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胡的大規模武裝反漢暴動,前後共延續了五、六十年的時間,東漢政府共消費軍費約四百多億錢。在戰爭中,東漢軍隊與羌族貴族同樣燒殺搶掠,羌人、漢人都受到嚴重的摧殘。戰爭給邊郡的生產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致使社會經濟殘破不堪,人口銳減,同時也使東漢國力大損,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其統治日益臨近崩潰。
尹銘想的出神,突然聽到孫堅大聲囔囔道:“明公親率王師,威震天下,何賴於董卓?觀卓所言,不假明公,輕上無禮,一罪也。章、遂跋扈經年,當以時進討,而董卓雲未可,沮軍疑衆,二罪也。卓受任無功,應召稽留,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將,仗鉞臨衆,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斬莊賈,魏絳戮楊幹。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
張溫自然是不肯採取如此莽撞的行動,對孫堅說:“此事不要再說了,免得落入董卓之耳,便不好了!”
“即使傳入董卓之耳又如何,吾豈會怕他!”孫堅輕蔑的說道。
“呵呵,大帥說的對,我等一心爲國討賊,還是不要多生異心纔是。”尹銘開口輕笑道。
張溫望着尹銘欣慰的點了點頭,道:“還是護軍將軍看的長遠!”
“咱們不談這個,要說也待明日升帳時說,剛剛大帥不是說咱們喝上兩杯嗎?”尹銘岔開話題道。
張溫捻鬚微笑道:“嗯,這酒還是臨出征時,義真兄送於我的,據說還是護軍將軍自釀的美酒!”
“噢,可是五糧液?”孫堅心頭一動道。
“文臺也知道!”張溫道。
“聽說這可是天下最好的酒,末將只是聽聞不曾喝過。”孫堅說道。
張溫微一點頭,衝身後侍衛略一揮手,說道:“去將我珍藏的五糧液拿來,待我與護軍將軍、文臺共飲幾杯。”
“喏!”侍衛應聲而出。
張溫迴轉身來,以無比欣賞的目光望向尹銘,搖了搖頭說道:“護軍將軍真正是我大漢難得之大才,文筆可以名動京華,武更是震懾天下,釀出來的酒可謂瓊釀玉液,造出來的紙更勝蔡侯紙!”
“噢,末將聽說侯爺造出來的紙還可以替代廁籌,柔軟細膩,隨身攜帶極爲方便,不知道真有這樣的紙麼?”孫堅難以置信的看着尹銘道。
“嗯,確有這事,不過是在下覺得廁籌極爲不便,想出來的蠢東西,上不得檯面。”尹銘謙虛的說道。
“哈哈,好一個蠢東西,你可知這蠢東西在京城是如何的暢銷麼!”張溫灑然大笑道。
“是嗎,這個在下就不得而知了。”尹銘笑道。不過想也想得到,如此便利的廁紙怎麼會不暢銷了。
“嗯,如此京城之中,侯爺的宣紙、廁紙,皆是爭相購買!”孫堅附和道。
“呵呵,不說這個了。”尹銘連連擺手道。
這時,侍衛軍士已經捧着一罈五糧液進來了。
三人各自斟滿空杯,邊飲邊聊,除了軍國大事,其餘無話不說,到最好三人的稱呼也改了。張溫稱尹銘爲賢侄,尹銘則與大自己二十餘歲的孫堅稱兄道弟,直呼文臺兄。
中國人好喝酒,而喝酒也是一種文化,但是不單單只是指喝酒,古人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體現了古人之好客;而中國人之間的交往有以酒通關之說,體現了酒之寐力,可以說是酒文化的多元發展。
中國人喝酒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喜歡小酌獨飲,有的喜歡聚衆閒侃,有人喝的是情趣,有人喝的是熱鬧,有人喝酒大有拘盡三江水之勢,有人喝酒則如蜻蜓點水。喝酒也講心情,三、五酒友邊喝邊侃興高采烈,酒入愁腸則越喝越愁。喝酒也是交友,有朋至遠方來要喝他一個不亦樂呼這叫不忘老朋友,酒友的酒友喝幾回就變成自己的酒友這叫交結新酒友。
不過中國曆來的酒桌之上,彼此間多是互相利用,你利用我,我利用你,心裡明明是老大的不情願,可口裡卻仍然不停地違心地說着‘難得一聚、難得一聚’。這種環境下根本就品不出真正的文化,尹銘愛酒好酒,所以他認爲喝酒就是喝酒,做事就是做事,二者不能混爲一談。喝酒是可以喝出人的修養,人的品位,人的情*來,有的會被人敬重,有的又會被人鄙視。酒喝常了也能喝出趣味相投,喝出情感交流,喝出共同的道德修養和理想追求來,所以酒友有時也能發展成爲朋友,當然由朋友淪落爲酒友的也不少。
當然尹銘也希望是以酒爲媒,與衆人一起神侃閒談,煮酒論英雄,在酒桌上談家事、國事、天下事,但是如今不合時宜。儘管如此,通過今日的一番酒會,尹銘還是對張溫的看法有了不小的改變,覺得張溫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和善的老人,而與孫堅的關係也是更爲親近。
隨後的時間,進駐羌陽的朝廷軍時不時的與邊章、韓遂率領的西羌聯軍交手,不過總是敗多勝少,當然不是因爲朝廷軍隊不如西羌聯軍,而實實在在的是臨陣換帥,兵家大忌啊!
