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

夜風陣陣,數萬人圍聚的漢軍大營裡,伏泉看着對面的蠻軍沉思不已,終於他還是做出了決定。

伏泉問身邊的王謀道:“如今那蠻人首領已生死志,先生可有妙計,降服此人?”

王謀聽後身形一正,面容肅穆,向伏泉行禮道:“請中郎下令,令謀前往說服此人。”

一語說完,伏泉大驚,他怎麼能讓王謀身臨險境,此時對面已生死死志,若是勸服不住,與漢軍魚死網破,大開殺戒,那麼自己這剛剛結識不久,能力不俗的謀士豈不是有性命之憂?伏泉絕對不會看着王謀送死,連忙阻止道:“先生不可,此去若有不測,恐禍福難知,豈可輕易勸降?”

“中郎勿勸,吾意已決,莫要相阻!”說完,王謀便擠開前方的漢軍兵卒,直奔蠻軍陣營而去,伏泉想阻止卻未行動,阻止又如何,若說蠻人生了死志,那他這個要去勸降蠻人的人又怎麼不是生了死志呢?只能下令手下衆人,保護好王謀。

黑夜裡,王謀離去的身影在火把和月光的照耀下,帶着一副毅然的決絕模樣,走進了蠻軍陣裡。

“來者何人?”前方兩個蠻兵見道漢軍來了一個文士模樣的青年,連忙手持兵器上前喝道,一點也不顧忌四周持弓弩對着他們的漢軍,他們絲毫不懷疑,如果他們對這青年動手,四周漢軍的弓弩便向他們射來。此時雙方距離很近,只有幾十步而已,這種距離對於精銳的弓弩手而言,完全可以在有準備的時候做到對目標的精確打擊。

“蜀地閒人,特來與蠻軍首領一見。”王謀一點也不懼怕蠻兵手中的兵器,談笑自若的介紹自己,並說了此行的意圖。

龔蘇看到對面漢軍來了一個青年,也是疑惑,不過他自詡爲蠻人隱士,對王某的儒袍裝扮十分有好感,再加上王謀天生自帶的儀容風範,讓他更加喜愛。龔蘇思索一番,便令人放行,然後對王謀用漢人禮儀行禮道:“不知先生誰人?此來見吾何意?”

看着對面這蠻人首領如此知漢人禮儀,王謀心中更是詫異,暗道此人不簡單,輕鬆自然的行了一禮,渾然不在乎此時命處險境,令人暗中佩服其膽識。只見王謀悠悠道:“餘山野粗鄙之人,漢嘉王元泰也,見過首領。”

話語落下,龔蘇驚護道:“莫非王謀王元泰乎?”隨後自覺失禮,連忙行禮回道:“龔蘇見過高明,不知高明從蜀郡國而來,所欲何爲?”他雖生於巴郡閬中,但自幼隨一隱士習學經書,對於天下名士嚮往不已。王謀在蜀郡大有名聲,年少便是才名顯現,他也是常聞其名,神交已久,如今龔蘇聽到王謀名聲,有此反應也不足爲奇。

“伏羽林奉旨平叛,命益州諸郡備齊錢糧兵員,不才爲蜀郡小吏,有幸得太守令押運錢糧兵員。”

“適才失禮,請高明見諒,如今兩軍交戰,蘇不欲先生受兵戈之苦,高明還請離去。”龔蘇說完,隨後便對左右道:“來人,送……”

“且慢,龔將軍聽吾一言,自太祖高皇帝后,板楯蠻人便爲漢民,世受皇恩,今起兵叛亂,實乃無奈之舉,如今蠻人已無退路,唯降可生,將軍有德義士,豈可坐看兩軍相殺?”王謀眼見這龔蘇似乎根本沒有和他談話的意思,心中明白這蠻人首領已經知道自己是來勸降的,故意不想和自己談判,派人打發自己走。但他此行早有打算,不勸降蠻人,便不離去,男人生於天地之間,但求無愧於心,因此立即打斷龔蘇話語,也不管他臉色,直接把自己心中的話一溜煙的全部說了出來。

自己話語被打斷,龔蘇已明白自己想法被王謀打斷,聽了他的言語後,龔蘇回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漢朝無道,苛政不斷,長吏鄉亭更賦至重,僕役垂楚過於奴虜,此於開國太祖高皇帝所諾天壤之覺也。吾族人爲此嫁妻賣子者,自殘軀體者比比皆是,吾族唯邑落相聚,決心叛漢,非欲謀中國神器,以圖不軌,只爲存亡斷續而叛。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今漢失德無道,吾族唯起兵耳,何有他法?”

龔蘇的話說得很明白,板楯蠻族因爲漢朝的更賦收稅越來越多,非常重,他們族人已然負擔不起,賣妻子兒女來交賦稅的太多,有的甚至直接自殘身體,以逃避更賦,這和他們祖先當初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所許諾的是天壤之別,他們能不反叛嗎?

更賦是漢代對百姓所課的力役,到東漢後相當於一種代役稅,一人每年出三百錢便可,看似不多,但別忘了這只是交給中央政府的,地方盤剝的可沒算進去,而且這筆錢其實板楯蠻人一人只需要一年出四十錢便可。這也是東漢立國以來的弊端,自西漢遷陵制服被廢后,漢朝的地方控制力急劇下降,地方多爲世家豪強把持,地方吏員多從他們之中選拔。

這些世家豪強若是有品行操守還好,若是沒有,那麼當地百姓所受苛捐雜稅的苦痛可想而知,中央政府有的沒有的稅收,統統的都會攤派在百姓身上。

王謀身爲蜀人,自然聽過蜀地官吏苛捐雜稅的事情,畢竟在皇帝開設西邸正規化買官賣官前,賣官鬻爵者大有人在,這些人裡家境好的花錢買官倒無所謂,但家境不好或者本身就十分貪婪者當然得到官位後要大肆剝削。加上漢羌百年戰爭,在桓帝時國庫早已打空了,加稅收稅已成必然,兩相結合下,立馬就給了地方一些毫無操守,品行貪婪的官吏上下其手的額機會,板楯蠻人一人一年再也不可能出四十錢那麼簡單,可能是四百錢,也有可能是四千錢……

不過,龔蘇的話有一點讓王謀抓到把柄,因爲其言語都是漢朝失德無道,苛政導致叛亂,聯想到其人深受儒家經學影響,也是知禮守禮之人,心中一絲明悟,只見王謀坦然道:“蠻人更賦日重,乃地方苛吏所爲,大漢久待板楯蠻厚恩,豈可輕棄?前番朝廷不知情由,派兵征討,方致如今局勢。今朝廷選派良員,爲求與蠻同好,昔漢室開國,羌人侵蜀,多乃板楯之功,漢室豈會輕改祖宗之信,望君念漢蠻百年情義,解除兵禍,不然生靈有倒懸之急,君心何安?”

“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摘選自《孟子·離婁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摘選自《孟子·公孫丑下》

“其爲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乘矣。”摘選自晉·葛洪《抱朴子·內篇·論仙》

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將的休止符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當爲韓將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三百八十一章 吳起之才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遲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三百三十五章 政治妥協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二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 況人乎第三百九十三章 鮮卑內亂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六百七十一章 黑山賊滅第三百九十四章 楊甘將相和第三百九十三章 鮮卑內亂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嶇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三百三十五章 政治妥協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三百九十四章 楊甘將相和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遲第六百七十七章 浴火重生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三百八十一章 吳起之才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