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接收徐州

陶謙病危前,高順便接到其派來的使者,一是邀請他去接收徐州,二是讓兒孫們回徐州安排後事。

高順等人快馬加鞭,直奔徐州。

等到達的時候,已是興平元年冬月(196年),陶謙已快不行了。

隨高順一起南下的還有許林以及所轄的一萬騎兵。

陶謙在病牀前向兒孫交代了後事,兩個兒子對父親把刺史職位讓出,沒有怨言,畢竟他們知道自身水平,強行接任,只會落個家破人亡,兗州刺史劉岱便是前車之鑑,且他們對當前的日子已非常滿足了。

這時候高順到來,徐州官員已猜出結果了,由冠軍侯接收徐州是最好的結果了,這樣的話,不會爲徐州引來戰亂,必保徐州平安穩定。

陶謙直到把一萬兩千丹陽兵完整的交到高順手中才完全放心。

高順感激於陶謙的無私,向其承諾,至少保其家族三代富貴、無憂。

陶謙安心離去,因爲他知道,三代之後的事情,高順也無法保證。

終年六十六歲,比歷史上多活三歲。

陶謙生前口碑不錯,一直以忠厚長者的慈祥面孔出現在衆人面前,且他的存在,免除了徐州諸多的戰亂,使得徐州非常富庶、百姓樂業,並接納了大量來自豫州和揚州的流民,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徐州百姓對陶謙可謂是感恩戴德。

陶謙生前的好友都來了。

鄭玄、孔融等人親自前來,並且鄭玄親自爲其撰寫悼文。

曾得陶謙照顧和舉薦的公孫瓚親自前來。

如袁紹、公孫康、曹操、魯肅等諸侯皆派使者前來。

朝廷亦派來了使者。

葬禮由徐州名士陳珪主持,這也是高順穩定徐州的手段之一。

在高順的支持下,陶謙的葬禮辦的極其隆重。

徐州大戶曹家和陳家被陶謙打壓的已無多少權力,無力反對,只能接受高順入駐徐州。

陶謙之下的郡國只剩下東海郡、下邳國和彭城國,三地的太守和相國皆爲房良派來的高級文官擔任,各縣的縣長、縣尉、縣丞也是房良派來的人。

軍隊中大部分的中低級軍官也是房良派來的,並且已有多人擔任軍司馬、校尉等職;加上高順接收了陶謙直轄的丹陽兵,剩餘的張闓等校尉已不足爲懼。

別駕趙昱和治中王朗,皆爲文官,更無力反對,高順宣佈,繼續留任;麋芳被任命爲別駕從事;剩餘官員皆爲高順帶來的系統文官擔任。

高順任命許林爲中郎將兼徐州刺史,並迅速上報朝廷。

許林在行政和軍事上皆歸房良管轄。

許林上任後首抓軍權,有一萬騎兵和一萬兩千丹陽兵在手,底氣很足,且有衆多青州安排的五官擔任基層軍官,無論他如何安排都不會有多大的阻力。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按照北疆的模式,對軍隊進行考覈。

原來的八千騎兵,不限數額,只要是不能滿足要求的,全部成爲步兵。

步兵要從當前的六萬人(不包含丹陽兵)壓縮到三萬到四萬人。

徐州暫時僅有三郡國,沒有必要養這麼多軍隊,必須建立精兵、強兵,此前陶謙近十萬軍隊,純屬浪費。

爲了加強徐州的軍事力量,也爲了便於管理,高順決定把琅琊郡還給徐州;當然了,城陽郡依然歸青州管轄,這是爲了青州便於防禦。

駐守琅琊郡的中郎將此後暫歸許林指揮。

許林與高順有親戚關係,張猛對此沒有不滿,且他的武藝也不如許林。

考慮到廣陵郡的水軍,並方便對江東的秦關進行支援,在高順的授意下,許林派出使者,前去向魯肅索要廣陵郡。

廣陵與秦關的駐地丹徒隔江南北相望。

出使的是從事孫乾。

魯肅保持沉默。

孫乾向其講解徐州形勢,新任徐州刺史乃冠軍侯妻兄,且徐州已收回故地琅琊郡,現在兵強馬壯,若是不能收回廣陵郡,必將導致戰亂再起。

魯肅道:“公祐,肅乃徐州下邳國人,與徐州本爲一體,歸還廣陵郡乃合情合理之事,只是肅之家在東城縣,且現在東城縣和淮陵縣已劃歸九江郡管轄,是否可留下此兩縣?”

