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正殺的興起,見上黨騎兵如此窩囊,鄙視之餘大感不過癮,見到武安國領軍來戰,便拍馬迎將上去。
二人交馬而過,兩軍也狠狠的碰撞了一起,依然是人少力猛的幷州狼騎搶得先機,他們如狼似虎撲入戰圈,肆虐的殺戮者,北海的騎兵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來送死的,他們的情景不必上黨騎兵好,不到半刻鐘便潰敗而逃。
而高順與武安國的拼鬥也呈焦灼之狀,二人交戰到五十餘合,難分勝負,但是此刻北海軍一退,立時使得武安國無心戀戰。武安國一個不留神,被高順一槍挑落武安國手中鐵錘,兵器都沒有了,武安國更不敢停留打馬狂奔而走。孔融見得心中焦慮不安,這時六路軍兵齊出,殺退三千幷州狼騎,堪堪將武安國救出。
高順大獲全勝,滿意的收兵退回去了。
“表兄,這盟軍也太菜了吧?就這實力還敢來戰董卓。”成廉望着黑壓壓一片的諸侯盟軍,滿臉的鄙視。
“誰說的,主公和破虜將軍不就一路勢如破竹,你敢說盟軍之中無人。”高順低聲說道。
“呵呵,表兄,你也太看得起他們了,就他們這副德行,還敢跟主公相比。”成廉肆無忌憚的大笑道。
高順立時神情一緊,喝叱道:“之謙,不要忘記咱們現在的處境。”
“哦,我知道了。”成廉腦袋一耷,低聲嘟囔道。
“你我受主公重託,可不能有任何差錯啊!”高順語重聲長的說道。
“小弟明白。”成廉抱拳拱手道。
“嗯,回營吧。”高順策馬調頭道。
再說一衆諸侯慘勝而回,入寨之後六位諸侯又相約商議對策。
負責往來策應的曹*說道:“幷州狼騎悍勇無敵,我等可會齊一衆諸侯,共議良策。若是擒了高順,滅了幷州狼騎,董卓則易誅耳。”
一衆諸侯們正議論間,探騎來報說高順復引幷州狼騎兵前來搦戰。各路諸侯俱怒,都道高順小視盟軍無人,點齊兵馬憤然齊出。
公孫瓚久聞幷州狼騎橫行天下,如今又縱橫關中,把天下諸侯精銳之軍攪的一塌糊塗,心中自然是有心與之較量一番。於是,不待各路諸侯到齊,便率領着自己蕩平烏桓之精銳騎兵,出陣迎擊高順之幷州狼騎。
公孫瓚好白馬,其手下的精銳騎兵人數亦爲三千,均騎乘一匹白馬,且各個都是善射善騎的勇武之士。公孫瓚也憑此屢次大破胡虜,胡虜呼其爲‘白馬將軍’,呼其軍爲‘白馬義從’。公孫瓚與白馬義從也得以威震塞外,烏桓‘乃畫作瓚形,馳馬射之,中者輒呼萬歲,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此時公孫瓚揮動着雙頭蛇矛,領着三千白馬義從呼嘯而至,與高順所領三千幷州狼騎狠狠的撞到一起。白馬義從果然不是浪得虛名之輩,就算以幷州狼騎兇悍生猛,亦被其生生抗住,兩軍相遇當真是一場惡仗。
那邊高順接住公孫瓚,二人槍來矛往,也是鬥個旗鼓相當,二人遮攔架隔無休歇,沙場之上更是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迷漫牛鬥寒。這時,幷州神射手曹性一眼看出端倪,彎弓搭箭,瞄準公孫瓚“咻!”的就是一箭。
公孫瓚不愧爲一流戰將,立時感應道暗箭來襲,下意識的側身,堪堪躲過曹性一箭。不過暗箭是躲過了,明搶卻沒有避開,只見高順抓住時機,急槍刺出,公孫瓚躲避不及,正中左肩,眼看就要被高順所擒,一衆白馬義從蜂擁而至將公孫瓚團團護住,敗退而去。
