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高順的迷茫

江南局勢總算穩定下來,全國處於和平狀態,只有襄陽城不時發生小規模的戰鬥。

在高順的印象中,徐州刺史陶謙和益州牧劉焉皆死於初平四年,他不得不回去主持工作。

七月,高順趁東南季風之際,乘船北歸,經過近一個月的航行,一直到高唐港才棄船上岸,騎馬返回鄴城。

時間已到初平四年八月初了。

立即召集衆人前來彙報工作。

出乎意料的是,衆人皆沒有彙報益州和徐州之事,彙報的僅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許婷又產一子,母子平安。

糜貞生下一女,母女平安。

高鳳生下一子,母子平安。

萬年長公主已有身孕。

隨後,戲志才抱怨北方糧價太高,建議平抑糧價。

郭嘉諮詢從揚州北遷的士族和土豪有何優惠安置辦法等。

現在轄區內的百姓所產的糧食都能滿足自身需求,糧價高了刺激他們精耕細作,增加產出;而當地的土豪和士族主要靠銷售糧食獲利,糧價高了他們還安分些,高順暫時不想激化與他們的矛盾;且現在轄區內的糧食對外銷售的數量很大,若是降低糧價不符合高順的利益,所以否決了戲志才平抑糧價的建議。

至於那些北遷的土豪和士族,高順想打擊還來不及呢,怎麼會主動安置他們呢?

事後,高順單獨找來李強詢問情況,李強的答覆讓高順很是吃驚。

陶謙的身體雖說很虛弱了,但是再活幾年還是很有可能的。

讓高順高興的是,現在徐州交接的差不多了,郡縣的行政已被青州房良完全掌控,部隊有一多半的人馬被掌控,待陶謙去世,便可完整的接收徐州了。

益州小的動亂不斷,州牧劉焉忙於鎮壓,沒有接到其身體有恙的情報。

任岐、賈龍依然在練兵,現在兵力強盛,卻一直按照命令執行,隱而未發,不過在其中安插了大量系統文武官員,對部隊有一定的掌控力。

李強建議儘快派兵入蜀,避免任岐、賈龍尾大不掉。

高順感覺進退兩難,若是搶佔漢中郡,進軍巴郡,必然會引起董卓的警覺,甚至會停止南下,若是不佔領漢中郡,任由任岐、賈龍發展,他們另有想法,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隨後一想,即便任岐和賈龍出現異心,也不足爲懼,大不了他親自出馬,搶佔金牛道沿途關卡,定會順利平定巴蜀。

於是否決了李強提前讓益州起事的建議。

閒暇無事,高順繼續思索在船上沒有考慮出結果的問題。

他現在考慮的重點問題是如何讓別人除去劉協,他好取而代之,而不會在歷史上留下污點。

這個應該不難,只需在董卓敗亡前,派人同其暗中做個交易,便能達到除去劉協的目的。

此後,將面臨讓高順更加迷茫的問題。

他首先在考慮,如何才能長治久安的統治下去;其次是如何一勞永逸的解除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農耕民族的入侵。

上一世的記憶中,任何王朝都不會持續太長時間,頂多幾百年,原因是土地產出有限和人口能無限增長之間的矛盾,這是一個無人能解的死循環。

社會穩定了,人口必然增加,而耕地增加有限,即便不被大戶所集中,人均土地也會逐年下降,當土地產出不能滿足人們生活所需的時候,社會矛盾爆發,戰亂四起,大量人口消耗於戰爭之中,改朝換代便不可避免。

新朝代穩定下來,人口少,耕地多,社會矛盾小,逐漸繁榮,人口開始增加,直至達到土地承受力的極限,社會矛盾再次爆發。

如此往復循環。

除非不斷向外擴張地盤,不斷增加耕地,可是漢人的戀土、戀家觀念,註定難以實現;再說了,漢族也不是戰鬥民族,一直以天地的中央自居,沒有擴張地盤的衝動。

若是提高生產力,提高畝產,增加糧食產出,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說更加艱難,即便能達到,也只能緩和一時的矛盾,而不會永久的避免這個矛盾。

至於後一個問題,更是無解。

那怕把草原上的異族全部消滅乾淨了,也會有從其它地方遷移來新的遊牧民族,經過長時間的繁衍發展,最終還是會繁榮強大起來。

由於草原產出有限,受生活所迫,他們只能南下掠奪農耕民族。

這也是一個無法解決的死循環。

歷史上,北方草原一直非常熱鬧,先有匈奴,後有鮮卑,再有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遊牧民族不斷崛起,此起彼伏,連綿不絕,永不能禁也。

難道人類只能在不斷殺戮中前行?

