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

不知是伏泉看出張芝書法的技藝,便是同行的賈詡,也是明白張芝書法,兩人對視一眼,都上前討要這位明顯要流傳於世的大家書法。

張芝礙於身份情面,不似往常多數謝絕他人,而是點頭同意,當下持筆,寫出兩帖交予二人,期間那一直對伏泉瞧不順眼的張猛,卻是一直攛掇他大兄,不要送賈詡和伏泉兩人親筆書法。

只是很顯然,在場之中最沒發言權利的就是張猛本人,無論張猛再怎麼叫喚攛掇,最終也無法阻止他兄長的主意,反而還因此,被其兄長狠狠瞪了幾眼,罰去練字,之後徹底不敢發聲,規規矩矩的臨摹他兄長的字跡,看着也是讓人感覺可笑。這一對兄弟,可真是徹底將“長兄如父”這一概念,詮釋的明明白白。

前世伏泉也算是一個書法愛好者,畢竟被父母逼着去學習顏體練習,這一世又是章草橫行的時代,自然也是更加註重練習書法,終究沒有一手好字,也會被文人儒士恥笑。

今日遇到後世流傳的書法大家,自然要真人請教一番,張芝教授伏泉書法,傳授心得。之後,張芝更是當場讓伏泉書寫一帖,見到伏泉所書顏體,眼中驚奇,對着書法大爲觀賞,稱讚伏泉若是寫出神韻,必有大成,甚至可比崔杜二人,連張芝本人也不能及。

對此,伏泉只能笑笑,他志不在書法,這隻能當做一種興趣而已,成爲書法大家,明顯想得太多了。當然,發出笑聲的明顯不知伏泉一人,那邊一直在傾聽書法要義的賈詡,也是在聽到張芝誇獎伏泉後,跟着大笑,畢竟,論及最熟悉伏泉的人,可能此刻有着和伏泉數年同窗友情的賈詡纔是最熟悉的,他自然能感受到伏泉的志向到底是何。

不知不覺兩人聊了快一個時辰,隨着時間轉瞬即逝,有蒼頭來報張奐講課完畢,正命人在後院擺下酒席接客,幾人這才止住話語嗎,由蒼頭帶路,相伴出行。

在來到一處長了不少幽靜小竹林的庭院後,伏泉和賈詡很快便看到那位如今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看着身體還算硬朗,但是他的樣子已經逐漸告訴外人,他已經不是曾經那個邊事武將了,他現在只是個老者而已。

當初那三個字中都帶“明”字,崛起於涼州羌亂的大漢三位將軍,此刻都已是逐漸老矣,其中那皇甫威明早已離開人世,也不知他這個張然明,還有多久才能徹底離世。

張奐見了伏泉、賈詡,只是欣然點頭,便問道:“汝二人既是朝廷遠來,自當爲客,來府中不必拘禮。”

“諾!”

伏泉和賈詡行禮完畢,便坐於張府奴婢專門爲客人準備的蒲席,然後在張奐拿起箸匕食用食物後,衆人這才持箸匕食用諸般食物。

許是張奐年長,牙口不好,這次餐宴做得也是非常簡樸,碗裡多見素菜,伏泉並未在意,對他來說今天就是啥也沒有,只要能勸服張奐出仕便好就夠了。

古代講求食不言寢不語,宴中無話,餐宴之上,那年少頑劣的張猛卻是異常老實,真正做了一個聽話的“乖孩子”。伏泉見到,張奐見到自己這小兒子這般模樣,十分欣慰,連連點頭,暗道果然天下間的父親都最疼小兒子無疑。

目下張奐諸子中成就最高者毋庸置疑,乃是長子張芝,畢竟現下已是書法大家,名聲愈遠,可他文才有餘,武略不足,稍顯不美,加之以其秉性,定不會出仕,在如今這個以家世名望論及家族地位的時代,出身幾乎決定了個人的一切,如今長子堅持書法不出仕的話,對於張奐而言,無疑會顯得厭棄。

雖說張奐當時因爲竇武一事,而不喜宦官從而歸辭田裡,但並不代表這位大漢名將仕途上不想更進一步,他的心裡只是希望自己仕途上升,卻不會在士人之間留下壞名聲,不想像段熲一樣,上位三公,名聲已被士人唾棄,終究三公之高位,是這個時代每個出仕之人的夢想,也是他們家族想要更進一步的輝煌名望,家族裡出一個三公和沒有三公簡直在社會的地位完全不可同論而語。

反之,這個小兒子頑劣壯實的張猛卻是更像張奐,自古頑皮好武者,日後多以軍事聞名,加之張猛明顯更愛舞刀弄棒,長於武略,老子歷來喜愛肖似自己的兒子。再加上張猛又是小兒子,是張奐六十歲左右任武威太守時,老來所得幼子,自是疼愛非常,所以纔有張猛初現伏泉時,

當時其妻子懷孕,夢到張奐帶印綬登樓作歌,後來張奐尋來占卜爲此夢做解,占卜者言,“必將生男,復臨茲邦,命終此樓。”最終,纔有了這個小兒子張猛,大概是一方面是張猛爲小兒子,令一方面是這占卜之語對張猛未來十分不好,漢代之人多崇尚迷信,張奐一家自是信任占卜非常,所以張猛即使再頑劣,其父兄也只是告誡爲主,不忍多加懲罰,張奐如此重視喜愛,也不足爲怪。

飯後,衆人隨張奐來到正堂,在奴婢送上茶水以後,張奐便屏退了伺候的奴婢,飲了一口飯後茶水後,這才望向伏泉和賈詡道:“二位領兵北上,卻繞道華陰,見僕這田裡粗鄙之人,不知有何要事?”

伏泉一直沒找到話題切入,如今得到張奐詢問,自是立即起身行禮道:“此番來並無他事,乃奉陛下旨意,請張公出仕也。”

“諸位請回,僕不仕也。”

長子芝,字伯英,最知名。芝及弟昶,字文舒,並善草書,至今稱傳之。

初,奐爲武威太守,其妻懷孕,夢帶奐印綬登樓而歌。訊之佔者,曰:“必將生男,復臨茲邦,命終此樓。”既而生子猛,以建安中爲武威太守,殺刺史邯鄲商,州兵圍之急,猛恥見擒,乃登樓自燒而死,卒如佔雲。

初,(段紀明)與皇甫威明、張然明,並知名顯達,京師稱爲“涼州三明”雲。摘選自《後漢書》

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陳平可不是容易做的第八十二章 皆爲漢軍埋骨之地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二章 伏完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出李逵遇到李鬼的戲碼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五十六章 枉爲名門之後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嶇第四百一十六章 伏氏不現約何氏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緣修道半緣君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四百四十一章 北地郡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六十章 揭過第四百九十二章 鮮卑思變何惶惶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一百一十四章 夜襲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四百六十四章 漢人殺向彈汗山了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十四章 考校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將此獠拉出去斬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斷柱破城法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能力也能混成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