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兒,你說說有什麼打算?我怎麼覺得又是好事一樁?”
秦氏歡喜地說道。
她前幾天去村長家有事,順便和村長夫人閒聊了幾句,風氏就給她透露了一點。
喬朵兒點點頭:“如果你們想讓孩子讀書識字,那就是好事。”
“這意思是要重新開學堂?”有人興奮地問道。
自從周老秀才年紀大了以後學堂一直空置着,村裡有娃想讀書只能送到鎮上的私塾去。
不僅孩子離家遠,束脩和吃住的費用也不小。
要是村裡的學堂能重新開起來,那真是好事一樁!
秦氏也不由問道:“是不是在繡房上工的人家能少交點束脩?”
要是這樣,她也願意把家裡的小子送過去。
還省得她在繡房的時候總惦記着家裡的小猴子有沒有給添亂。
存着秦氏這種想法的人不少。
所以大家都直勾勾地看着朵兒,希望她能多說點。
喬朵兒緩緩說道:“每個人每月交九十文,包括一頓午餐,如果不吃午餐,只要交三十文。”
其實她原來是想完全免費的,但怕混日子的人太多,反而失去了原先的意義。
而每個月九十文對真正想送孩子的讀書的人家並不多,如果這點銀子都捨不得花,更別說書和筆墨紙硯了。
這年頭一本書的價格都在一兩銀子以上,珍貴得很。
“我家小二不聰明,不是讀書的料,你家四蛋底子好,我看你可以把他送過來!”
“聰明什麼啊?他只要能學着寫幾個字我就心滿意足了!”
四蛋娘謙虛地說道,不過她真的準備讓最小的兒子讀書,說不定就能光耀門楣了。
“我準備把我家小子也送過去,就算識兩個字也好,總比我們強!”
“我準備送倆,到時候讓他們帶飯,一共才六十文,幾乎沒怎麼花錢!”
“確實便宜,算下來一天才三文,還管一頓午飯,朵兒根本沒掙咱們的銀子。”
繡娘們三三倆倆議論開了,很多人都把剛剛的擔憂忘記了。
譚家都準備開學堂了,還能和傳言一樣揭不開鍋嗎?
所以傳言只是傳言,和事實有很大出入。
胖嬸兒示意大家安靜:“鐵村長還在物色教書先生,等準備妥當了會通知大家,到時候你們領着自家崽子去報名,學堂容量有限,大家想好了就別磨蹭。”
“那我動作還得快一點,對了教書先生是誰?”
教書先生的學識和人品都很重要,如果先生不好,束脩再便宜都沒用。
畢竟她們是希望孩子能學到一點東西的。
“我和鐵村長商量過,準備請兩位先生,一個是大桃村的柳童生,教簡單的課程,還有一個暫時還沒確定,只知道是大豐村的呂秀才和井上村的秦秀才其中的一個。”
喬朵兒據實說道。
這些都是鐵牛招來的人,應該沒問題。
“這些都是周正的讀書人,孩子跟着他們學習肯定沒錯!”
“特別是呂秀才,學問好,做人也沒的說,以後肯定是個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