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

問明太學生住舍地址,出了太學署地,知曉爲何太學人煙稀少後,伏泉並未離去,而是向太學生的住舍而去,此時太學諸生皆不在外面,只能是在裡面了。

果然,剛到一處住舍,便聽到裡面傳來一陣爭吵之聲,聲音吵雜,院內必有多人無疑。

“段熲可誅,依附閹宦,抓捕吾等聖人子弟,真乃吾涼州之恥……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只聽一人剛說完,後面之人都跟着附和。

“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

不斷有人呼喊這詩經裡的八字,伏泉聽後冷汗連連,暗道或許東漢覆滅,更多的原因是因爲執政者掀起黨錮,禁錮士人,引起士人反彈,最終炮製了一場滅亡鬧劇。

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出自《詩經·大雅·蕩之什》,是諷刺周幽王亂政亡國的,意思是賢人死亡了,國事危殆。這些太學生此時大喊此句,意思十分明顯,暗指他們這些賢人忠臣,士人學子都跑光了,國家肯定將要困頓滅亡了。

走進一看,一處寬大別院裡,不少統一穿着玄色方領長裾衣袍的學子正憤恨吶喊。他們中間既有總角、束髮童子,又有弱冠、而立成年之人,還有天命、花甲老者,無論年齡若何,此時言語裡皆充滿一種爲國爲民的豪氣,亦或者是朝氣。

無論他們話語如何激烈,但他們之中大多以天下爲己任,滿懷理想,不避利害,不畏公開反對朝政,敢於直面天子,上書獻言。

此時在場之人多數有若癲狂,伏泉小心進入,但門口有放哨之人,他應已成年,中等個頭,體貌消瘦,面相有些陰柔,留着一撇短鬚,看到伏泉將要入門上前攔住問道:“不知郎君前來所爲何事?”

“足下打擾,餘乃新入太學諸生,今日初來,聞聽此處甚是熱鬧,特來相看。”諸生即是太學生,常用於太學生自稱。

“郎君不知太學規矩乎?”

伏泉聞之眼露迷茫,不解其意。

好在那人隨即道:“太學門口無人乎?”

“餘前來並未見有他人。”

“那便是了,郎君不知前番段熲抓捕太學諸生,吾輩爲防不測,是以聚會皆分鄉黨,以便出事時有所防備,逃散飛快。”

伏泉點頭,自古同鄉同地之間,鄉黨默契非常,且能同心,真要出事,逃走有序,的確會加快不少速度,隨後行禮道:“原來如此。琅琊伏流川,見過足下。”

那人亦還禮道:“武威賈文和見過郎君,郎君既是徐州人,應當走南方,若見前方有一排青竹,青竹之後便是徐州諸生住舍。”

他就是亂國毒士賈詡!!!

伏泉並未牢記賈詡之話,知道面前之人姓名。伏泉眼露驚恐緊盯賈詡,想要看破此人內心,不過對面之人亦有所感,只見他突然眯眼與伏泉對望。

此刻賈詡雙目細長,看着宛若一潭死水,不泛一絲漣漪,他仿若看待死人一樣看着伏泉,下意識便讓伏泉心裡不自然的感覺到一絲冷意。

稍後,賈詡面色如常道:“郎君既知同鄉鄉友所在,不速去?還有何事?”

此言乃是逐客令也。

“謝過賈兄,泉他日再來拜訪。”說完,伏泉離去。

賈詡看着伏泉遠去背影,心中思索這小郎君爲何初次見面,那般掃視自己,但卻怎麼都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此時院中又是一陣高喊,他立即側入門內,不斷觀察門外左右,其實他內衣裡尚穿着白色儒服,外面套着太學生衣袍。若門外稍有異常,他必脫了太學生衣袍,當先逃走,不過想到段熲同爲涼州人,要找麻煩當不會先找同鄉,心才稍安。

其實按他本意,若不是此次乃涼州同鄉私會,其中多爲熟人,他是不想趟這渾水,即使太學生不斷集會言論反抗又如何,憑着口中口號,清談議論,根本改變不了朝中局勢。

辭別賈詡,伏泉心中寒意未減,並未按他所指路線前去,去又如何?難道和其他太學生一樣,示威嗎?他如果傻了,或許真會如此做,而且現在風聲未過,段熲只是因爲劉悝一事分散精力,自己外戚身份敏感,這類事情還是莫要摻和爲宜。

左右今日已熟識了太學之路,便出了門,打道回府。到了府邸,下了馬車,得了蒼頭報信,言道其舅父宋奇來了。

宋奇是皇后宋氏的兄長,爵封濦強侯,說是舅父也欠妥當,畢竟自己母親只是他的族妹而已。想到這個名義的舅父,伏泉啞然失笑,蓋因這個皇后的兄長,應是現在最尊貴的外戚之一,可是他就和自己伯父一樣,沒有一點政治鬥爭經驗,不過伏完比他稍好,起碼有些政治警覺,加之自己伯母劉華,自小便在深宮長大,還是有些政治自保能力的。

舅父人既然來了,伏泉必需拜見才行。入府後,急往前堂趕去,剛到堂口,便聽到裡面談論之聲。原是伯父伏完正與宋奇談話,話題自然便是劉悝一事,兩人都是皇親,按照劉悝和伏泉的聯繫,還是有一些拐彎親的,所以屏蔽了下人,談話也無顧忌。

“王甫可恨,貪財成性,邪惡狡猾,恣意妄爲,其罪足可滅族,子全兄,今番吾已請示皇后,欲聯絡外朝士人,必先逐之而後快。”子全,乃是伯父伏完表字。

話音剛落,伏完尚未回答,便聽堂外一聲大喊,“舅父切不可如此。”

未幾,伏泉跑來,以父子之禮叩拜道:“檀奴見過伯父、舅父。”

伏完“嗯”了一聲,宋奇則眼露不喜,右手虛扶,語音沉重道:“汝這幾日奔走也是勞累,起來吧。”

稍後,只聽宋奇道:“剛纔孤於汝伯父商討誅滅王甫一事,汝爲何阻止?”孤者,《禮記·曲禮》謂:遠方小侯自稱爲孤,宋奇爵?a css="__cf_email__" 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 data-cfemail="804b1ec0473f">【emailprotected】侯,按禮已有稱孤權利,同理伏完也可稱孤,只是一方面其多在家中,家有劉華這個桓帝長公主,母老虎一個未敢放肆,另一方面此乃京都,他多爲散官,入朝時多有上司,在上司面前稱孤多有不便。而宋奇不然,他乃皇后兄弟,又未做官,稱孤無任何制衡。

“回舅父,檀奴並未阻止,只是舅父所言,聯合外朝,剷除王甫一黨,欠缺妥當。竇公之事尚在眼前,舅父欲重演宮變乎?”

宋奇聽後臉露吃驚,目瞪口呆,吶吶不言道:“這……”

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二百三十四章 舍私而取公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三百零九章 太守已至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將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音公孫瓚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將此獠拉出去斬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三百七十七章 勢不在吾當撤也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來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四十章 事畢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一百零五章 狼煙起第四百四十一章 北地郡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三百三十三章 植羞與同朝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開西域都護府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四百三十三章 崤函古道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三百五十五章 類似官渡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三百二十五章 斷柱破城法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三百五十五章 類似官渡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