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最後的決戰

在永固帝國待了兩年多的時間,各國的王子王孫陸續返回本國。

春天來臨,高順準備東歸。

由於時間充分,衆人也不着急,僅僅帶了五百高級騎兵做護衛,慢悠悠的從陸地上一路遊覽。

先是到達後世德國所在地,這裡是李強孫子李文德的王國,簡稱德國,現在已發展的很不錯了,糧食已能自給,養殖業發展的也很好,捕魚業給國民改善了生活,對提高體質非常有利,不過相比永固帝國還差很多。

李強的孫子李文德繼承了李強的特點,即便高順此前爲其提高了智力,但是他依然好武,積極對外擴張地盤。

已在後世的丹麥地區建立了穩固的統治;由於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這裡的氣候冬暖夏涼,非常適合居住,已在這裡開發了良田,發展了畜牧養殖業。

並時常派出水軍、步兵和騎兵越過海峽,到後世的挪威和瑞典的地盤上劫掠。

那裡生活着數量衆多的蠻夷,哥特人就是從那裡出來的。在羅馬帝國時期,那些蠻夷既南下與羅馬帝國進行物資貿易,也作爲海盜到南部沿海地區進行劫掠。

李強的孫子李文德在那裡建立了王國後,終止了與蠻夷的蠻夷,依靠海軍,殲滅了蠻夷的船隊,並對那些蠻夷進行反掠奪;既掠奪他們的牛羊等牲畜,又劫掠他們的人口回來做奴隸。

北部半島港灣衆多,海岸線狹長,能登陸的地方很多,令蠻夷防不勝防,損失慘重。

高順從系統地圖上查看,德國轄區內已無紅點;千里之內的蠻夷,已躲開沿海地區,搬遷到條件更艱苦的內陸,遠離沿海;再北的地方還不屬他的地盤,無法查看;高順對德國的付出和收穫非常滿意,直接獎勵了李文德國王十萬金幣,令其加大力度,繼續打擊蠻夷。

繼續向東,是孫成的孫子所建的王國,命名爲平安王國,他希望子孫平平安安的便好,都城都後世的華沙所在地。

德國和平安王國的分界線爲奧德河,現在改名爲安德河。

兩國人口稀少,忙於對外擴大地盤,打擊蠻夷,處於內地的安德河兩岸卻還未開發,即便南部的大片領土也沒有開發。

站在兩國的界碑前,高順從地圖中查看,發現平安過的地盤也增大了不少,心中非常高興。

鑑於這種情況,高順臨時決定,爲兩國各增加了兩萬初級步兵和初級騎兵做爲國民,加上他們的妻子,每國增加了八萬人,並贈送他們足夠吃兩年的糧食,以及牛車等運輸工具,讓衆人分別向兩國報道。

孫成的孫子是在邊疆地區長大,耳聞目染,有豐富的對蠻族的戰鬥經驗,知道主動出擊,不斷消耗蠻夷的實力,遠比固城而守的效果要好;所以他也積極出動,已戰領了波羅的海南岸和東岸的大片國土,劫掠了大量的蠻夷做奴隸;夏天,他們也會派出水軍,沿海向更遠的北方地區劫掠。

這裡的蠻夷土著,還生活在落後的部落狀態,實力非常弱,非常容易剿滅;不過平安國一般不會趕盡殺絕,而是隻劫掠部分青壯男子做奴隸,搶部分少女回來給官兵做小妾,希望儘快增加人口。

這裡全年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熱,非常適合居住,發展勢頭不錯;只有東部和北部的氣候差一些。

到達平安城,高順同樣獎勵了他十萬金幣。

現在金幣能在所有漢人國家流通,每枚金幣價值一貫銅錢,有時候能兌換1200到1500文銅錢。

隨後,高順等人又向東北方向前進,清除沿途兩側千里之內的大股蠻夷,零散的就不值得興師動衆了。

到達後世的明斯克,這裡已是海北國的地盤了,衆人便轉向東南,前往海北國都城,這裡是馬貴孫子的建立的王國。

有埃及帝國做後盾,海北國的發展勢頭很好。

越向東南沿海地區走,發展的越好,綜合看來,是路過的幾個王國中,農業發展最好的國家。

高順相信,南部氣候更好的地區,農業發展應該更好,如此,漢人總算是在這片土地上立足了腳跟,達到了高順的預期;爲此,他獎勵了北海國六萬金幣。

隨後,高順又經過了北魏王國,這裡的發展相對緩慢,氣候更寒冷一些,不過向內陸擴張的不慢,在伏爾加河和高加索河沿岸都建立了城堡,爲此獎勵了他們十萬金幣。

對於北涼帝國,高順也派一屯高級騎兵護送去了十萬金幣,騎兵直接歸北涼帝國所有了。

高順相信,等這五個國家繼續向北開拓,至少還有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地盤,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秋季來臨,衆人直接向東北方而去,直奔大月氏人、匈奴人和鮮卑人的地盤。

