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六章 崛起的袁紹

冀州,渤海郡。

袁紹作爲一郡之守,近些時日卻是頗爲惆悵。

遙想當初,討董之時意氣風發,袁紹被衆諸侯推爲盟主,天下士人無不仰慕其名。

只可惜,數十萬大軍最後,含恨虎牢。

討董失敗之後,關東牧守們爲擴充個人地盤,爭奪土地和人口,彼此攻伐。

冀州牧韓馥見此情形,唯恐袁紹坐大,暗中減少軍需供應,企圖餓散、餓垮袁紹的軍隊。

韓馥雖爲袁家故吏,此時的職位卻是袁紹的頂頭上司。

“唉……”

念及此處,袁紹悵然嘆了口氣。

幕僚審配見了,不由問道:“主公何故嘆息?”

審配因不得志於韓馥,而歸於袁紹。

袁紹對審配很是器重,遂將韓馥剋扣糧草、軍餉的事情,全都同審配說了。

審配聽完,捋須應道:“昔日主公問我,大事如果不順,何地可以以之爲據守?我答曰:‘當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兼有烏丸、鮮卑之衆,然後南向爭奪天下。’”

袁紹記得這話,這是他當初考校審配的問題。所謂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其中間廣大地區正是物產豐富、人口衆多的冀州。

“此時,正是天賜之良機!”

審配話裡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讓袁紹攻取冀州。

袁紹的志向當然不滿足於區區一個渤海小郡,他對被稱爲‘天下之重資’的冀州垂涎已久。

只是他性情優柔寡斷,遲遲難下決策,心中亦是頗爲擔憂,韓馥作爲冀州牧,手中的兵力遠非袁紹可比。

“冀州兵強,我軍飢乏,如果攻打不下來,我連立足的地方都沒有了。”袁紹有些英雄氣短的說着。

審配卻不以爲然,他素來是個極有主見的人物,當即給袁紹出起了主意:“主公,韓馥不過是個庸才,我們可以暗中與遼東屬國長史公孫瓚相約,讓他南襲冀州。待他大兵一動,韓馥必然驚慌失措,我們再趁機派出能言善辯之人,去和韓馥說明利害關係,不怕他不讓出冀州來。”

袁紹聽得這話,眼中一亮。果然照審配的意思寫了一封書信送給公孫瓚,許以重利,使他南襲冀州。

公孫瓚收到書信,信中袁紹表示,若能讓他坐上冀州牧,當把冀州北境中山國一帶的土地,送與公孫瓚。

公孫瓚大喜過望,簡單同幽州牧劉虞交代一聲,便發兵南襲冀州。

韓馥得知公孫瓚來襲,與之交戰,可他哪裡是公孫瓚的對手,被打得節節敗退,慌了手腳。

此時,袁紹的外甥高幹、以及麾下謀士荀諶,不失時機地來到了鄴城。

荀諶與韓馥乃是舊友,想面見這位冀州牧,並不算難。

來到州牧府,韓馥接待了二人。

不過韓馥的精神似乎並不太好,頗爲憔悴,畢竟連戰連敗,雖然暫時休戰,但公孫瓚仍在北方虎視眈眈。

韓馥命人端來果肉點心,歉意的同二人說着:“招待不週,還請見諒。”

荀諶對此表示不甚在意,而是開門見山的問道:“文節兄,可是在爲戰事發愁?”

韓馥祖籍潁川,也是土生土長的潁川人。他自認同荀諶關係不錯,也不瞞他,點了點頭。

荀諶飲了口水,沉吟片刻過後,方纔放下水杯,緩緩說道:“我有一計,倒是可救文節兄眼下之難。”

聽得這話,韓馥如是抓住救命稻草般,趕忙詢問起來:“友若有何高見,快快教我。”

他是真被公孫瓚這頭白狼給打怕了。

荀諶遂說起眼下冀州形勢:“公孫瓚統率燕、代兩地的軍隊乘勝南下,冀州各郡紛紛響應,軍鋒銳不可當。渤海郡的袁紹此時又率軍向東移動,意圖不可估量,文節兄的處境,很是艱難啊!”

荀諶除了是袁紹麾下的謀士之外,他還是潁川荀氏家族的子弟,父親就是荀氏八龍之一的荀緄。

而他,也是荀彧的哥哥。

韓馥當然知道情勢危急,所以他才更加想要知道破解之法。

荀諶便問他:“依你估計,在對人寬厚仁愛方面,您比袁紹怎樣?”

韓馥未作多想,回答起來:“我不如。”

“在臨危決策,智勇過人方面,您比袁氏怎麼樣?”

韓馥又答:“我不如。”

“那麼,在累世廣施恩德,使天下人家得到好處方面,您比袁氏又當如何呢?”

韓馥再次搖頭:“還是不如。”

接連提了幾個問題,荀諶這才說道:“公孫瓚率領燕、代精銳之衆,兵鋒不可抵擋;袁氏是一時的英傑,哪能久居將軍之下。”

“冀州是國家賴以生存的重地,如果袁氏、公孫瓚合力,與將軍交兵城下,將軍危亡即在旋踵之間!”

