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深思熟慮

涉及生死前途的事,不是劉承祐隨隨便便就能忽悠得住的,當然,劉承祐自己都不覺得,趙延壽會一說就通,輕易應承了下來。

恢復了平靜,劉承祐靜靜地看着臉色陰晴不定的趙延壽。一副十分有風度的樣子,坐了一會兒,輕聲說道:“此事不急,燕王可以好好考慮考慮!”

起身,作了個禮,劉承祐招呼着侍衛,撂下還沉思着的趙延壽,緩緩走去。出門之前,停下了腳步,劉承祐似乎偶然想到了一般,說道:“對了,忘了告訴燕王。南邊傳來消息,汝子河中節度使趙匡贊已進表天子,表示臣服......”

趙延壽頓時回過了神,表情變了變。

......

暮色降臨,夏夜的真定州衙,被一片不算明亮的燈火點綴着,倒是衙堂,燈火通明。

堂間,幾名心腹將領聚集在一塊兒,就劉承祐的對趙延壽之議,發表看法。不過,劉承祐顯然已經拿定了主意,並沒有多少轉圜的餘地,且有過通盤考慮。與其說是聽取下屬們的建議,不如說是向他們解釋自己的想法。

幾名將領,面色沉凝,一時沉默,還是向訓,繼續保留他的意見:“末將還是覺得,不值得!”

“趙延壽此人,不可信!”這是馬全義的意見。

“契丹人在幽燕的勢力仍舊不弱,縱使如殿下所言,契丹發生奪位內耗,僅憑趙延壽想要佔據幽州,也不容易!”慕容延釗說。

“我的目的,不在於趙延壽能否奪下幽州,只在於他能在幽州鬧出多大的動靜,能給契丹人造成多大的麻煩!”劉承祐終於開口了。

“可是,局勢的發展當真能像殿下所預想的那般發展嗎?”向訓搖頭道:“趙延壽當真敢與契丹人作對?縱其北上,倘若他再投靠胡虜,又當如何?”

劉承祐終於露出了一抹沉思。向訓所言,倒不是沒有可能,別看趙延壽現如今好像不容於契丹,但一旦發生什麼變化,再投靠一次,當一回帶路黨,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心理壓力。

在中原,各鎮節度,降而復叛,叛而復降,都不算什麼稀罕事。

劉承祐只稍微頓了下,環視一圈說道:“這段時間以來,諸位想必也聽到了一些傳言吧。言,欒城一戰,是孤與趙延壽裡應外合,互通有無,燕兵舉於內,我軍攻於外,方有此大勝!”

“如今,這個消息已經開始向幽燕之地擴散開來了......”

聽劉承祐這有些突兀地說着這麼一小段話,衆將一愣,不過一直沒說話的郭榮與魏仁浦幾個倒是很快明白了劉承祐的打算。

劉承祐也不故意賣關子,直接說:“縱使趙延壽再敢投靠契丹人,哪怕契丹人也願意再收納他,我要讓趙延壽自己都感到心虛!”

將領們,對此不怎麼敏感,反應多少有些遲鈍。不過,總歸有聰明人,領會到了劉承祐的想法,包括默默地待在一旁的陶谷。

此時,見衆人沉默,眼神閃了兩下,朝劉承祐行了個禮,謹慎地說道:“殿下,下官在東京的時候,便有耳聞。趙延壽有問鼎江山之志,遼主耶律德光也曾允諾他,拿下中原,立其爲帝。只是後來遼主背約,才使其心負怨氣,與胡人發生齟齬。”

“殿下允他幽燕的封地,是不是有待商榷。”

果然,文人看問題點總歸是有所不同的,陶谷就差直言提醒劉承祐,趙延壽有稱霸之心,不可放過。

但劉承祐的政治嗅覺似乎並不敏銳,好像沒有聽明白陶谷之意一般,擺了擺手,淡定地說道:“此時於我朝而言,幽燕之地,在契丹人手中與在趙延壽手中,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一副自信的淡定模樣,又補充一句:“縱使趙延壽有不臣之心,那又如何?”

“倘若趙延壽真能奪下幽州,確是不失爲一招妙棋。”這個時候,郭榮終於開口了。

話不多說,態度雖有所偏向,不過好像有半句話沒說完的樣子。顯然,哪怕是郭榮,對劉承祐的決定,心裡都有些保留。

然而,還是那句話,事情的發展,很可能並不會按照他的想法進行,太不可控,劉承祐顯得有些想當然了。

不過,有些事情,哪怕明知道風險大,也有去做的必要。按照劉承祐的想法,最壞的結果,不過是趙延壽北去,直接再向契丹臣服,然後再度成爲契丹南侵的急先鋒。

然而,不說這種可能性有多少。即便如此,經過欒城一戰的重創,契丹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恢復國力,再度有餘力南下。且,他們首先得解決內部矛盾。

經過馮道、魏仁浦等人的不斷深入分析瞭解,耶律阮與遼國皇太后述律平之間,大概率會有一次爭鬥。

看得到風險,當然也得看到風險背後的巨大收益。若趙延壽當真能拿下幽州,便可使其成爲劉家江山的北部屏障,緩解北部的防禦壓力。

屆時,將之定位成“北漢”,成爲兩國之間的緩衝地帶,一旦中原穩定,恢復實力,屆時從趙氏手中奪回幽燕,絕對比直接從契丹人手中直接奪回來要容易一些。

再不濟,趙延壽失敗了,也能給契丹人造成麻煩,削弱幽燕穩定性,破壞其發展,使其短時間內不能繼續爲契丹的壯大提供養分。

考慮得再多,劉承祐心中卻不由感嘆,還是眼下軍力不足,國力不繼,形勢不利於外戰。否則,趁着欒城一戰的影響,此時是中原重新奪回幽燕,重建北部邊防的最好時機,而不用劉承祐在此,費盡心機得搞這些事。

大概也都看出了劉承祐的決心,沒人繼續勸阻了,因爲如其所言,不管事情成不成,對新朝的影響並不大,只當作嘗試一波。

不過,張彥威最後提出了一個異議:“殿下縱趙延壽北去亦無不可,只是爲何要將燕兵給他,這點末將不能贊同,只恐養虎爲患啊!”

“倘若只趙延壽一人,能在幽州鬧出多大動靜?”劉承祐反問了句。

對燕兵的事,劉承祐也是有過考量的。還是那句話,這股部隊,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吞併的,彼輩早自成一系,且根基家小都在燕地。強留之於國內,除非徹底打散,否則遲早必生禍亂。

與其如此,莫若放其回幽州,跟着趙延壽掀起一場驚濤駭浪。這些人,可都是契丹人兵敗的罪魁禍首,手上基本都染着胡人的血,短時間內,還是可以期待一下他們回到幽州後發展的。

想得多,然而,到最後,重點還在趙延壽身上。

要是趙延壽不幹,那劉承祐一時間還真找不出可以替代的人,屆時,劉承祐就是自己做多了表情了......

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68章 婚宴第406章 調任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78章 會獵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98章 封禪之議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51章 郭氏父子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54章 滅門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27章 皇城司第40章 郭黨俊傑第347章 談話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50章 喜訊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45章 靖江軍第4章 西南事務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3章 市井之聲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57章 河東風雲(4)世宗篇47 封禪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714章 百姓苦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95章 楊邠案(3)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313章 晉王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52章 聯姻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52章 面聖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80章 “新對策”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803章 運動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75章 在滑州第106章 誘惑第1755章 良平島第413章 分食第216章 初夏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33章 西征!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