李強、馬貴等人每人帶領三千高級騎兵和一千強弩兵,以扇面形態殺向貴霜帝國的地盤;高順和高偉殿後,隨時支援。

此時,貴霜帝國的大月氏人不足六十萬人;原來他們奴役的慄特人等皆已成爲北涼帝國的奴隸;大月氏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習慣了農耕生活,不願意遷徙,也成了北涼王國的子民,只是出於二等子民,承受的稅收要比漢人高出很多。

不到六十萬人,分佈在廣大的哈薩克大草原上,非常稀疏。

李強等人力求每次都是全殲,但是還是有漏網之魚。

漢人來攻,大月氏人非常驚恐,他們一直忍讓,漢人還是不放過他們;不過他們卻很難在短時間內集結起全部的部民;漢人幾面殺來,他們只是積極了周圍幾個大的部落,便開始向北遷移,一邊遷移,一邊集結沿途的部民。

按照他們的計劃,他們是去投靠匈奴人。

即便他們與匈奴人有很深的仇恨,但是目前漢人卻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必須聯合抵抗,否則只能北滅族,漢人的狠辣他們早有耳聞,只是在安息帝國和羅馬帝國便殺了幾千萬人。

匈奴人得知消息,大恐,立即集結全部部民;在滅族的壓力之下,只要能上馬,能拿動武器的族人,全部組織成軍。

這還不算完,他們又派人通知鮮卑人,力求結成同盟,共同對敵。

只是鮮卑人現在還沒有統一,還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不過在漢人大兵壓境的條件下,鮮卑人內部先結成聯盟,加速了幾個大部落對鮮卑各部落的力量整合。

同時,受到消息的還有大漢西北的已逃逸的部分南匈奴人,他們也要參戰。

遊牧民族之間有着相似的文化,相同的生活,比較容易融合,面對外部壓力,整個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被整合起來。

面對這種情況,高順心中一笑,這正合他意,若是能一次將他們擊敗,則省去了他四處尋找他們的麻煩,於是令衆人放慢了進攻的步伐,給遊牧民族留出結盟和整合內部力量的時間,並把將要發生的戰爭命名爲最後的決戰。

李強等衆人皆信心十足,非常支持高順的計劃,希望一勞永逸的解決北方草原的蠻夷。

不過爲了西域諸國的安全,避免遊牧民族狗急跳牆,去進攻西域或者魏國疆域,高順派高偉帶領武器高級騎兵借道烏孫國,返回魏國,並通知沿途附屬國備戰,提高警惕。

第301章高順得子第630章征伐歐洲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267章陷陣營出擊第13章回村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578章王允之死第188章高順進京第121章張讓之憂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490章再佔兩郡第234章高順驚懼第243章狠辣程立第638章盛大聚會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187章收服典韋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194章盧植獻計第501章佔領CD第275章黃忠拜主第22章高手在民間第15章組建護村隊(下)第468章收復金城郡第103章再次升級第191章張讓詭計第29章匈奴來襲第298章文丑出兵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390章袁術的決定第121章張讓之憂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275章黃忠拜主第230皇帝謀劃第562章孫權投降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241章養寇自保第7章初次殺戮第108章長吏獻策第74章處理內奸第208章連建五城195高順面聖第197章徵北將軍第327章程武之策第19章訓練護村隊第309章嫁禍袁家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1章穿越漢末第169章歷城對峙第342章何進斃命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7章初次殺戮第461章高順的腹黑第296章房良改革第215章徐榮拜主第210章斬殺難樓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126章異族之戰第265章一觸即發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102章代郡局勢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254章戰後獎賞第457章一戰成名第46章曹性到來第86章劉宏決定第61章抓捕內奸第311章鮮卑南下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500章進軍巴蜀第78章邊郡現狀第56章接風洗塵第22章高手在民間第223章諸人婚事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53章再次升級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614章連滅四國第319章就任州牧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599章衆人反應第58章馬邑徵兵第534章佔領荊北第328章安定郡局勢第436章涼州局勢第292章勸說徐和第320章西園八校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98章安排就緒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291章周飛新政第573章飲馬北海第642章正面對決第519章孫策以退爲進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535章連弩發威第355章李儒之謀第312章和連斃命第328章安定郡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