年至入秋,邊章、韓遂等西羌聯軍遂愈發猖獗,幾次打敗朝廷軍隊,使得朝廷上下顏面盡失。
可是幾次糾纏之後,時間也拖至十一月,張溫等前線衆將卻是不憂反喜,時下隆冬來臨,天氣寒冷異常。朝廷諸軍皆已備好冬季之衣衫鞋帽,可是反觀邊章、韓遂等西羌聯軍。他們當初出征之時,正值盛夏,士兵們個個單衣單褲,雖配有夾衫,也只是以備秋涼之冷,怎能抵禦三九嚴寒。因此,西羌聯軍之中開始有了厭戰的情緒。
而張溫等一衆漢將,豈會放過如此絕佳的機會?就在此時,上天都憐憫的幫助了一把臨近崩潰的大漢王朝。在一個漆黑的夜間,有‘似火流星’劃破夜空,照徹了邊章、韓遂等羌胡聯軍的營地。當今時代的人們都十分迷信,許多羌胡聯軍的士兵都認爲這是不祥之兆,私下裡叫嚷着,說應該趕緊返回金城,以免遭天災人禍。
一時之間,邊章、韓遂等羌胡東進軍人心思歸,大多士兵都不願盡力與大漢朝廷軍爲戰。而就在此時,羌陽的朝廷官軍突然向邊章、韓遂等羌胡東進軍發起猛烈的進攻,在人心思歸,無心戀戰之下。
此戰,張溫大破北宮伯玉於美陽,邊章、韓遂率領的羌胡東進軍一觸及敗,一鬨而散,棄營狂奔逃命而去。
董卓、鮑鴻等率衆追殺,殺死東進軍數千人後,回營報功。張溫遂命破虜將軍董卓率部赴涼州討伐諸羌,另派蕩寇將軍周慎率三萬人馬追擊邊章,尹銘、孫堅皆在其中。
羌陽失敗之後,邊章率衆退踞榆中,憑城而守。蕩寇將軍周慎追至,欲馬上攻打榆中城。
這時,軍中參議軍事的護軍將軍尹銘向周慎獻策,說:“賊人新到榆中,必無存糧,一定要從外輸入。我願率領本部人馬截住糧道,將軍您率大軍爲後應,賊不能久守,自然撤離。如果他們竄人羌中,我們併力去討伐,便可蕩平,涼州從此可以安靜了!”