現在他能做的就是統一中原,避免五胡亂華,可是他之後的上千年該如何是好呢?社會不能長久的穩定下來,遊牧民族的入侵又不能永久的禁止,那他現在的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呢?只能避免一時!

至於天子守國門,那也是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可以,等的內部矛盾爆發,僅靠天子之力是守不住國門的。

至於文化傳播,若是草原遊牧民族連飯都吃不上,誰還會餓着肚子去學習哪些文字呢?估計連漢人吃不飽飯的時候也沒有心思學習。

至於接納他們進入中原,那更是無稽之談,連漢人都有吃不飽的時候,哪有糧食救濟異族?

同化,只能解決一時的矛盾,卻不能永久的解除,因爲同化了一批,草原上還會冒出另一批遊牧民族。

發展出戰爭利器,作用也是有限的,自古起,漢人中的漢奸就沒有斷絕過,不用多久,便會有漢奸爲了私利將之教授給草原遊牧民族,用之來打擊農耕民族,後果更嚴重。

至於修築堅固的長城,從來沒能阻擋草原遊牧民族南下的鐵騎;修築高大的城池也無效,不存在不能被攻克的堅城。

至於分封王國,守衛邊疆,那更是動亂的先兆,也不可行!漢人擅長勾心鬥角,擅長內鬥的毛病,何時才能避免?

還有一個讓他煩心的事情,沒有兒子的時候盼兒子,兒子多了,將來如何安排呢?全部封王會危及中央的權威,削弱中央的收入,將導致政權不穩;若是不封王,手心手背都是肉,厚此薄彼的話,他還能算是一位好父親嗎?

若是定下嫡長子繼位制度,水平太差也必須繼位,將會導致一代不如一代;若是沒有嚴格的繼位制度,又會導致奪嫡之爭,骨肉相殘,甚至大臣會各擁一派,相互爭鬥,又是內亂的根源。

再有,李強和馬貴等人,在統一中原後如何安排呢?程立、田豐、關羽、張飛等文臣武將在統一中原後又如何安排呢?

唉,瞭解的越多,煩惱就越多,人也越迷茫。

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222章寧城事務第276章得勝歸來第76章首次出塞第510章袁紹自殺第342章何進斃命第84章朝堂爭議第264章閃擊鮮卑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443章修築潼關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119章徐晃發威第582章武舉考試第616章殘酷殺戮第216章相互算計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56章接風洗塵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532章曹操之策第147章冀州老將第198章田豐拜主第150章甄家資敵第352章袁紹謀劃第83章王允籌劃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123章積極備戰第85章皇帝心思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105章整頓軍隊第299章以退爲進第116章關羽認主第252章攻城妙計第47章意外之喜第609章再次升級第601章麴義反叛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208章連建五城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485章高順南下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156章養寇自重第89章高順歸來第467章陶謙心思第493章高順的迷茫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470章孫堅出擊第186章程立拜主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495章接收徐州第72章戰後獎勵第518章袁術之死第221章程立之功第532章曹操之策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297章北疆異動第307章引蛇出洞第278章蠻夷使者第107章烏桓使者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438章招降之策第480章魯肅出兵第273章何進思變第562章孫權投降第190章梅花先生第82章張讓心思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101章各方反應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630章征伐歐洲第303章商業調整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328章安定郡局勢第419章精明的魯肅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180章發展商業第340章志才之謀第117章河東徐晃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40章輕鬆獲勝第363章聯盟解散第293章卜己投降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79章邊讓到來第651章支持道教第62章戰前安排第89章高順歸來第65章關門打狗第483章黃祖投降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231章高順賣馬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52章馬邑縣長第279章兵進荊州第38章游擊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