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建公獻策

司馬防顯然是知道不少朝堂密辛,當即說起:“我朝以孝立國,所以後黨一向都有着強大的勢力,先前是竇氏掌權,董氏因爲有竇氏壓着所以難有作爲,如今竇氏一去,董氏作爲陛下生母,陛下爲了報答母后,更是大力提拔董氏一族,只不過董氏這些年來人才凋落,實在是有些不堪重用,所以董氏自也知道,一直都刻意低調,不過算如此,其勢力依舊不可忽視。 雖然相起大將軍何進和太尉張溫都有不如,但之王允還是要強的。”

張平一聽這才恍然,若不是有司馬防提醒,自己竟是疏漏了如此重要的一股勢力,當下對司馬防一禮,“多謝建公提醒,看來我找建公來助我實乃明智之舉。”

司馬防臉也是露出了一絲自信的笑容,他突然覺得給張平做幕僚也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至少這能夠讓他有一種才華能夠盡展一身所長的感覺,讓自己終於不用再委曲求全的周旋應付於京城的各種達官貴人,讓他變得更加的從容自信。這讓原本不太情願的司馬防心裡漸漸的有所改變。

“如此局面,我若想要在朝站穩腳跟,建公有何良策?”

司馬防想了想,然後鄭重的問了一個問題:“敢問天師這站穩朝堂要達到何種地步?可是要權傾朝野、獨攬大權?”

張平搖了搖頭,“不用,我也不瞞建公你,此番我出征西涼,險些爲小人所乘,讓我苦心經營險些一朝盡喪,所以我纔有心在朝堂爭一爭,培植勢力,站穩朝堂,不讓他人有機會謀奪顛覆我太平道。建公,實不相瞞我志不在朝堂,朝堂於我不過是安身立命所需罷了,建公你且助我站穩,有朝一日,待時機成熟,我便將建公你推到前面,我自退下來安心修道揚教,如此建公你亦可完成光大你司馬一族的抱負。”張平哪裡是無心朝堂,而是知道這朝堂實力再強,等到靈帝一去,大漢分崩離析,日後還是要靠硬實力打天下,所以他自是不想將精力浪費在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會再被人所構陷便足以,至於高官厚祿過個幾年不過都是浮雲而已。

司馬防聽的怦然心動,若是當真如張平所說,他想要振興司馬家便有望了,而且聽張平的語氣和話的誠懇,司馬防也覺得張平實在沒有必要騙自己,像他這種一心修道的方外之人,要達到如張平這般道法精深的程度,眼看重的自然是道,至於其他於他們而言根本視同無物,否則也修不成什麼道法,所以司馬防對張平的話還是很認可的。

“既如此,我有下三策供天師參考。”司馬防想了一下,沉吟半晌才緩緩開口說道。

“哦?計將安出?”

“天師是安平候的師父,這安平候將來必將繼承陛下之大統,天師好生對安平候悉心調教,安平候作爲陛下獨子,日後定將位,等到日後安平候繼位,天師作爲帝師在朝地位自然穩妥無疑。只是此時耗時頗長,而且陛下春秋正盛,怕是誰也說不好要等到什麼時候,此乃下策。”

張平雖然知道歷史靈帝活不了幾年了,如今事一八六年,最多也不過三年時間,但是這間的三年要如何應付?要知道這間的三年纔是朝堂最爲混亂紛擾的三年,連史書都一筆帶過,沒有詳述,可是偌大的王朝,三年間三公九卿換了一茬,如此大事卻在史書提也未提,這便是最大的問題。誰知道這三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司馬防見張平搖了搖頭,又接着說道:“這策,天師應當與先前所說朝諸多派系選取一派結盟,互通有無,一旦有個風吹草動,提前未雨綢繆,如此想來能保天師和太平道安穩。”

“按建公所言,拿我交好這所有的派系不久好了?”

“不,”司馬防搖搖頭,“想要與所有派系交好一來不可能,而來所費盡力甚巨,三來這其還有人與天師有仇,計算天師肯放下面子與其交好,可人家願意嗎?”

張平點了點頭,知道自己問的孟浪了,想要左右逢源這種事,一來不是他所擅長,而來其索要花費的力氣讓張平覺得頗爲不值,有這個功夫,他還不如多多發展太平道。

“那策呢?”

