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

拂曉時分,劉承訓自睡夢中醒來,有隨行的內侍早早地便準備好熱水毛巾,供其盥洗。經過一日兩夜的調整,一路翻山涉水行軍的疲憊釋去不少,只是這初起的困頓,仍舊避免不了。

劉承訓平日也算一個自律的人,照常洗漱,進點早食,再讀一會兒書,而後彷彿掐着時間,找劉承祐而去。經過一夜的考慮,他還是決定支持一下弟弟,不過打算再找劉承祐聊聊。

周遭一片寧靜,天色還不算太亮,尚且帶着晨時的晦暗。直至劉承祐所居院落,才從侍衛口中得知,劉承祐早就去前堂辦公了。等到前邊,又被告知,天還沒亮,劉承祐便帶着人出城,去視察夏收工作了。

隨着夏至日過,幾乎是在劉承祐的期盼中,冀中平原上的種植的小麥,終於可以收割了。西接太行,西北面以山地居多,故鎮州境內的田畝,多集中於東、南兩個方向。

一望無際的麥田,金燦燦一片,麥稈被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腰,夏風吹過,掀起一陣陣麥浪。農民佝着身體,揮舞着鐮刀,辛勤地收割着,一張張樸實的面龐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這樣的畫面,根本沒有。

戰爭田疇莊稼的破壞實在太嚴重了,大平原上,麥田零落稀拉。比如欒城,宜種土地本就不算多,再加人口不足,種植的莊稼也沒多少,經過那一戰,沒被破壞的麥田,十不存三、四。

不過,成德節度下轄鎮、深、冀、趙四州,地盤足夠大,土地夠肥沃,再加劉承祐及時將局勢穩定了下來,等夏糧入庫,總歸是能極大地緩解此時的糧荒。

爲表重視,劉承祐已派出了好幾路隨軍轉運使,領兵分赴各州,供辦軍需,實則也爲監糧。劉承祐是真的被缺糧,弄怕了。

麥田中,劉承祐一身麻衣,頭上戴着個草帽遮陽,袖子卷在胳膊上,手裡拿着的一杆麥穗,飽滿而厚實,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若是劉承祐再露出點發自內心的笑容,那麼廣告效果也就達到了。

“麥子長勢很好,只可惜,因戰亂被毀壞了太多!”判鎮州府事李榖順着田埂,踏着秸稈走到劉承祐身邊,有點可惜地說道。

“人禍已是如此,所幸,沒有天災再來湊熱鬧!”劉承祐說。

麥,是冬小麥,近十個月的生長。這其間,正是契丹滅晉,中原河北大亂,在這等混亂的局勢下,猶能有所產出,着實不易。

做到田埂上,劉承祐接過水喝了一口,遞給大汗淋漓的李榖,問道:“收割的速度如何?”

“謝殿下!”李榖道了聲謝,擦了擦額頭的汗,答道:“一名男丁,一日大概能收割一畝半,以此速度,男女齊用,欒城夏收二十日可結束。”

“畝產幾何?”

“下官已問詢過老農,多者約摸兩斛,寡者甚至僅一斛!”李榖說。

“有點少啊!”劉承祐感嘆一句,隨即說道:“自欒城徵調一些青壯,分赴各州,幫忙收割,儘快結束夏收!”

聞令,李榖卻提醒道:“殿下,產量並不多,當地民力,已足用!”

劉承祐眼神中閃過一道黠色,竟然有點市儈地說:“自然不是白幫忙了。飯得管,佣金總得收吧......”

這些農田,可都是有主之地。

李榖先是一愣,然後很快反應過來,不由笑了。望着劉承祐那張變得黝黑的臉,不禁有些感慨,誰能想到,一朝皇子,竟然“斤斤計較”到這個地步,連這點小便宜都要貪。感慨的同時,心中卻生出一絲莫名的感動。

在李榖眼中,劉承祐這個皇子,年紀雖不大,卻是仁政、愛民兼有。他從三十歲開始出仕,十多年下來,像劉承祐這樣的天家貴胄,當真少見。

“夏收結束,當儘快組織夏種!”劉承祐繼續吩咐着。

李榖掩去眼神中的些許動容,喝了口水,擦了擦嘴,回道:“下官已命人勘察過,鎮州境內,無主荒地甚多,深、冀、趙則更多,且更加肥沃。屆時正可將之分撥於各地流民,由其開荒,以爲屯田事。大量流民集中在真定,終究不是辦法!”

