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揭過

阿瞞,乃曹操小名也,曹操因“五色棒”一事早已京師聞名,其小名亦隨之傳播。酒肆衆人見許攸如此親切稱呼,暗道此人果真與曹操相交莫逆,紛紛退避,不復先前助人之熱情。

曹操此刻前來,乃是得到報案,言酒肆有人鬧事,對於自己新管理的轄區,曹操新官上任三把火之下,已是顯現其才能,驚聞有人竟還敢於此時鬧事,哪能容忍,便率人而來。見鬧事之人乃是好友許攸,而其竟直言自己小名,生怕別人不知道,心裡真是氣極,卻無法應對,因他知道自己這少小好友性情,生活不治行檢,飲酒後又喜胡言。

“阿瞞,阿瞞,快速助吾。”許攸似乎渾然不知此時情景,依舊大喊。

曹操一言不發,與左右打了眼色,其下屬差役怎能不知上官心意,上前架走許攸離去,任憑他如何叫喊阻止也不理會。未幾,便聽曹操言道:“諸位,吾那友人醉酒胡言,行爲不檢,讓各位見笑了。‘雒陽雙琴’乃琴藝大家,今日被其打擾多有得罪,餘代其向兩位請罪了。”言罷,向着“雒陽雙琴”那兩女行禮賠罪。

兩女相互對視一眼,然後其中一人言道:“部尉勿需如此,吾姐妹無事,想來是汝那友人醉酒亂了神志。”曹操之名此時雒陽盡知,其給了面子給兩人,兩人當然不會不識趣,此言一出,算是揭過此事。

曹操聞言心裡也是一鬆,雖然自己上任號稱是秉公執法,然而這也是對人而已。想起曹家父祖三代人,努力三世,爲的不就是融入士人團體中而已?

其祖父曹騰,其實也說不上是真正的祖父,曹騰是宦官,自不會生孩子,只是抱養了曹嵩。曹騰是一個典型的官場老狐狸,堪比官場不倒翁胡廣,政治敏覺和手腕極高,他在宮禁三十餘年,歷事四帝,未嘗有過。而且和別的宦官不同的是,他不敵視士人,反而向朝廷推薦了很多人才,最出名的便是桓帝時尚未升任三公司徒之位的種暠彈劾他,他卻不怒,反而稱種暠爲能吏,從而一舉爲種暠揚名。當然姑且不論這是其本意還是爲了給自己留身後之路而爲之,反正其在士人中口碑尚好。但也是相對其他閹人而言,在士人心底,照樣也瞧不上他,畢竟士人與宦官之間僅爲憤懣,說到底不過是互相利用而已。

到了其父曹嵩深明閹人之後無有能善終保全者,因此長大後極於向士人靠攏。他二十二歲時被敦煌太守趙諮舉爲孝廉,任滎陽令。趙諮後官拜東海相,從敦煌赴任東海時途徑滎陽,曹嵩爲謝其舉薦之恩夾道相迎,趙諮視而不見。面對恩公的冷遇,他並不羞惱,反而說:“趙東海海內人望,今過吾界卻避而不見,外人若知吾未拜謁,定會恥笑吾怠慢恩人。”後他爲了拜謝舉主,丟印棄官,孤身一人追到東海地界,趙諮深爲感動,這才停車相見。直到拜見趙諮之後,曹嵩纔回到家鄉,其一生向士人靠攏不可謂不努力,可惜最終就像楊賜與其共同賑災對其不冷不熱一樣,還是因閹人之後不被士人所重。

至三代,曹操少小也深受身份之苦,他上太學期間正值黨錮爆發之時。太學乃是士人的大本營,他身爲“贅閹遺醜”自然受到衆太學生孤立,根本交不上一個朋友,這種局面直到橋玄的出現。橋玄字公祖,樑國睢陽人,當時已爲三公,是朝野重臣,他非常看重曹操,認爲他有命世之才,言道“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然橋玄因“性剛急無大體”,歷來素譽不高,他的話對曹操的幫助不大,便建議曹操望見許劭許子將。許劭出自汝南大族,以品評人物聞名,據傳他每月都要對當時人物進行一次品評,人稱爲“月旦評”。曹操“卑辭厚禮”求見,許劭卻看不上他,屢次將他拒之門外,曹操怒極“伺隙脅”,許劭懼而給出:“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

姑且不論這是好話還是壞評,反正曹操從此算是出名了,他終於可以以此爲憑接近一個人,那就是非“海內聞名”不得相見的袁紹。當然接近是一回事,如何進入甚至融入袁本初圈子,他也是煞費苦心,經歷了重重考驗。

先是袁紹爲了考驗其武藝與膽識,派刺客夜入曹家,用劍擲向曹操,第一劍過低,未中,第二劍曹操估計下一劍肯定會高,於是低頭趴在牀上,又躲了過去;後來袁紹爲了考察其忠心,私闖民宅的本事,和曹操在街上看到有人成親,就秘密躲進那家的花園內,半夜裡溜出來,武力劫走新娘,但很快袁紹故意迷路,自己掉進灌木叢中無法脫身,眼看就要被抓住了。曹操見之大喊:“偷兒在此!”袁紹這才從灌木叢中跳了出來,脫身而去。諸如其他考驗一一經歷,曹操這才徹底進入了袁紹的黨人圈子中。

雖然考驗重重,其中多是驚險異常,但這些也是值得的,不說其名聲漸長,此後他更是靠袁紹擁有了難以想象的人際資源。當然,進入圈子不等於融入圈子,融入圈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他很清楚袁紹之所以如此考驗自己,就是希望自己用其宦官之後的身份前去刺殺宦官,畢竟袁紹圈養許多死士的目的可謂是衆人皆知。

因此,他不等袁紹命令,自己選擇了當時宦官裡權勢地位中等的中常侍張讓,其揹着手戟大鬧張府,以此表明決心,之所以選擇張讓也是有所考慮的,若是選擇當時最具權柄的王甫、曹節、袁赦三人之一,三人作爲曾和其祖父曹騰共事的大宦官,若其大鬧三人中任何一人,成與不成之後他定無生路可言。而張讓不然,其權勢尚低,不成多半會因其祖父曹騰之面,罷手不再追究此事,事實證明他賭贏了,從而也算是在士人之中聲名鵲起。

但這些對曹操來說。遠遠沒有達到他的需求,今年他上任北部尉後,棒殺小黃門蹇碩叔父也是他又一次向士人靠攏的投名狀,雖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觸及宦官底線,可能會毀了他的仕途甚至性命,但也是值得的。一方面徹底告訴士人他與宦官決裂,另一方面也是爲自己揚名。

因此許攸一事他不能讓許攸被抓,許攸不僅是他好友,更是袁紹圈子裡的重要之人,但同時也不能讓許攸判定有罪,毀其上任之後所建立的名聲,是以纔會與“雒陽雙琴”請罪,爲的就是讓這兩位當事人主動揭過此事,這樣便無需治罪許攸,畢竟熟人之間口角爭執再平常不過,不然治許攸一個“鬧事”之罪,“五色棒”下,其豈有活路?

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五十六章 枉爲名門之後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事去矣何有援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音公孫瓚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五百八十三章 誰謂我無憂 積念發狂癡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五百五十九章 廣宗城內賊已動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觀異象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一百七十一章 雌雞一唱天下白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攜長刀爲君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雲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四章 帝心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三章 鄭颯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緣修道半緣君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一百七十一章 雌雞一唱天下白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五百七十八章 張讓委屈王允將罪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