“策便是以雷霆手腕,將與天師敵對的派系一體剷除,如此天師自可安心發展太平道了。”

張平對這策更是大搖其頭,一來他沒有這個實力能夠將何進系一舉剷除掉,二來若他當真幹掉了何進,那之後的歷史會走麼走?沒有了先知先覺他要如何接續,這些都是他暫時不想面對的。

“建公,這、、下三策皆有不妥之處,這策我沒這個實力,下策耗時太久,而且...”張平本想說而且劉辯未必能夠繼承大統,畢竟還有劉協的存在,不過此乃皇家密辛,此時還不宜說與司馬防知道。“至於這策嘛,是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建公可有主意?”

司馬防似是料到了張平會選策,當下說道:“天師,既然要選人聯合,我這有兩個人選,一是河南尹王允,一是董太后一族。”

“哦?這是爲何?”

“何進、皇甫嵩都與天師有嫌隙,所以與他二人合作,想來天師自也是不願的。張溫這人城府太深,實在有些難以猜透,與其結盟,防實在沒有把握。十常侍見錢眼開,貪婪無度,實乃真正的小人,與其結盟非但無異反受其害。而王允在朝勢力最弱,而王允這人卻是野心不小,若是天師找他,必然一拍即合。只是此人勢力太弱,怕是把幫不了天師什麼忙,不過畢竟他還是有些勢力,在朝堂多少也還能幫些忙。至於董後這邊,若想結交倒也是容易不少,而且有太后在宮斡旋,雖然在朝堂難有什麼建樹,但是至少在有人向陛下進天師讒言的話,能當對天師有所幫助。”

“如此,依建公所言。”

第一百七十章 目眥欲裂第一百七十二章 開導安慰第八十九章 青州牛角第六十五章 誓師大會(下)第四十九章 保衛廣陵第七章 袁紹敗逃第五十八章 斗食軼事第二十八章 呂布vs典韋第一百五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四十三章 糜陳拜主第八十一章 蔡家有女第二十四章 朝會之議(七)第四十四章 董大將軍第十六章 系統開放(下)第六十三章 酒樓巧遇第一百七十四章 襄水之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得猛將第五十五章 系統升級第七十七章 鄴城之殤第三章 屍山血海第七十三章 坐而論道第四十五章 幽州之危(二)第四章 阿母趙忠第七十七章 初臨雒陽第八十二章 隆冬將至第一百二十九章 壞事連連第三十二章 鉅鹿來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失察之罪第一百零六章 一路奔逃第五十八章 以死相搏第十三章 難以置信第一百三十一章 說服漢帝第八十九章 挑撥離間第八十六章 益州事畢第六十九章 故技重施第四章 阿母趙忠第六十章 有徒公瑾第九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八十二章 隆冬將至第八十一章 蹋頓撤軍第七十九章 馳援漁陽第九十一章 黨人魁首第八十七章 終南山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是奸細第七章 深入瞭解第一百七十三章 張郃vs文丑第二十五章 大會結束第一把八十八章 劉備訴苦第三十一章 大戰將起第一百七十八章 太平妖法第二十三章 朝會之議(六)第六十二章 潁川會友第三十七章 伏擊交州第二百五十三章 開學大典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服張郃第六十四章 誓師大會(上)第四十一章 紀覺復生第四十四章 董大將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欲往峴山第五十三章 徐州歸附第一百三十八章 難民襲營第一百二十三章 袁軍攻城第二十三章 列陣西園第四十章 揚州之亂(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突發狀況第九十七章 辭賦大會(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賜字奉孝第一百七十八章 趕出門去第十三章 招安不從第一百五十四章 通玄傳承第一百二十八章 州牧之爭第一百七十章 楊鳳vs高覽第六十五章 大戰虎牢第三十三章 浴佛法會(下)第四十二章 新年伊始(六)第四十八章 煉丹製藥(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師葛玄第一百六十七章 曹操求見第三十三章 浴佛法會(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壞事連連第五十六章 問計沮授第一百七十九章 袁術堵鬥第十一章 通敵賣國第三十三章 大戰將起(三)第二十七章 幽州告急第一百二十章 事出有因第三十七章 酣戰不止第十三章 緊急軍情第九十八章 四小夜奔第十五章 整軍備戰第四十九章 祭天大典(四)第六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一章 突襲袁紹第二十六章 夜襲廣宗(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騎當千第一百八十三章 棋逢對手第四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六十六章 兩勝一和第二百二十章 劉表挖角第四十七章 帝王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