“然——”

荀諶話鋒一轉,如是替韓馥出謀劃策起來:“袁氏是將軍的舊交,而且結爲同盟,如今之計,不如把冀州讓給袁氏。袁氏得到冀州以後,他一定會厚待將軍。公孫瓚也就不能和他抗爭。

“那時,將軍不但能獲得讓賢的美名,而且您的地位還會比泰山更加安穩,希望將軍不必疑惑!”

韓馥這個人吧,生性怯懦,缺少主見,荀諶這麼一說,他也就準備同意了。

“使君莫要聽信小人之言!”

此時,堂外傳來一聲怒喝,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以及騎都尉沮授四人,走進了堂中。

四人望向荀諶、高幹,目光裡充滿憎恨。

騎都尉沮授更是向韓馥拱手說道:“使君,冀州雖然偏僻,但甲士百萬,糧食足以維持十年。而袁紹則是孤客窮軍,仰您鼻息,就如同嬰兒在手上一般,一旦斷了奶,立刻就會餓死,我們憑什麼要把冀州讓給他?”

韓馥卻聽不進去,反倒無奈地告訴他們:“我是袁家的故吏,才能也不如本初,量德讓賢,這是古人所推崇的,你們爲何還要一味加以責備呢!”

這番話把幾人給氣得不行,駐屯在河陽的都督從事趙浮、程渙聽到消息,急急忙忙的馳兵東下,率衆萬餘人,請求出兵抗拒袁紹。

然則韓馥這時候完全是沒了鬥志,否了他們請求,然後搬出官署,又派自己的兒子把冀州牧的印綬送交到袁紹手中。

自此,袁紹不費一兵一卒,便成爲了新的冀州之主。

第六零八章 收編白波賊第六七五章 不講道理的曹性第六十一章 洛陽城第一四九章 重逢第九十五章 老丈人第五二二章 寧做溫侯走狗,不爲劉焉上官第四一二章 威震遼北第五四零章 不在沉默中爆發第二三五章 血戰第六五七章 一去八百里第四五一章 我部俞涉,天下無敵第五六八章 烽煙四起第四零八章 請命第七三三章 不服氣的馬超第二八五章 插翅難逃第七八二章 執着的馬超第八六零章 麴義練兵第一九七章 嶽婿第一二五章 呂奉先,你到底有多強第四八三章 唯有破釜沉舟第八九九章 下葬第一八六章 兄臺爲何哂笑第一九二章 又一個冒頓第四二三章 歸府第五零四章 夫妻夜話第三十六章 劃破黑夜的黎明第七七六章 讓世界聽到你們的聲音第七三八章 絕境第三五一章 第一局,虎賁勝第四二五章 一家五口第六七八章 一家之言,我說了算第二十一章 你奈我何第一六零章 一人,即是一軍第五一五章 真的是他!第四十八章 一個人(四)第七零二章 勝負難分第八七三章 刺殺第六八五章 人心所向第一八二章 定胡碑第六四五章 欲成大事者第六四三章 魚餌第三三零章 少帥軍第八七四章 張燕的反擊第六七五章 不講道理的曹性第八一九章 螳螂捕蟬第一五一章 幹掉他第二零四章 蒼天已死第六五七章 一去八百里第六三六章 新的戰略計劃第四五八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嗎第二九零章 小鬼第三一零章 精髓所在第五二二章 寧做溫侯走狗,不爲劉焉上官第一三四章 城頭處,呂字旗,迎風獵獵第四十三章 聽說將軍天下第一第九零三章 怒火第二五零章第九十六章 懦夫第八七六章 開道的成家兄弟第一八三章 凱旋第七五四章 天助我也第五七九章 司馬家第三二一章 小鈴鐺,你爹爹回來了第四二零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七二二章 劉備到來第一九七章 嶽婿第八一一章 軍中有擅審訊者,華雄也第二七八章 釜底抽薪第三三六章 大海撈針第七九五章 我的昂兒,只是睡着了第三一八章 宰肥羊第二零二章 回家第九章 人心第六一八章第七二一章 故人相見第五二九章 劉璋第三六九章 舉薦第四六七章 虎牢之戰第三七六章 天子之怒第八零八章 八面玲瓏第一九八章 挑撥第一六零章 一人,即是一軍第四五一章 我部俞涉,天下無敵第十三章 英雄歸來第四七五章 行動在即第三十八章 三個條件第三六一章 八校尉第八一九章 螳螂捕蟬第六一四章 殺雞儆猴第六三八章 張遼戰孫策第一八一章 來使第四一四章 州牧與豺狼第一九三章 驅虎吞狼第一四六章 敢叫八百困三千第四六四章 激鬥第七八四章 將軍保重第一一一三章 祭第七九二章 我於世間無敵第六六九章 與天子同乘御駕第三九六章 須卜骨都侯,死於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