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高順封侯

接到命令,大鴻臚太行命人立即趕製冠軍侯金印。

皇帝命黃門侍郎鍾繇持節前往冀州和青州頒佈聖旨。

鍾繇(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七月二十八日,鍾繇到達廣宗軍營,爲高順授予冠軍侯金印。

鍾繇持節,代表皇帝而來,高順不敢怠慢,隆重招待鍾繇。

鍾繇第一次吃到如此美味佳餚,喝到如此清烈美酒,非常滿意,說道:“以前只是聽皇宮內的人傳言,君侯進貢過一種美酒,清澈透明、醇香無比,莫非便是這種美酒?真是世間難得的佳釀。”

“呵呵,元常喜歡就好,此乃閒暇之餘,按照古法釀造,只是工藝複雜,實不能大量釀造。”

鍾繇也是愛酒之人,與衆人連喝幾杯;興奮之餘,他想起京城傳言,高順有賦詩立成的文采,便邀請高順就封侯一事現場賦詩一首。

高順推辭不過,只好應下。

他本想用正楷書寫,考慮到儘量不改變歷史,也不想在鍾繇面前出醜,思索之後,用隸書字體在白絹上寫下一首詩:

甲子歲封侯有感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漁。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鍾繇仔細讀了一遍,大讚道:“哈哈哈,君侯大才,果然是名不虛傳,憂國憂民之心躍然紙上,不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情懷。”

高順心想,幸虧前世是文科生,多背誦了一些古詩,現在成了一文抄公了,否則要出醜了,忙謙虛道:“元常過獎了,詩詞乃小道爾!來,繼續喝。”

鍾繇心想,此詩果然應情應景,一揮而就,道盡了當時民生的艱難和他封侯的心境,讚道:“君侯,此詩沒有“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大氣磅礴,也沒有“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雄壯氣勢,隱含的仁慈之情與您的“鐵血軍事”身份不相襯。不過僅憑此詩,君侯必將名傳千古了。”

高順笑道:“元常,此一時彼一時,當時面對的是蠻夷,必須需要鐵血面對,展現我大漢雄風;可是現在面對的都是食不果腹、衣不附體的大漢子民,皆盡殺戮,於心不忍。”

本來,鍾繇對高順還不服氣,現在再看高順,不僅身強力壯,五官非常端正,且能文能武,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單憑現在流傳出來的幾首詩,便已經奠定其在文壇的地位,就算不憑功封侯,也能名垂千古了。

現在京城的士家大族與高順爲敵,太不明智了,未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不說別的,單憑高順未至弱冠的年齡優勢,便不是朝廷高官能比的,年輕的一代人,無人能是高順敵手。

推杯換盞之間,鍾繇向高順透露了一些京城內的消息,讓高順非常吃驚。

第二天,鍾繇前往青州宣旨,高順送其美酒五壇,鍾繇欣然笑納。

隨後,安排一位初級文官和初級武官攜帶二百斤黃金前去京城,答謝張讓;他肯定,這次賞賜,一定離不開張讓的支持。

衆人恭喜道:“恭喜主公封侯!”

高順笑道:“何喜之有?不如賞賜一些錢糧實惠,且公桓和公明僅僅得到一個雜號校尉,替他們深感不平。”

不過他內心還是很高興的,此前,除去霍去病外,還有兩人獲得過冠軍侯的稱號,正符合他年輕的形象;不管怎麼說,這也是金印紫綬的縣侯,代表着他身份的改變。

李強笑道:“主公,子正能得濟南國相之位,已是陛下的大恩賜了。”

衆人也附和這個意見,現在高順勢力明面掌控四郡,實則五郡,還加3個縣城,實力已非常強橫。

文丑等人也深感跟隨一位好的主公,比直接賣命給朝廷好,大樹底下好乘涼;文丑活捉張角,高順任命其爲別部司馬,而皇帝僅僅封賞了一個雜號校尉,高順給他們提供錢糧和兵馬等,皇帝只是一句空話,這就是差距。

大家心想,皇帝的賞賜已來,高順該發令進攻廣宗了。

顏良問道:“主公,那咱們什麼時候開始攻城?”