“將軍,末將以爲侯爺所言極爲在理。”孫堅讚賞的望着尹銘說道。
周慎卻不以爲然,搖了搖頭說道:“侯爺、文臺你二位多慮了,邊章等人已是窮途末路,吾等根本犯不着從長計議,爲免耽擱時日,吾等還是速戰速決的好。”
尹銘、孫堅見周慎不聽,大爲懊惱,知道此戰必敗無疑。
是以周慎引兵包圍榆中城,尹銘、孫堅二人卻是另做打算,小心謹慎。這邊邊章探得周慎全軍圍攻榆中城的消息後大喜,邊章分撥一路人馬由韓遂率領埋伏在葵園峽待命。
時日,周慎率衆羣起攻城,而邊章拒不出城迎戰,只守不打,其後卻偷偷命令韓遂所率葵園峽駐兵截斷周慎的糧道。糧道被斷是讓尹銘、孫堅
二人想象的到的,提醒周慎多吃,可是依然被斷,這是二人沒有料到的。大軍無糧,周慎驚恐之下只好拋了輜重,除尹銘、孫堅二人保存餘力,其餘幾乎全軍覆沒,狼狽退歸羌陽。
而另一路討伐先零諸羌的董卓,在周慎全軍覆沒之下,卻是全師得勝而還。
此戰也使得董卓替代張溫而成爲西征軍的主帥,尹銘、孫堅二人不願爲其效力,還回京城洛陽。回京之後,朝廷拜孫堅爲議郎。
望着得意洋洋的董卓,衆將實在憋氣,好多人聽說孫堅指陳董卓三條罪狀,勸張溫誅殺他,都爲之嘆息。
朝廷對西羌聯軍的征剿並沒有結束,可是邊章、韓遂也非庸人,他們退踞榆中,憑城而守,有如刺蝟一般,使得漢軍進退兩難。
東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韓遂發動兵變,殺死了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吞併了他們的部隊,使得其下部衆達到十幾萬人。隨後,韓遂舉兵進擊,包圍隴西郡,隴西太守李相如聞之膽寒,不出一兵便獻城投降,投入韓遂帳下。
時任涼州刺史的耿鄙憤然而起,率六郡之兵征討韓遂,可是他不會用人,竟然任用貪官程球爲治中,致使其下士兵和百姓都大爲不滿,不久之後耿鄙的手下便造反了,他們殺死了涼州刺史耿鄙和治中程球。而耿鄙的軍司馬馬騰趁勢而起,接掌其下兵馬與韓遂聯合,共同推舉涼州人王國爲主帥,聚兵十餘萬進兵至三輔地區強劫掠奪。
西羌之亂不提,單說尹銘、孫堅入駐洛陽,過着較爲清淨平淡的日子,二人的關係倒是與日俱增,這一晃又是一年。
中平四年(公元187),長沙人區星起義,自稱將軍,聚衆一萬多人,攻圍城邑。大漢朝廷便任命孫堅爲長沙太守,前往剿滅,尹銘請命率領本部人馬隨同前往。
與孫堅到達長沙郡,孫堅便檢選循吏,使之治民,並且明白交代:‘你們只管好好對待善良百姓,好好處理官曹文書,按規矩辦事。至於郡中盜賊,交我負責好了!’他說到做到,與尹銘二人率領一衆將士,謀劃方略,僅一個月的工夫,就打敗了區星,郡中震服。
此時,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陽一帶起義,與區星遙相呼應。孫堅、尹銘二人率部越過郡界,前往征討。幾次交戰下來,周朝、郭石等人便被剿平,如此一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都得到了平定,一時間三個郡秩序井然。隨着孫堅這一路征討,尹銘也先後結識了程普、黃蓋、韓當、祖茂這孫堅手下的四大勇將,其後大漢朝廷檢錄孫堅前後戰功,封其爲烏程侯。
這時,廬江太守陸康的侄兒任宜春縣令,被敵兵所攻,派人向孫堅求救。
主簿勸孫堅不要越界征討。
孫堅回答:“太守我沒有什麼文德,只以征伐爲功。越界征討,是爲保全郡國。倘若以此獲罪,我無愧於天下!”
尹銘卻是不想跟着來湊熱鬧,便對孫堅道:“文臺兄,還是交給小弟吧,你也威風的可以了,也該小弟抖抖威風了。”
孫堅聞言大笑不已,答允之。
於是,尹銘整頓部伍,就此與孫堅告別,起兵馳援宜春縣,初一交戰便將敵人擊潰,尹銘、關羽、張飛三人如殺神一般闖進廬江,一路所向睥睨,所到之處敵人聞風逃遁。廬江之亂短時便解。此後,尹銘退兵廣宗,休養生息,暗中積蓄力量,因爲天下即將形成諸侯爭霸之勢了。
可是就在這時,朝廷下來一道旨意,說是要尹銘率領本部兵馬前往征討南匈奴單于欒提羌渠之子欒提於夫羅。
原來,這些年大漢朝廷就沒有清閒過,中平四年張溫領導烏桓突騎三千人討伐涼州馬騰、韓遂等人。面對強大的西涼鐵騎朝廷急需找到與其對抗的騎兵,這時張純自薦爲將,卻遭到張溫的拒絕,反而以擁有白馬義從的公孫瓚爲將出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