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

閬中縣城城南,漢軍軍營裡,萬餘兵卒此刻正在城內列陣以待,閬中縣城說是一縣之城,但畢竟是當年巴國國都,城池不小,也相當於中原的中等城池規模。歷經秦漢擴建,如今的閬中縣城囤積數萬大軍不成問題,那被空置許久的兵營,經過巴郡郡兵清掃整理一番,又再一次揚起了大漢屹立不倒的軍旗,擠滿了披堅執銳的漢軍將士。

伏泉帶度康走進軍營,早已得到消息的郡兵主將徐晃已經令麾下將士列陣恭候了,當度康走進兵營裡時,即使已經知道伏泉肯定早就安排好了讓自己觀看,但他還是不由自主的被軍營裡的漢軍將士震撼了。

寬大的漢軍軍營裡,萬餘漢軍將士列陣以待,他們披堅執銳,身上森森鐵甲透露這沁人的寒意,他們頭頂兜鍪上的櫻紅流蘇,隨風而起,彷彿在這蕭瑟的秋風裡,透露出無邊的殺意。

度康怔怔的望着面前列隊整齊的漢軍將士,不經意間,漢軍陣中一股肅殺之氣油然升起,令他心裡不自然的一陣哆嗦。像度康這樣也算是經歷過大小戰鬥無數的人一眼便可看出,這些漢軍縱然不是漢朝邊軍那樣的百戰精銳,卻也算是一支令行禁止的精兵無疑。

這些郡兵多數都是前番經歷過平定板楯蠻亂的郡兵,當初伏泉率益州其它四郡郡兵入巴郡平亂後,原本的巴郡郡兵多數都已在蠻亂中喪生,考慮到巴郡的特殊情況,朝廷並未讓原本平亂的四郡郡兵多數撤走,而是留下一部分精兵,又招募了一些精壯,令伏泉成軍,以防再生亂子。

顯然,雖然板楯蠻亂平定,那些蠻人也都降服,但畢竟有前科,朝廷的百官諸公再如何也不會真的對板楯蠻一點防備也沒有。這次卻是伏泉太過自得,憑着後世的先知經驗,以爲這些板楯蠻會和歷史上忠於蜀漢一樣,在投降漢朝後,不再反叛,否則這萬餘巴郡郡兵早就該駐守在閬中縣城了,就不會再出現度康這些想趁閬中縣城虛弱,再叛漢的事情了。

當時爲了能夠迅速成軍,練兵的主帥伏泉出乎衆人意料的沒有選擇關羽、黃忠這等老將心腹,而選擇了年輕的徐晃,此舉當然招人非議,除了原本伏泉的心腹以外,私下裡有不少人說他任人唯親,讓一個不滿二十的少年郎領兵,這叫那些自詡爲久經戰陣的郡兵老將們如何能夠服氣。

不過,徐晃明顯很爲伏泉爭了口氣,他自從隨伏泉出仕以來,時常被伏泉勸勉看書,尤其是《左傳》,加之其又與關羽乃是同鄉,無可避免的對於兵書戰法一道涉獵甚多。經過幾年磨礪,如今莫看徐晃年齡依舊小,但是在治軍方面,關羽、黃忠這些老將,卻有些不是他的對手,二人帶兵,軍隊戰力很強,但能帶兵卻不一定能治軍。

兩者看似一樣,卻有很大不同,帶兵看的是軍隊在沙場之上的戰鬥力,而治軍卻是無論在平日,還是在戰時,勝利或是敗退,軍隊依舊能令行禁止,進退有度,顯然在這一點上,歷史早已可以證明徐晃比二人要厲害的多。在伏泉看來,只能說這是徐晃的天賦了,有的人天生就是名將之姿,而有的人卻只能是猛將而已,縱然偶爾可以施展計謀,並且他們所率部隊戰力不凡,卻依舊和名將相比起來,差的太遠了。

漢軍隊伍中央,一杆蒼勁大旗迎風獵獵招展,上繡威風凜凜地一個“漢”字大旗下,旁邊還有一杆小旗,上繡一個“徐”字。

因前番平蠻亂之功,被朝廷封爲奮威司馬的徐晃一身戎裝站于軍前,身後一衆將帥如影隨形。隨着郡兵在徐晃手下初見成型,徐晃也不知不覺間在他們面前立下了一些威勢,此刻再無一人敢再對徐晃領兵有所異議。

無論何時,當你做出成績,成功打了一些鄙視你的人的臉時,對方總會放以往的不屑轉化爲敬佩,莫欺少年窮的傳說有時候看似中二弱智,其實也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得有個前提,你得有個合適的機會才行,沒有機會,一切皆是惘然。