高順笑道:“呵呵,不急,元常不是說過了嘛,朝中各大士族又給皇帝陛下捐款助軍,還要調董卓前往豫州戰場,咱們這邊不急,在他們平定豫州前佔領廣宗就不晚,否則將會被士族更加嫉恨。”

李強嚴肅的說道:“主公說的不錯,若是封賞一來,咱們便立即攻城,這樣的話會給外人和陛下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他們會認爲,咱們以前不攻城,是在要挾朝廷的賞賜,甚至會因此而遭到士族和朝廷官員的攻擊,所以還是小心爲妙。”

衆人深以爲然,高順不必多說,命人加緊練兵。

事後,高順心想,雖然他的到來,小小的改變了歷史,不過董卓還是出場了,既然如此,他便暗中支持一下中原的黃巾軍,給士族製造更多的麻煩。

同時,他也意識到,其它事情雖有所變動,歷史的慣性依然滾滾向前,改變不會太大;而接下來他面對的危險不僅是來自黃巾軍和士族,更多的是來自異族,他記得,在歷史上黃巾起義的時候,烏桓族騎兵便趁勢入塞,劫掠了幽、冀、青、兗四州,他不得不防。

於是給房良寫信一封,詳細交代一番,讓其以令而行。

又接連給向榮、曹山、周飛等人寫信,讓他們加強防禦,隨時注意烏桓人的動向;命張郃和鄒靖兩人,在注意烏桓人動向的前提下,加緊招兵,每縣的騎兵和步兵全部擴充到兩千人,做好對戰烏桓的準備。

五天後,周倉返回,詳細的介紹了波才處的情況。

高順和李強大喜。

李強建議道:“主公,應該把京城增兵的事情儘快通知渠帥波才,讓其早做準備,否則內外夾擊,其必敗無疑。”

高順道:“董卓帶去的兵馬,肯定全是騎兵,我現在擔心黃巾軍槍陣能否抵抗住騎兵的衝鋒,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和紀律做保障,否則一切都是徒勞的。”

李強也沒有好的辦法,以黃巾軍的戰鬥力,在野戰中無法對抗董卓的騎兵,肯定一敗塗地。於是說道:“主公,長社向南一馬平川,向北有黃河阻隔,一旦潰敗,將很快被騎兵屠戮殆盡,不若讓他們提前控制黃河渡口,並把老弱遷移到黃河以北,萬一受到攻擊,可甩開官兵,進入太行山區躲避。”

高順道:“這個辦法不錯。”

周倉從兩人的談話中便知道了情況的危險性,不待高順安排,便請求再去一次長社。

高順點頭同意,並希望周倉在那裡待一段時間,建議波才集中彭脫等全部的力量到長社,與官軍決一死戰,若事不可爲,可隨家屬向北轉移到河內郡。

周倉領命而去。

第186章程立拜主165章救援北海第452章沮授的狠辣第436章涼州局勢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194章盧植獻計第73章建攻堅營第43章匈奴和談第355章李儒之謀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97章人員安排第425章矛盾加劇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111章初到幽州第251章包圍羌人第378章袁術的選擇第616章殘酷殺戮第510章袁紹自殺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260章黃忠到來第495章接收徐州第28章感情風波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108章長吏獻策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27章悠閒生活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322章呂布出兵第642章正面對決第345章政治交易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60章登記戶籍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488章上虞朱家第226章收復定襄第443章修築潼關165章救援北海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358章討要賈詡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446章趙雲施政(下)第169章歷城對峙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51章高順賜字第340章志才之謀第80章完全歸心第176章平定青州第221章程立之功第451章宗建之憂第68章圍敵練兵第18章縣長來訪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252章攻城妙計第526章佔領洛陽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11章初次升級第227章拜會郭縕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402章水軍改革第634章分封諸國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181章張讓獻策第438章招降之策第185章斬丘力居第405章招安黑山軍(中)第629章戰爭將起第199章田豐之計第402章水軍改革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43章匈奴和談第413章魯肅拜主第374章兗州之爭第578章王允之死第98章安排就緒第217章圍困柳城第175章高順封侯第441章趙雲發威第635章瘋狂建設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572章出擊漠北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163章孤立廣宗第303章商業調整第210章斬殺難樓第570章系統再次升級第488章上虞朱家第543章劉備逃跑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270章闕居請降第616章閃電戰第341章謀誅宦官第475章董卓出兵第520章劉曄步步爲營第530章成廉投降第592章萬年長公主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