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

巴郡,多爲先秦時巴國領地,那時候巴國土地廣大,富有魚鹽,鼎盛時期國土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周文王時,巴國爲西方九國之一,武王滅商前後,巴國併入西周,周朝賴其“九穀六畜等財用之事”。

自五帝以來,黃帝、高陽之支庶,世代據巴國爲侯伯,從周武王開始,授巴國國王子爵。古者,遠國雖大,爵不過子,故吳楚及巴皆曰子。戰國之前,巴國雖不參與中原爭霸,但巴國國力卻遠超過楚國,曾多次進攻楚國並大勝,直到戰國後因爲內亂而衰落,最終被秦國所滅,設巴郡,將巴國君臣擄往咸陽,對其採取羈縻政策,保留巴國君主王侯地位。

徐晃、易固帶着十幾名士兵喬妝成樵夫,花了十餘日時間,從廣漢郡直入板楯蠻老巢,素有“閬苑仙境”、“巴蜀要衝”之譽的閬中,隨後一路往東南走去,直到巴郡治所江州附近查探。

路上一行人也幾次遇到遊散的板楯蠻兵,不過衆人早有防備,被徐晃等人言語唬弄過去,交了身上錢財,便放他們離去。這些蠻兵雖然也疑惑徐晃等人口音與他們所見蜀人口音有些不同,但在徐晃等人錢財誘惑下,並未多想,相反他們還十分熱心的和徐晃等人閒扯,倒是讓徐晃等人得了份意外的情報。

其實蠻兵除了生活習慣和風俗服飾外,其他與漢人無異,此番叛亂也是受盡地方官吏剝削才羣起反抗,即使攻破郡縣,對於普通百姓也未過分欺壓,也都是搶了些錢財糧食而已。當然了,強搶婦女之類的也有發生,不過這類事情畢竟較少,但話說回來,叛軍燒殺搶掠,哪一朝代的叛亂不都如此嗎?

戰爭一旦開始,受到創傷最重的只有百姓,沒有其他。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之後相繼探查了數縣,也粗粗掌握了板楯蠻兵的軍力後,徐晃等人便就此直奔回雒縣,不過徐晃和易固並未在益州刺史部官署裡見到伏泉。稍加打探才知伏泉這幾日出了少數時候再官署,其他時候都在城外的校場裡練兵,於是二人連忙向校場而去。

初秋時分,驕陽升起,蜀地冬暖夏熱的氣候令伏泉等人頗爲不適應。但此時卻是比夏日好多了,起碼可以練兵,不然伏泉還真不敢在這個可以熱死人的天氣裡練兵。

寬大的校場裡,煙塵滾滾,喊殺之聲,響徹雲霄,不絕於耳。伏泉坐於上首,靜看自己這約四千人的隊伍演練八陣,不住點頭,只見隨着鼓聲和號角此起彼伏,場上演練的軍隊隨之操練,心中對黃忠、關羽更是喜愛之極。

“這般強軍果然不凡,短短十餘日間,便有如此氣象,多賴羽林諸君之功。”伏泉點頭對左右大笑道。

校臺上,伏泉身邊的黃忠、關羽等人連忙稱道“不敢。”之後,年紀最長的黃忠上前,語氣恭敬道:“回稟中郎,此非乃吾等之功,多賴廣漢郡屬國之故。”

廣漢郡屬國?

伏泉聽後一愣,此次練兵與它又有何關係?隨即一番仔細詢問,這才釋然,原來自己這四千人的部隊,裡面的兵員有一半多的兵,都是自己這六名羽林郎心腹從廣漢郡屬國的部隊裡挑選來的。

至於爲何如此,只是因爲廣漢郡屬國之兵多爲歸化羌夷、蠻夷等,天生兵員素質就比其他幾郡好得太多。屬國是兩漢爲安置歸附的匈奴、羌、夷等少數族而設的行政區劃,是漢代安置歸附的邊疆民族而依緣邊諸郡設置的一種行政建制,在按一定地域範圍劃定的屬國中,“本國之俗”一般保持不變,屬國也會指內屬漢朝的少數族部族或部落。

因爲廣漢郡屬國地處益州與羌人交匯邊緣,在羌亂未定前,時常受羌人騷擾,兩方也歷經數次戰鬥,自然也有些戰力。黃忠、關羽等人選了那麼多廣漢郡屬國的兵卒,再加上原本就是大漢精銳的百餘羽林,被他們拆散,四散入軍中長官,所組軍隊沒有一點樣子也是說不過去的。

當伏泉還在感嘆自己兵馬練成時,徐晃便趕來了,伏泉大喜,當即將他引入校場一處僻靜之所,細細聆聽他這一路見聞以及戰事情況。

徐晃得了命令,隨即便把自己這一路所見所聞,歸納起來一一向伏泉言明。此次板楯蠻羣起叛亂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地方官吏欺壓太甚,苛捐雜稅,無所不用其極,板楯蠻自從漢初歸附以來,就未遇到這般情況,而且自身過得也十分艱苦,所以一直堅持不該我交的我就是不交,不該我出的我堅決不出,但很明顯即使堅持,他們依舊還是交了太多的稅,仇恨也由此在慢慢生根。

於是矛盾就來了,兩方先是言語衝突,之後動刀子打架,事態一步步升級,憤怒在一步步擴散,等到郡中反應過來的時候,蠻族反叛聲勢已經不是他們所能抵擋,七姓板楯蠻首領已然彈壓不住被盤剝的部族。這時候反應過來巴郡官吏這才急急忙忙的上報,然後徵發軍隊去平叛,只是已經遲了,平亂的結果很明顯,已經相當於武備荒廢的巴郡郡兵怎麼能打得贏這些板楯蠻人呢?

伏泉聽後,連連點頭,搞清楚叛亂原因便有辦法解決了。治國的根源,在於治吏,這一點歷朝歷代都是如此。他事先也查閱過益州近幾次蠻亂的卷宗,歷觀這十餘年來州郡的叛亂,基本上都是地方官員苛迫太過,不管漢民也好還是蠻人也好,都是活不下去被逼無奈才扯旗造反的,真是可憐可嘆,不然誰會願意做那提着腦袋賣命的買賣呢?

第二日,伏泉召集三郡太守並一國都尉,直言“翌日當出兵平亂”,要求四郡國長官集結兵馬待命,同時又令各郡國徵召民夫押運糧草,大戰隨之而來……

屬國,分郡離遠縣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摘選自《後漢書·職官志·百官五》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五百八十三章 誰謂我無憂 積念發狂癡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一百零七章 北柳設計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一百六十九章 袁赦自盡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一百零七章 北柳設計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方異動已先開第四百七十五章 做本朝的李陵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斷柱破城法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九十三章 二石半弓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九十三章 二石半弓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能力也能混成高官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第十二章 隱憂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王耀德不觀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強根基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鹿死誰手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三百三十五章 政治妥協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王耀德不觀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二章 伏完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四章 帝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