“見過君侯!”徐晃及伏泉麾下一種將帥行禮道,他們聲音洪亮,吶喊聲在萬餘大軍前憑白增添出一分莊嚴氣氛,這是漢軍上尊下卑的氣息。

在漢代,軍中多隻稱軍中將領的官名,而很少稱他的文官名,如果其人軍中職位已調任,但他有侯爵爵位的話,那就稱呼他的爵位名。雖然自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地位空前高漲,但在軍中卻沒有後世宋明文尊武卑的傳統,將帥除了特殊情況,沒有軍功,難以封侯,也無法得到軍中兵士的認同。

伏泉幾番大戰下來,不說戰功卓著,但也算此時大漢軍中的少年名將,縱然他現在封得是爵位中最低一級的亭侯,但也無礙軍中兵士對他的尊重,這不是他外戚的身份,而是他一刀一劍從戰場上廝殺得到的爵位,實打實的軍功得來的,所以這些將帥對他異常尊重。

“恩。”伏泉頷首應了一聲,掃視了衆人之後,最後目光停留在徐晃面前,問道:“軍中近況如何?爾等部曲兵馬行列可已齊整,甲杖旗幟可已備齊乎?”

徐晃行禮回道:“回稟君侯,軍中人員無缺,各部兵馬共計一萬八千四百三十二人,另甲杖旗幟皆已齊備,宵小之徒若敢言犯,末將必率軍滅之,爲君侯分憂。”說完,徐晃冷冷看了一眼度康,眼中威懾之意愈顯,度康心中又是一冷,他絲毫不懷疑,若是伏泉此刻下令這年輕將軍斃殺自己,自己可能一點兒逃命的活路都沒有。

“如此便好,孤率軍南征北戰數載,麾下兵馬若是無衣無食,豈不令人貽笑大方乎?”伏泉有意的開了一個並不好笑的玩笑,眼神望着度康,語氣裡卻似乎有着一絲攝人的寒意,度康在他身邊頓時感覺如果自己之後不順從伏泉,這位“戾龍”說不得便要大開殺戒,帶兵入山中剿滅他那近兩千蠻兵。

其實剛纔的這段問話,乃是伏泉有意爲之,他早就和徐晃商量好的,這是他的心腹王謀在伏泉事先提出將度康帶去軍營後,王謀提議補充的一幕,爲的就是震懾這在蠻人叛軍中十分有威望的度康。

不然,像軍中兵馬是否完整,甲杖旗幟是否齊備的這些問題,早就在徐晃大軍從江州縣出發時,就會被隨軍的軍需文吏考慮好,由各縣補足了,哪裡需要今日在閬中縣城的軍營,當着度康的面說出來呢?

雖然度康已經“負荊請罪”,前來投降了,但是誰知道以後他會不會繼續反叛呢?有些人在利益面前最是反覆無常,所以纔有今日軍營中的震懾一幕,就是讓他以後若再有異念,就要好好想想漢軍的動員能力,以及漢軍的人員軍備,是不是他一個小小的板楯蠻能比擬的。

當然了,此刻伏泉根本不怕漢軍軍隊裡的虛實讓度康得知,畢竟此時度康就近兩千殘兵,在漢軍絕對實力面前,度康除非是開了掛,不然只有逃命一途,近十倍的兵力差距,在漢軍各名將指揮下,他能勝了真是奇蹟。

見伏泉與這年輕將軍一唱一和,度康即使再笨,也該想清楚這其中的關節了,他明白這是伏泉給自己的無言威脅,若是再犯,自己必會被漢朝大軍羣體滅之。

之後,伏泉轉頭對度康說道:“今日卻是營中校閱之日,汝可願隨孤一觀?”

“明公有請,康敢不從命。”此時的情景哪裡能容得度康反對,他連忙應和道,即使知道這是伏泉有意對自己示威,他還是得答應。

前面的鋪墊基本都做完了,看着度康眼中他本人掩飾不住的一絲敬畏,伏泉明白這鋪墊已經達到了效果,而現在,卻是該完成他今日的目的了。只見伏泉清了清嗓子,環視面前諸位漢軍將帥道:“今日校閱,諸君需奮勇演練,膽有懈怠者,孤必嚴懲之。”

“請君侯下令,吾等謹遵君侯之命!”對面一衆將帥行禮大喊道,一股肅殺之氣咄咄襲來。

接着,伏泉被衆人引入軍營大帳,漢軍便開始進入今日校閱的主題。

營帳裡,伏泉坐於上首,他從面前每一個人的身上掃過之後,確認在場的所有人在得到自己嚴令之後,個個都精神抖擻、側耳凝聽之後,纔開始發號施令。

“軍令!”