孫乾道:“既然子敬如此通情達理,我們徐州也能無義,東城縣可歸九江郡,但是淮陵縣乃下邳國南部門戶,失之則不便於防守,故此,不能滿足子敬要求。”

魯肅知道這是主公高順的統籌安排,能留下東城縣,他在面子上已能對下屬有所交代,便同意了孫乾的意見,只留下東城縣,其餘各縣具歸還徐州。

魯肅此時只剩下原九江郡、廬江郡和他獨自設的淮西郡、合肥郡和六安郡,不足五十個縣,實力在周圍屬於中等。

且地盤被衆多諸侯合圍,要想有所發展,非常困難,且這已與當初他與高順制定的南下江東計劃相違背,高順又沒有給他新的指示,讓他非常困惑。

於是,魯肅借參加陶謙葬禮之機,派人出使徐州,並處理交接廣陵郡等事宜;孫乾與之一起返回徐州。

在高順的印象中,中國的南北分界線不是長江,而是秦嶺-淮河。

當中國出現南北分裂政權的時候,秦嶺-淮河一線是雙方爭奪最激烈的地區。

秦嶺爭奪最激烈的是漢中郡。

襄陽城是秦嶺和淮河的節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淮河的重要性更大,淮河不像黃河,冬天不會結冰,便於防守,所以有一句古話,守江必守淮,若是南方政權失去了江北的淮河流域,則離南方被佔已經不遠了。

鑑於淮河流域如此重要的地位,避免此後南北分裂,高順決定此後的揚州將不再管轄江北之地;而江北的淮河流域也不會讓一州管轄,至少由兩州共同管轄,這也是高順把廣陵郡返還徐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魯肅所派的使者重點精力放在水軍上,希望多分得水軍。

高順非常爽快,答應在巢湖新建一大型造船廠,現在魯肅所轄的水軍可全部調走,繼續歸他管轄,只是廣陵造船廠此後歸徐州。

至於魯肅將來的定位,高順的指示是靈活多變,將來既可南下揚州,又可西進荊州,還要做好北上豫州的準備,必須根據形式的發展來隨時調整。

但是不管形勢如何變幻,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纔是根本,否則爲空談,希望魯肅在建設水軍的同時,不能放鬆對步兵和騎兵的訓練。

魯肅得到使者的彙報,一直面帶微笑,沒想到主公高順對他如此重視,原來他的位置如此重要,居於四戰之地也有好處啊。

對接收徐州,最高興的莫過於水軍大都督高偉了,他得知消息,便從廣陵郡趕往下邳城,向高順建議在沿海設立港口。

高順對此沒有意見,他不懂航海,還是交給懂行的人管理爲好。

高偉首先建議在東海郡的朐縣和下邳國的海西縣建設港口,並申請從海陵縣之東,劃出一片地,設立海安縣,歸水軍管轄,建立軍港。

高順一一允之。

高偉精神爲之一振,這樣的話,便能與青州的海曲港、不其港(青島)等聯通,便於水軍北上或者南下,也便於商船的補給,對於航海事業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待處理完徐州諸事,已是初平元年臘月,鄰近過年了,高順匆匆返回冀州。

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38章游擊戰術第585章促進發展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650章建設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205章超級忽悠第84章朝堂爭議第196章高順辭官第178章黃巾落幕第409章結親趙雲第344袁家謀劃第229章高順謀劃第452章沮授的狠辣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305章沮授拜主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451章宗建之憂第504章朝廷南遷第78章邊郡現狀第245章周飛定計第151章囚禁甄家第224章朝廷封賞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457章一戰成名第485章高順南下第268章斬殺柯最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235章高順家宴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183章佈網待敵第68章圍敵練兵第583章取消封國第156章養寇自重第308章一網打盡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375章昌邑之戰第551章西北攻略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525章高順新計劃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123章積極備戰第181章張讓獻策第490章再佔兩郡第321章呂布崛起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382章諸人論政第423章笮融反叛第319章就任州牧第577章呂布逃跑第215章徐榮拜主第194章盧植獻計第648章勝利迴歸第140章首戰大捷(下)第365章諸人心態第87章士族發難第124章匈奴備戰第317章震驚帝都第76章首次出塞第262章董卓崛起第208章連建五城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358章討要賈詡第73章建攻堅營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307章引蛇出洞第6章葫蘆谷第268章斬殺柯最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651章支持道教第410章精明的戈母第146章人員分工第466章挺進中原第352章袁紹謀劃第49章王允之計第488章上虞朱家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204章家中鉅變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576章李儒被殺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632章歐洲聯軍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538章劉備崛起第486章黃巾再起第438章招降之策第649章皇帝的決定第535章連弩發威第273章何進思變第36章嚴陣以待第93章擴編騎兵(下)第105章整頓軍隊第116章關羽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