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遺奏十條

堂間,哭聲大作,劉皇帝仍蹲着身體,平靜地註釋着已然沒了氣息的王樸,一股名爲悲愴的情緒,在心胸之間堆積、醞釀。王樸走得很安詳,甚至可以說,是種解脫。

深深地出了一口氣,劉承祐將王樸的手輕輕地放到腹上,站起身來,蹲久了的緣故,頭腦感到一陣眩暈,身形搖晃嚇了喦脫一大跳,趕忙攙住,緊張地關心道:“官家!”

緩了緩,劉承祐抑制住心頭的悲傷,擺脫喦脫的攙扶,再看了眼王樸的遺容,轉身走到滿臉悲切的王侁面前停下腳步,吩咐道:“好生料理你父後事!”

“是!”王侁是涕泗橫流。

懷着一悲痛的心情,離開王府,腳步沉重而緩慢,隨着步伐,面上的悲傷之情也逐漸外露。這些年來,劉皇帝經歷了太多賢臣良將的離世,也有不少令他感懷的人,高行周、折從阮、趙暉、景範......

但不得不說的是,從沒有一個比王樸之逝,更讓劉皇帝覺得感傷。說句不孝的話,當年高祖劉知遠駕崩時,他都沒有如此哀傷與不捨。

“傳朕口諭,王樸身前之功名、德行,該當有個定論,由魏相公負責。讓薛居正,親自給王樸作傳,書寫神道碑文!”登車回宮之前,劉承祐對喦脫吩咐着。

“陛下!”呂胤趕了上來,雙手捧着一道文書。注意到劉皇帝的目光,呂胤主動稟道:“這是王侁代呈,王公辭世前的遺表!”

聞言,劉皇帝直接探手接過,並吩咐着:“回宮!”

寬大的御駕,在大內侍衛們緊密的保護下,返皇城而去,儀仗威嚴,氣氛肅穆。鑾駕內,微靠着車廂,劉承祐打開王樸遺表,默默地閱讀着。

在這篇遺奏中,王樸沒有一字一句,提自己身前功勞與身後之名,所考慮的,仍是大漢,仍舊是朝廷,仍是天下子民。王樸首先肯定了乾祐十五年所取得的成就,然後就開始對劉皇帝示警了,其核心思想只有一條,那就是乾祐之治,雖然天下向安,趨於治世,但終究還是亂世,還是一個平定天下的過程,而南北一統之後,不論治國、治兵、治民,政策上都需有所更改,乾祐時期的政策方針需要根據時局變遷、人心變化,加以調整。

可以說,王樸思路與意識,是與劉皇帝一致的。具體的治國之策,王樸沒提,用他的話來講,朝中賢才幹吏甚多,只要善加委用,必定能治理好大漢。

最後,對於大漢所存在的問題,王樸倒針對性地提出了幾條。

其一,冗官冗員問題,朝廷上下,中樞地方,所養閒差太多,人員臃腫,既費國家錢糧,也阻礙行政效率;

其二,稅制問題,承襲自中唐的兩稅法,雖然推行了兩百年,但其所帶來的問題已經很突出了,貧富差距日益加大,而貧富分擔稅收的原則卻難以貫徹落實,如果不加以改革調整,開源節流,終有一日,國家財政將積貧;

其三,官營產業問題,朝廷官營所涉過廣,民間怨言頗多,當適當開放酒、糖等產業,與民自由;

其四,功臣問題,賞賜過重,待遇過優,勳臣過多,勳爵體系混亂,如不加調整,這將給朝廷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

其五,土地問題,朝廷雖然制定了一些抑制兼併的政策,但終究治標不治本,只要不禁止土地的自由買賣,隨着人口激增,社會矛盾必然會爆發出來,大漢勳貴、官僚廣置土地者甚衆,不可不慮;

其六,官制問題,從中央到地方,矛盾處甚多,權責不明處也不少,需要做一次整體梳理,官吏的選拔、教育、培養制度,還當進一步完善;

其七,開邊問題,當下國家當以休養生息,發展國力爲主,對外用兵,當謹慎爲之,不要好大喜功,盲目擴張;

其八,黃汴淮水患問題,水務河工,務必重視;

其九,南方問題,南方尤其是江浙,已爲朝廷最主要的財稅之地,務必更除舊弊;

其十,都城問題,開封當南北要衝,是南北聯繫的樞紐,且朝廷深根於此,不宜貿然遷都。

“身處病榻,猶不忘憂國,心懷天下事,有這樣的臣子,是我榮幸!”收起這份遺奏,劉承祐發出一陣深沉的嘆息:“只可惜,上天不仁,奪此良臣,殊爲可惜!”

總的而言,王樸所奏十條,涉及到目前大漢的方方面面,有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有些劉皇帝已經着手在調整了,大部分還是很中他意的。因此,對這份遺奏,劉皇帝感慨之餘,也尤爲重視。

除此十條之外,王樸只在最後向劉皇帝提醒了一下,大意是,自己的幾個兒子,除了長子王侁外,都沒什麼突出的才幹,而王侁性鄙,不堪爲良臣,不要因爲他這個已逝之人,過於重用提拔他......

對於王樸這樣的臣子,對他的離逝,劉承祐的內心,除了悲傷不捨之外,更增一種感動之情。雖然,在乾祐年的十五載中,王樸並不是久居中樞,宰執天下的人物,沒有那麼多赫赫功名,崇高威望,甚至屢次爲人所攻訐,但他的作爲,他對大漢的忠誠與成績,卻是實實在在的。在大漢掃平天下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大臣,必有王樸一席之地。

到其逝世爲止的表現來看,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當皇帝抱有這樣的心態,去看待、評價王樸時,國家對於王樸自然是格外尊崇。追封太師、侍中,加特進,爵賜兗國公,給王樸的定諡,也是文臣最高等級的文貞。

在朝廷梳理乾祐功臣的當下,王樸算是第一個被“蓋棺定論”的。

劉皇帝宣佈,輟朝三日,以示哀悼,連上元節當日的家宴,都簡單地過了,對於回京的太子與皇長子,都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喜悅。

不過,在給王樸治喪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卻讓劉皇帝心裡略感彆扭。原因無他,王侁將喪事搞得太隆重了,隆重得讓劉皇帝覺得,有些玷污了王樸的名聲,不過,他終究沒對此事發表別的看法,畢竟你前者還對王樸表以最崇高的禮敬,如果只因爲其後人在喪事的規模上搞得隆重了些,便出言申斥乃至譴責,那也不妥。

因此,該給王樸的待遇,劉皇帝還是一點不吝嗇的,除了以上尊榮外,還以王侁襲其爵,給其加官。同時,這樣的決定,也給許多文武功臣吃了顆定心丸,畢竟因爲前者重定功臣爵祿的詔書,可引起了一陣波瀾。

王樸的後事,至少證明,皇帝不會苛待功臣。

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80章 賞功第97章 擴*整頓第177章 耶律妃無題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84章 教訓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381章 功臣閣第75章 恩威齊下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40章 家宴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5章 名單第67章 遺表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世宗篇47 封禪第1章 乾祐滅佛第62章 難得遲疑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18章 查抄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2章 王、鄭二公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76章 太子還京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57章 提親第84章 夏州降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707章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36章 奉宸營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84章 虛了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5章 名單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327章 派系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34章 驚陶谷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195章 遼帝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86章 籠絡人心第98章 封禪之議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15章 瀛州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464章 甘州楊氏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146章 驕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