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

不其侯府裡,無數人目視正堂,在那裡,今天又會有一個少年人就此成年,並且以後他的名字必定會響徹大漢,在場之人除了來意不明者,幾乎都會感到與有榮焉。

行冠禮有着一套規定繁瑣的儀式,即要先加進賢冠,次授以皮弁,最後授以爵弁。這三種冠都是先秦古冠,漢朝時已經發展出了好幾十種新式冠,但在冠禮上還是以這三種古冠爲主,在男子未成年之前,他們是沒有資格穿戴這三種正式衣冠,進出任何場合與人結交的。

漢代人講究“衣冠一體”,即每一種冠都要配相應的服飾:爵弁配爵弁服,皮弁配緇麻衣,緇布冠配玄端服,不能混用,否則就是“非禮”。

伏泉與衆位賓客行禮後,入側室換上玄端服,披髮而出,穩穩跪坐蒲席之上,由伏泉的老熟人,隨蔡邕前來的其侄蔡睦爲伏泉梳頭,並將頭髮盤在頭上,同時用專門束髮的帛帶固定好。

隨後,蔡邕捧着黑麻布製作的帽子,其名曰“緇布冠”。此帽樸實無華,起初是一塊黑布,相傳太古時代以白布爲冠,若逢祭祀,就把它染成黑色,所以稱爲“緇布冠”,前高後矮,形制最爲簡單,地位也最低,而此番爲伏泉戴冠的蔡邕曾經卻又形象的稱其爲“委貌冠”。

後來自周代開始用周禮進行禮儀規範後,便令成年加冠者戴此帽子,希望其人尚質重古,永不忘本。當然,此時士人已不帶緇布冠,只在冠禮戴一下襬擺樣子罷了,他們多帶經過改良的“進賢冠”而已。

緇布冠戴上,蔡邕站在伏泉面前,致祝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大意是在這美好吉祥的日子,給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飾;請放棄你少年兒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儀,培養美德;祝你萬壽無疆,大福大祿。

說罷,蔡邕爲伏泉加冠於頭上,伏泉起身恭謝,轉身入側室更衣,這一次換上的是緇麻衣,回來後坐回原位,蔡睦爲他去了緇布冠,重新梳理頭髮。

梳理完畢,蔡睦接過婢女遞來的皮弁,皮弁類似後代的瓜皮帽,用鹿皮做成皮塊相接處鑲着五彩玉石。因皮弁最結實,常用於軍事狩獵活動,古人認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宗教高於軍事,軍事又高於政治、法律、經濟等日常工作,所以此冠寓意極爲明顯,這種冠通常是臣子上朝時所戴,其目的是希望受冠者以後能事君、勤政、恤民。

之後再加冠的儀式與首加略同,只是蔡邕所唱祝詞稍變。

“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接着伏泉再謝,復入側室,再更絲制爵弁服,換衣之後,復返。

隨後又是如法炮製,取爵弁,其又稱冕,是在普通的冠上裝一塊長木板,但是與帝王和高官貴族戴的冕旒不同,沒有用玉珠串做成的旒,地位比其它種類的冠尊貴,而此冠多是上古祭祀時所用,在於讓受冠者能敬事神明。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老無疆,受天之慶!”

伏泉三拜,他早年因入太學,又少年出仕,所以已經取字,便又簡化了“及冠取表字”的這一道程序。衣服以換,隨後伏泉走到正堂上座,因伏泉父母皆亡,又省略了一道拜見父母的程序,直接面朝北方見宗族長輩,以伯父伏完和伯母劉華爲首的一衆宗族長輩,得到親人的認可。

當然了,此番能按時從琅琊趕來的伏氏宗族長輩,多以和伏完年紀差不多的青年爲主,粗略數數有十餘人,他們都是快馬加鞭趕來,保證伏泉的冠禮起碼不會顯得宗族勢力很寒酸。至於宗族裡,那些白髮蒼蒼的爺爺輩人物,此番因爲時間較緊,加之年紀大了,言語舟車勞頓不便,便都未來。其實,以伏泉估計,如果不是他現在是伏氏這一代閃閃升起的將星,估計那些輩分比伏泉大的中年人都不會在接到伏完信件,匆忙趕來的。

一切族內禮節,經過一番簡化,就此結束,最後伏泉換上玄色禮帽禮服,帶着府中早就準備好的禮物去見賓客,目的爲的是取得社會的認可,所謂“二十而冠,始學禮”,由此成也。

伏泉手持耳杯苦笑着四處敬酒,本來喝酒吃肉乃是男人人生一大快事,可是今天卻讓伏泉高興不起來。蓋因此番來不其侯府觀禮的親友實在太多,伏泉即使控制酒量,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喝,但也架不住人多,連喝了幾杯一口菜都沒來得及吃,就會被身旁其他賓客主力轟炸,很快便喝了快半石,可是卻根本沒來得及吃幾口菜,壓一壓他肚子裡翻騰的酒意。

還好,伏泉的大父車騎將軍宋酆見伏泉臉色,自然知道其爲何如此,心中也是對那些不斷敬酒的人心裡所想明白不已。雖然看這個履立戰功的外孫吃癟很有趣,但宋酆也不敢真讓他遭罪太多,誰知道會不會因此出了亂子,畢竟雒陽城內盛傳的北征一事,若是外戚勢力少了伏泉,那可就是一大損失了。

因此,宋酆直接將伏泉留於身邊,只與他小酌幾口,然後便與伏泉暢談諸事,任由他在自己身邊夾菜吃,也不趕他走,伏泉見宋酆如此,哪能不知道他的意思,索性就呆在宋酆身旁好好賴一賴了,反正也沒人敢過來拉他。

畢竟宋酆是車騎將軍,當朝皇后的生父,權勢威重,除非那些前來勸酒的人想要得罪宋酆,不然除非是伏泉自己離開,否則他們也只能乾瞪眼卻不敢真的來勸伏泉一起喝酒。

觥籌交錯,酒足飯飽,一場冠禮也是就此落下了帷幕,從此他將戴冠成年,不再年少,於此同時,一騎從涼州邊地而來,快馬入京,將戰報送於皇宮之內。

“進賢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摘選自《後漢書·輿服志下》

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事去矣何有援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觀異象第五十六章 枉爲名門之後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時有變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三百七十一章 城破餘亦亡矣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四百一十七章 時不待本初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三百四十章 孤弱其黨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遲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二百四十八章 奏請討伐錦衣賊盜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戮征服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氣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