力、物力、財力皆有大將軍府提供,專事製造這三件火器,你可願意?”
戚道昆大喜道:“願爲王爺效力。”
“多久能出樣品?”
戚道昆稍一思忖,答道:“兩月。”
吳爭搖搖頭道:“一個月出樣品,三個月出成品。如果沒有意外,明年開春時,就須進入小批量生產。”
戚道昆遲疑道:“按兵書中所載,虎蹲炮炮管分木製箍管、鐵製箍管兩種,因管壁薄,故製造很快,可王爺要改成鋼鐵管,這恐怕需要不少日子……。”
吳爭道:“府庫中有各種廢棄的鐵、銅火炮,可取合適者選用,試製時就不必費心再重鑄炮管了。”
戚道昆於是應道:“是。不過要按王爺規定的日子,單就依靠小民手下的族人,恐怕人手不夠。”
吳爭笑了笑,回頭對熊當霖、張國維、莫執念道:“半個月之內,參照前軍工坊的規模,在軍工坊邊上再造一個軍工坊……前者爲甲坊,這坊就稱爲乙坊吧。同時,以大將軍府名義,向各州府、各縣頒佈招賢令……。”
這是大將軍府第一次頒佈招賢令,讓人驚訝的是,這不是一道徵辟“才子、賢達”的招賢令,而是向天下徵辟匠人的招賢令。
招賢令開出的價碼也確實誘人,每月十至二十兩不等。
就以每月十兩算,也是北伐軍士兵五個月的餉銀,而北伐軍士兵的月餉已經是明軍的一倍。
這種重酬引得六府之地,不,是義興朝十三府之地,乃至義興朝周邊的各州府匠人聞訊者,紛紛蜂涌而至。
……。
黃道周來了。
他帶着他的幾個往日同僚、弟子、獄友,從紹興府而來。
吳爭對黃道周是敬佩的,其實吳爭對所有抗清的人,都持敬佩之念,哪怕陳子龍一直與自己爲敵,可吳爭從沒有真正怪責於他,甚至在陳子龍危亡之時,也願意出手相救。
這是一種理念,雖然被人效仿的效果,真的很差,但吳爭在堅持,他始終認爲,漢人終將真正地團結起來,與滿清一戰。
吳爭設宴款待黃道周等人。
可不想,宴席間,黃道周的第一句話,就非常直接。
“會稽郡王,老夫攜衆前來,只有一件事。我朝亡於多鐸之手,吾皇被俘,至今生死不明。”黃道周沉聲道,“老夫有心率同僚,爲郡王效力,以竟北伐大業。當然,如果會稽郡王嫌棄我等不足以輔佐郡王,老夫將攜同僚往西南去,投效永曆朝。”
吳爭及張國維等人驚訝起來。
黃道周等人在寧波府被吳爭所救,效力吳爭以作報答這在情理之中,畢竟隆武朝亡了嘛。
可要去投奔永曆朝,先不說山高路遠,沿途都是清軍佔領,就以黃道周曾經是隆武朝首輔的履歷而言,與永曆朝也不對付啊,說敵人有些過份,說相看生憎那絕不誇張。
吳爭想了想,看着黃道周道:“黃大人且莫着急,這事待宴後再商議不遲。”
不想,黃道周掃了一眼在座諸人,然後嗤笑道:“國破家亡之日,汝等卻在推杯換盞,恕黃某無法苟同。會稽郡王就對黃某說一聲,是允還是不允,允,黃某等就留下,不允,黃某等就此告辭。”
這態度確實過了,大將軍府諸公個個臉色不虞,就連一向老好人的張國維,也不禁皺眉道:“王爺設宴,我等作陪,是爲了款待汝等,可幼玄先生卻以此來指責王爺和諸公,幼玄先生此話過分了。”
黃道周哼道:“吾皇節衣縮食,黃某與同僚毀家業籌資募兵,可不是爲了今日來王府受款待的,這一席面,想來多少也得數十兩銀子吧,這數十兩,可募十人,且能配備長槍、鋼刀,可殺敵、可衛家園,可眼下卻就是一頓酒宴。黃某所言,何來過分?”
吳爭心裡無數草原神獸飛馳而過,敢情,款待出錯來了。
吳爭這幾年經手金銀何止千萬之數,可真說要自己奢侈,還真談不上,不,從沒有過。
出戰時和將士們同鍋而食。
平日裡也就與官員們在府內相就。
偶爾有閒之時,陪家人吃頓飯,其餘時間都去張國維、張煌言家中蹭飯。
王府之中,廚子僅二人,而吳爭一年之中,在王府吃飯的時間,屈指可數。
所以,被黃道周如此指責,不用說吳爭本人,就連諸官員都非常憤怒。
吳爭起身道:“張公、玄著兄且相陪諸位進食,黃大人且隨王爺來。”
吳爭帶着黃道周去了書房。
“坐。”吳爭沒有客氣,坐下後指着邊上椅子對黃道周道。
黃道周也不客氣,直接一屁股坐下了。
但眼睛直視吳爭,倒象是有仇一般。
吳爭沉吟了一回道:“黃大人對本王有怨言?”
黃道周嗤聲道:“黃某怎敢對會稽郡王有怨懟之意。只怪黃某沒有郡王那般能爲,上不能爲君分憂,下不能守護黎民,中,愧對同僚而已。”
吳爭是聽出來了,這怨氣真不小。
想了想,吳爭大概是猜到了一些,“黃大人是在怪本王沒有派兵增援隆武?”
這話是一矢中的了。
黃道周立時激憤道:“郡王手掌大軍,可擊破江防直至泰州,可擊敗清軍,甚至斬殺敵酋多鐸,卻不派一兵一卒增援廣東,致我朝覆亡,吾皇被俘,難道郡王心中除了義興朝,就不念及同爲大明遺臣之香火情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