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

劉宏幼時家貧,其母董太后亦是如此,窮的怕了,故其即位後,董太后賣官求貨,收納金錢,對錢財有種無法自控的貪慾。

伏泉本以爲劉宏只是天生的一種窮人突然成了暴發戶後的心態,特別怕再次貧窮,是以親政以後也大肆求財,現在看來那也只是一方面原因而已。

人一生的性格,在其幼年時便已形成,想想看,按照劉宏所言,他小時候知道窮怕的後果,經過母親和宦官的薰陶,見識了金錢權欲的魔力,愛財也是應該。宦官的出身家境除了袁赦這種目的本就不單純的人之外,其餘應是一樣的,家裡都不富裕,畢竟沒有富人願意捨得將自家孩子送入皇宮做宦官,有了董太后和宦官從小言傳身教,難怪劉宏愛上了“斂財置業”,以至於做了那麼多荒唐事。若是其有合格的老師教導,或許他的一生會有新的結果。

殿內,別無他人,唯有劉宏與其他幾名小寺人,張讓等人皆未見,想來今日應未當值。

劉宏拿起一塊金餅,眼神冒光,此時很難想象他會是一個擁有天下的皇帝。更像個沒見過錢的土包子。

其拿到伏泉面前,說道:“汝可知太后曾言這黃金成色不足乎?”

不足?

伏泉望之,這種金子放在後世也是那種純金,價格不菲,怎會不足?

看着伏泉疑惑,劉宏笑道:“汝不信?朕記得母親當時令人舂黃粱,煮之食用,飯熟之後與黃金比,言道若有與黃粱同色者,纔是真金。”黃粱乃是一種粟米,煮熟後呈黃色,色澤十分鮮豔。

原是如此,若真拿金子與黃粱相比,的確成色不足。

半響,劉宏問道:“今日來有何事?可有佳作。”說罷,眼露期望之色。

伏泉回道:“未有,只是多日未來宮中,甚想姨父姨母。”他嘴上是如此說,其實內心發苦,自從蔡邕那次誑他又做了一回文抄公後,劉宏聞之,大讚其詩賦,言道以後必須多做,予其查看,是以來了幾次皆有此問,伏泉當然一口否認。他可不想被人傳言以詩詞小道諂事皇帝,博得寵幸,那無疑於自找罵名。

劉宏捶足頓胸,面顯失望之色道:“應是如此,如此絕妙佳賦,豈能隨意便出?”

伏泉見之吶吶不言,其實心裡暗暗竊笑,偶爾調戲一下古人,其人還是擁有天下的皇帝,也爲一樂。

應付了劉宏後,伏泉便離開直奔長秋宮而去,早有熟識宮女出來引其入內,此時大漢皇后宋氏正抱着小公主劉葭逗弄,看其笑容顯然十分喜愛。

見了伏泉到來,宋後將劉葭交予身邊宮女,問道:“今日怎麼來了?”

“想念姨母,便就來了。”

“盡是胡言,以前也沒見汝來的這麼勤奮。”

伏泉被其點破,臉色一紅,但還是正色道:“以前檀奴不懂事,遭受大難後才明此理,姨母莫要以舊事相提。”

“……”宋氏臉色一愣,分不清真假。

“外侄前來實有一事,今日遇見太尉段公,其於外侄言,宮女有何氏者,其兄進與張、郭親善,現與中朝聯合,恐爲不利。外侄不敢怠慢,得了此信便火速前來。”伏泉不再糾纏剛纔話題,索性直接拋出來因,宋後聽了臉色瞬變,氣氛陡然冷了下來。

未幾,便聽其言:“孤知了,汝若是見到段公就把此話告知,若未見,便算了。”漢代不同後世,皇后平時與太后、太皇太后都可稱孤,甚至稱朕,只是一般只在大朝會或者詔書中使用。

孤知了?什麼意思,沒有其他話了嗎?畢竟段熲可是前番謀害你姑母的從犯之一,不感覺其中有詐嗎?

伏泉愣愣的看着宋後,困惑不已。

宋後應是看出其惑,笑道:“段熲雖身附宦官,然其必效忠乎?三公之位已得,其欲求後路也。”

後路?宋後一語道出段熲真諦,的確,縱觀段熲其人,爲求富貴名利,投身閹宦,然其本性皆爲自己,其難道看不出自己所處之境?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宦官於朝中獨大,三公有兩人與宦官有舊,士人集團怎會能讓此中情形維持?如此只待時機一到,其必被罷。

這樣想來,段熲與宋後聯繫也屬應該了,能做到三公之位的,都有一定的政治手腕,懂得爲自己留後路。就是司徒袁隗,汝南袁氏何等清名,不也一樣有袁赦這個宦官內應嗎?很明顯段熲是要爲自己尋找另一條路了。

何氏,就是他的投名狀,而歷史上靈帝重用的外戚正是何家。

念及於此,伏泉問道:“姨母知何氏乎?”

“聽過其名,據呂常侍言,其貌美,甚得陛下歡心。”宋後淡淡道,雖然說得十分輕鬆,但伏泉還是從她嘴中聽到一絲醋意,少有的她展露了妒忌之心。

其中必有隱情,只是其未說,看來何氏於後宮之中寵幸不小,甚至有危及後位之能,否則即使宋氏再不受劉宏寵愛,也不至於談及她有這種動靜。

伏泉再三詢問,宋後卻左顧而言其他,不願觸及,甚有可疑之處。知曉問不出什麼,伏泉便告退了。

只是,翌日,伏泉於呂強回府後,過府相問,得到的一個消息讓他大驚。

劉宏竟在與何氏顛鸞倒鳳後,隨口而言,何氏美如鸞凰。

這是何意?

承諾還是胡言?

—————————————————————————————————————————————————

《五行志一》:言永樂雖積金錢,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黃粱而食之也。

范曄《皇后紀》:使帝賣官求貨,自納金錢,盈滿堂室。

至於漢代皇后,可稱孤或者朕,這一點不用懷疑。從二十四史中,對後宮的記載都是《后妃列傳》,唯有東漢一朝的皇后可以擁有《皇后本紀》,採用帝王傳記的專有格式“本紀”。東漢人本着“帝后同體”思想,不僅開歷史之先河地給皇后加諡號,入本紀,開了歷史之盛,其中皇后詔書中也多稱朕,當然也不是後人以爲的是借皇帝名義,“帝后同體”需要借嗎?

第四百零七章 周禮盡在魯矣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遲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攜長刀爲君死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二百九十九章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七十五章 徵拜議郎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三百七十七章 勢不在吾當撤也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手尾誰先從第四百四十一章 北地郡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三百三十四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餘後手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六百七十七章 浴火重生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六百二十一章 手段厲害不如軍事牛逼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四百零七章 周禮盡在魯矣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五百零七章 萬戶陽都侯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十四章 考校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