“諾,請將軍下令!”伏泉麾下衆多將帥紛紛收斂精神、吐氣開聲,大聲肅然迴應道。

“今日營中校閱之事,各部曲皆需建以戰陣旗號,旗鼓甲杖悉數齊備,孤以下,各部曲皆有統率,將步卒者入陣披甲冑乘馬,將騎者亦乘馬披甲,一如常式。不得有誤!”

“諾!”

“行軍之陣,斥候先發,少者在前,長者在後,刀盾披甲爲前行,持矛戟者次之,弓箭手爲後行。皆按中軍號令行事,不得擅自進軍,行列之中,亂序者斬!”

“諾!”

“行軍結陣,旗號森明,短者持戈矛,力者持旌旗,勇者持鉦鼓,次序分明,無故奔走呼叫者斬!”

“諾!”

“吹角擊鼓,歩騎皆行,騎兵左右循陣,騎從徒走,及表乃止。有司舉旗,各部曲皆應。旗居卒間,戰陣方成,遲延不應旗號者斬!”

“諾!”

“接敵之時,中軍三鼓。擊鼓進軍,舉旗振鐸,士衆俱發,歩騎共進!”

“一通鼓,甲杖整備,人馬齊鞍!”

“二通鼓,驍騎先發,挑戰擾敵!”

“三通鼓,歩騎出陣,依次進擊!”

“有逡巡不進者斬!”

“諾!”

“追敵之法,輕騎銜敵在前,步卒結什伍掩後,若聞中軍鳴金之聲,步卒止如初始,騎兵交相掩退。撤退之法,少者先行,長着拒後,騎兵擬擊緩退,有司息鼓偃旗,冒進妄退者斬!”

“諾!”

“俘虜財貨,大者公之,小者私之,斬首取其左耳以記功,令出乃行!”

“諾!”

上首的伏泉威嚴正坐,按照事先準備好的臺詞,與帳下將帥在度康面前演戲。他每喝令一聲,下首的衆多將帥都要大聲應諾,度康被伏泉特地安排在身邊,跟隨左右。

此刻度康的耳邊被轟雷般的應和聲接連震動了七次,整個軍中都是聲如雷動,等到聲音平息下來之時,他的耳朵裡,似乎還殘留有一點嗡嗡的鳴響聲,平生之中,這是他第一次在軍中見識到這般場景。

他們板楯蠻人除了被漢軍招募過,在漢軍呆過的族人見識過漢軍的陣勢外,其他人都不瞭解漢軍的軍勢如何。在他們看來,漢軍應該和他們蠻兵差不多,有了先前叛亂時擊敗巴郡郡兵的經歷,他們更對漢軍有了輕視。

即使伏泉之後兩番擊敗蠻兵,但在他們眼裡,這都是伏泉的指揮導致,漢軍的戰鬥力依舊不行。可是此刻,度康還未見識到漢軍的校閱過程,就已經被這校閱的前奏給震懵了,難道他以前的想法都是錯的?沒有伏泉指揮的漢軍,依舊是天兵嗎?

耳邊的震動遠遠比不上內心的震撼,帳內發佈軍令依舊,度康轉頭輕輕的看了看正襟危坐的伏泉,見他視帳中聲響如尋常,一點也沒有受到干擾,反而依舊在不斷的下着命令,他的每一聲命令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得到身邊將帥的大聲轟然應諾。

這些將帥不得伏泉命令,絲毫不動,一旦得了命令,他們眼中必會發出一絲血紅的炙熱。度康對那很熟悉,他知道那是對軍令,對戰爭的渴望,窺一斑而知全豹,這些將帥一定精銳異常。不由得,度康對伏泉產生一絲佩服,巴郡的郡兵在他手裡產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真的出乎他的意料。

“擂鼓、吹號,衆軍按各部計劃,校閱演練!”

“末將領命!”

隨着伏泉最後一聲命令,這軍營裡早就準備好給度康看得校閱,正式開始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穩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五百零七章 萬戶陽都侯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三百二十章 拒公主爲妻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將的休止符第一百零四章 正當南下掠漢之時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七章 埋葬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三百三十三章 植羞與同朝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四百三十章 冠禮伊始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三百三十四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四百零七章 周禮盡在魯矣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二百一十五章 起死回生第二章 伏完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二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 況人乎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二章 伏完第四百零七章 周禮盡在魯矣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六百二十章 臧霸投誠 西域之爭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