高順與幷州狼騎皆爲西域良駒,看到公孫瓚敗退,便縱馬飛速趕上。一時間,馬鳴蕭蕭,飛走如風。趕上白馬義從又是一陣衝殺,看的公孫瓚是心如刀割,眼見自己苦心建立的白馬義從就要死傷殆盡之時。盟軍當中突然殺出一軍,生生截住幷州狼騎,公孫瓚得以逃脫。高順擡頭望去,剛看清旗上一個劉字,就見一粗蠻雄壯大漢手掣一對大鐵戟,驟黃鬃馬,刺斜裡架住高順長
槍。所謂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高順長槍與雙戟一接觸,就知道遇到強敵了,當下抖擻精神,酣戰眼前這雄壯大漢。
與高順相鬥的正是惡來典韋,高順豈是典韋的對手,戰不到十數合,高順實在力窮,再也架隔遮攔不定,高順心裡明白若是再不走就得沒命了。當下狠狠咬牙,看着典韋門面之上,虛刺一槍,典韋以爲高順拼命,側首急閃。高順窺見良機,即刻調轉馬首,倒提長槍,打馬便回。
典韋那裡肯舍,拍馬趕來,劉備、麴義恐典韋有失,亦緊隨其後。各路諸侯大軍,見到己方勝出,立時喊聲大震,一齊掩殺而出。高順不敢停留,領着幷州狼騎望關上奔走,待高順等前腳入關,劉備、麴義、典韋等後腳便趕到,這時,關上矢石如雨,劉備、麴義、典韋等不得而進,一衆諸侯也只好收兵回營。
高順回到關上,回報董卓,言劉備等三人勇武,其中手執雙戟之人尤爲兇悍。
“何言關東盟軍無人!”高順環視成廉、曹性、郝萌等人,心有餘悸的說道。
“是啊,白馬義從比之狼騎雖然不如,卻也相差不多。”成廉點頭說道。
“所以你我今後更需小心纔是。”高順叮囑道。
“喏!”成廉、曹性、郝萌三人齊聲唱喏道。
再說,各路諸侯得勝回營,同請劉備、麴義、典韋賀功,使人去袁紹寨中報捷。袁紹遂移檄佔陽尹銘、孫堅二人,令其速速進兵。而這時孫堅不是和尹銘一道在陽人城中,卻是領着程普、黃蓋、韓當、祖茂等將來到了袁術寨中相見。
在袁術帳中,孫堅心情異常激動。原來尹銘、孫堅二人不費一兵一卒拿下佔陽,隨後又在張遼等人的協助下,一舉奪得陽人,此一路高唱凱歌,名聲大起,威望更著。
有人便乘機挑撥袁術,說道:“尹銘、孫堅二人素來交好,倘若他們佔據洛陽,合力發展勢力,以後將難以制約。如果任其發展,即便是除去了董卓,也不過是除卻一狼,但是卻又增一虎矣!”
聽了挑撥之言,袁術真的懷疑起尹銘、孫堅來,於是,便不給尹銘、孫堅運送軍糧。好在尹銘早有打算,是以兩軍之中雖然糧草不多,卻也暫時夠用,若是就地募糧還是可以的,不過就是時間要長久一些而已。如此一來就將延緩討伐董卓的進度,尹銘倒是無所謂的,可是孫堅卻是一心爲國,他可等不得。所以,孫堅連夜乘馬,直奔盟軍本營,拜見袁術。
孫堅在地上畫來畫去,分析形勢和各方面的利害關係。並且說道:“董卓與我,本無仇隙,今我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上爲國家討賊,下慰將軍家門之私仇。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譖潤之言,還相嫌疑,不發糧草,將軍何安?”
衆諸侯聽的都是一驚,他們怎麼也想不到袁術如此陰險,竟然視征討大事如兒戲一般。
袁術聽的心中懷愧,不能自安,當下大急說道:“術也是聽信他人之言,才致如此。”
身爲盟主的袁紹自然是偏向自己的弟弟,一直不發表意見,此時聽到袁術說是有人挑撥,頓時大怒,下命斬殺進讒之人,以謝孫堅。
孫堅不管他兄弟二人的小兒把戲,接着說道:“現在大功即將告成,然而軍糧卻供應不上。這形勢,跟吳起灑淚西河,樂毅功敗垂成,完全一樣!請將軍明察、深思,早做決斷!”