聽完李榖的回答,劉承祐不由看向他,雙目中滿是讚許之色。原本劉承祐用他,是因爲他在戰後立了功,又是前磁州刺史,有些名望,再加向訓的推薦。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下來,劉承祐發現,此人是真的有能力,進士出身,允文允武,謀略過人,還有豐富的從軍從政經驗。

“我早有此意!”劉承祐點了點頭。

見狀,李榖順勢向劉承祐請道:“不過若要落實,還需殿下支持。”

“講。”

“時下田畝廢棄甚多,又有流民供用,土地民力不是問題。夏收之後,當輪作粟米,但種子、耕具則分爲稀缺。希望殿下能撥下一部分錢糧,用以購置。另外,在欒城繳獲的那些牛......”

“你是早就在打那些繳獲的主意了吧!”劉承祐打斷他。

李榖拱了拱手,露出一抹笑容。

想了想,劉承祐說道:“回真定後,我自當撥發一部分。耕具,此前收攏有大量廢壞的兵器,可尋鐵匠熔鍊打造。至於耕牛,你要多少?”

得到劉承祐的反饋,李榖眉色漸喜,心中默默估算了一陣,擡頭說道:“流民愉七萬,安置各地,下官欲以八十戶共用一牛,不消多,只求得牛兩百頭即可!”

李榖,確實是個幹臣。劉承祐聞之,也默算了一下,爾後眉毛揚了揚:“以一戶六口算,按照你的說法,百五十頭牛足用,是如何得出兩百頭的?”

“這......”李榖有些詫異,哪裡想到劉承祐數算竟然這麼快,略顯尷尬,立刻解釋道:“這只是下官粗算,且流民不是足戶足口,是故——”

“好了!”劉承祐卻是擺了擺手,打斷他:“孤與你,牛百八十頭。繳獲雖不少,除截留用以河北,還得送到東京。中原各州,經過契丹人的搜刮,亟需支持啊!”

劉承祐此時的語氣與眼神,就差標明“憂國憂民”四個大字了。李榖也是心有所感,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是。”

“對了,屯田收成,官民分配,尚需殿下釐定!”

“嗯?”劉承祐琢磨了下,問:“你覺得呢?”

“官七民三如何?”李榖說道。

“是不是,太多了......”劉承祐不由摸起了下巴,眼神斜着李榖。沒想到,他的考慮這麼狠,按照這個比例,可想而知,那些屯民被壓榨成什麼樣子。

李榖卻說:“土地、耕牛、鋤具乃至種子都由官府提供,這個分配法,並無不妥!”

劉承祐想了想,貌似也有道理。

“殿下仁慈,待一切穩定,可逐年逐步減免便是!”李榖又道。

聽他這麼說,劉承祐的腦中,已然恍過一整套讓屯民心甘情願接受剝削的政策了......

“那就這樣吧,屯田之事,由你全權負責,之後擬個章程,提交與我!”劉承祐說。

“是!”

交待完,劉承祐也有些感慨。每到亂世,屯田總是一個“大殺器”,從未過時,屢試不爽。

“到其他地方轉轉!”

附近,有數頃之地的麥田,望着那一車車金燦燦的麥穗被拉至鄉里的打穀場,劉承祐從未有像此刻這般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396章 天花板第397章 指點第112章 整風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29章 叔父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45章 了結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207章 還京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08章 井陘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51章 凋零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19章 幸西京第50章 喜訊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328章 默認第117章 機會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42章 難得積極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11章 大典日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66章 兄弟之國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811章 歸來第47章 陶谷自薦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18章 商賈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56章 是非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1章 大敗蜀軍第2章 王、鄭二公第92章 兩京並重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37章 整編事第178章 會獵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56章 腹心之談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89章 威壓王帥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42章 嶺南在望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91章 王峻驕狂第340章 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