袁術聽的一個勁的點頭,說馬上下令給孫堅調撥軍糧,令孫堅立即回營以慰尹銘,交待二人安心作戰,並且保證絕不會發生類似情況了。
孫堅告辭衆諸侯,又急忙趕回陽人。
自孫堅走後,尹銘就一直不曾發一兵一將,只是與廣城之敵對持。過了幾日,探騎來報說,董卓遣徐榮、李傕、郭汜等引兵八萬,駐紮廣城,卻也是不出一兵一卒。這倒讓尹銘鬱悶不已,試着攻了幾次,對方依然死守不出。
這一日,尹銘算着日子孫堅也該回來了,算算時間董卓也該退兵了,高順等人不知道怎麼樣了。正當尹銘東想西猜時,忽探騎來報道:“關上有一將,乘馬來寨中,要見侯爺。”
尹銘閒來無事,便使其喚來問問,見面才知道乃是董卓心腹愛將李傕。
“汝來何爲?”尹銘的確不明白董卓此時派李傕來幹什麼。
李傕諂媚的說道:“丞相所敬者,惟侯爺耳。今特使傕來結親,丞相有一女,貌美如花,欲配侯爺。”
尹銘聽的只是一陣苦笑,董卓何許人也,看來他如今真的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可是董卓不知道盟軍並不是一條心的。
不待尹銘做出答覆,身後的關羽聞言大怒,喝叱道:“董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吾等欲夷其九族,以謝天下,安肯與逆賊結親耶!”
“我不殺你,你速速離去,早早獻上關來,饒你性命!倘若遲誤,待我等打破城池,必叫爾等粉骨碎身。”尹銘見關羽既然已經把話說死了,便也不留情面的呵斥道。
李傕嚇的抱頭鼠竄,回到廣城,交待幾句,立即回洛陽見董卓,將尹銘如此對其無禮之事報上。
董卓聞聽李傕之言,頓時火冒三丈高,卻又無可奈何,逐問計於李儒。
李儒細眼精光連閃,陰聲說道:“華雄被擒,高順又敗,此時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董卓立時大喜,雀躍的說道:“非文優之言,吾實不悟。”
當即率領高順等星夜返回洛陽,商議遷都之事。
是日,董卓聚文武於朝堂,說道:“漢東都洛陽,二百餘年,氣數已衰。吾觀旺氣實在長安,吾欲奉駕西幸。汝等各宜促裝。”
司徒楊彪急忙出列說道:“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丞相監察。”
董卓不想自己一敗就有人敢反對他,頓時大怒道:“汝阻國家大計耶?”
一邊的太尉黃琬也說道:“楊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爲瓦礫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如今關東賊起,天下播亂。長安有崤函之險;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剋日可辦,宮室營造,不須月餘。汝等再休亂言。”看到又有人反對,董卓蠻勁又上來了。
司徒荀爽諫道:“丞相若欲遷都,百姓騷動不寧矣。”
“哈哈哈。”董卓怒極反笑道:“吾爲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說完不再商議,拍板確定,隨後即罷免了楊彪、黃琬、荀爽的官職,又將三人貶爲庶民。
一切搞定,董卓出的宮門,正欲上車離去,卻見二人望車而揖。董卓極目視之,乃尚書周毖與城門校尉伍瓊是也。
“你二人有何事?”董卓問道。
周毖躬身說道:“今聞丞相欲遷都長安,故來諫耳。”
董卓聞言立時大怒:“我始初聽你兩個,保用袁紹,可是如今袁紹已反,看來汝等與其一黨也!”
隨即喝令左右武士將周毖、伍瓊二人推出都門,斬首以示衆。其後下令遷都,限來日便行。
此時李儒又出陰毒絕戶之計道:“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但是袁紹等門下,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鉅萬。”
董卓當然欣喜不已,當即差鐵騎五千由其兄弟董擢與董旻率領着,遍行捉拿洛陽富戶,共數千家之衆,插旗頭上大書“反臣逆黨”,盡斬於城外,取其金貲收歸己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