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瀛州

冀北之地,河流縱橫,水脈發達,滹沱河作爲其中一條主幹水脈,在軍事、經濟上具有極大的價值。原本的歷史上,自後晉起,經漢、周,直至趙宋,在這條水脈流域內,契丹與中國之間發生了太多的戰爭。

滹沱河源於代地,南流折返,切穿太行,歸於河北。地處河北腹地,而每有戰事,契丹鐵騎卻總能飲馬此河。

縱觀澶淵之盟前二十多年的宋遼戰爭,能夠很直觀地發現,除了兩次北伐,基本都是遼軍在自家國境內作戰。即便是兩次北伐,失敗之後,在遼軍進行“反攻倒算”的時候,也是長驅直入,直下冀中。敵騎突入腹地,如入無人之境,而宋軍毫無辦法,只能被動挨打。

而所建的河北三關(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形同虛設,相比於在軍事上防禦遏制遼軍,貌似作爲一個界關劃定國界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幽燕失於敵手,沒有燕山關隘的阻隔,南國的北境邊防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失去了幽燕屏障的中原,在面對北侮之時將如何被動,契丹與晉之間的戰爭已經明明白白地展現出來了。不過,即便晉國被滅了,中原河北軍民的感觸仍舊不夠深刻,在大部分人看來,契丹滅晉是皇帝昏聵、庸臣當權而致國家疲弱,非戰之罪。

在沒有體驗到幾十年不變的屈辱,那種被人騎在頭上拉*,被遼軍鐵蹄將脊樑踩彎,被肆意打草谷、掠財貨的無奈與辛酸。在屈辱與苦痛還沒有痛徹心扉之前,中原河北士民還沒有患上“恐遼症”,並不能想象得到“燕雲十六州”幾個字究竟有多沉重。

不過眼下,在瀛州,郭榮似乎察覺到了。他彷彿明白了劉承祐爲何會一反常態,一意孤行,甚至不惜一切地去賭一把。

他奉劉承祐之命,到瀛州勞軍視察。耳聽總歸不如眼見,郭榮自然是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人,順着滹沱河下游向東北巡視,縱觀這一路的平原坦途,郭榮的眉頭皺得深沉。

據何福進所說,這一路坦途,可直達白溝、拒馬河一帶,而那裡距離幽州也不過百里。敵南下易,我北上南,親自走了一遭後,這是郭榮最深的體會。

水岸邊,設有幾座烽火臺,這是何福進到任後,親自都建的,物力不足,人力孱弱,時間不夠,只向北三十里修了四座。不求其他,只求倘有敵騎來襲,能及時得到警訊,提早反應。

在最北邊的一座烽火臺前,駐馬岸邊,奔流向北的水流,郭榮突發感慨:“這滹沱河水,當真如其名,呼嘯滂沱,端是洶涌!”

陽光下的滹沱河水,閃着粼粼波光,湍急異常,一浪一浪打在灘塗,如同一頭猛獸一般,仿欲噬人。郭榮的心境似乎受其影響,嚴肅的面龐上,很有些顧慮之情。

瀛州防禦使何福進此時在旁作陪,老將灰髮白鬚,猶能上得馬,拉得弓,一身甲具,坐於馬背,按劍直身。聞得郭榮感慨,隨口附和了一句:“此水本就以急流聞名!”

眉頭皺起,郭榮神情間的憂慮色更重了:“瀛州都如此,而況於深州。以此水眼下的兇惡程度,堪憂啊!”

滹沱水出山之後,流經真定向東,過深州,在饒陽一帶有一次分流,一道南向入大河北流,一道北向走瀛州河間。以此河水性湍悍,而沿途土疏善崩之故,沿河下游壅決無常,常有水患,以深州最爲嚴重,這是出了名的。故分流後,到河間附近,水勢仍舊如此湍急,郭榮下意識地便擔心起深州的情況。

這等事,何福進顯然沒有太多感觸,看了郭榮一眼,說道:“水流之患,終是小患,胡虜鐵騎,纔是大患!”

不由看了何福進一眼,雖然對他這話並不認同,郭榮卻也沒有辯駁的意思。以如今的國情,天下安定尚屬奢求,哪有閒情關注水患,遑論治理。況且,縱使有心,又哪有力?

收起心思,郭榮指着北面,問:“任丘是什麼情況?”

瀛、莫二州,同屬“燕雲十六州”,割遼期間都在遼南京道轄下。瀛州西接深州,東連滄州,北邊就是莫州。而任丘則是莫州的州治,距離河間城並不算遠,只得六十來裡,是近在眼前的鄰居,兩城之間沒什麼阻礙。

何福進上任瀛州,奪取了河間,卻未繼續向北。此時聞問,向郭榮說道:“復奪河間後,莫州曾有遼將率兵南來,爲我擊退。據察,敵驅民南下後,任丘城中尚有數百奚騎,時時南下襲擾,彼輩戰力雖不如契丹族兵,卻也不甚其煩!”

指着側後方的烽火臺:“爲了建這幾座烽火臺,瀛州付出了上白名士卒的傷亡,百姓的死傷則更多了!”

何福進話得很平靜,郭榮卻能聽出其背後的不容易,望着老將,鄭重地行了個禮:“老將軍辛苦了!”

“我苦什麼?能苦過那些死傷的將士,罹難的百姓?”老將鬍子一吹,甕聲說道。

何福進語氣有些衝,郭榮討了個沒趣,不過倒不以爲意,陪着露出一抹笑容。見何福進冷着眼瞧向北方,輕輕地說道:“遲早,我們能奪回莫州,奪回幽燕!”

聞言,何福進去不由笑出了聲,嗤笑,搖着頭:“你們這些後生,幽州豈是那麼容易奪回的?”

郭榮仍舊一副謙恭的模樣,並未爭辯,有些事情,光靠嘴是沒用的。不過心中,對何福進的評價倒高了許多,這樣一個老將,僅作一防禦使,太過浪費了。

“郭都虞侯,這河也巡,城也看了。此地離任丘太近,不安全,還是回去吧!”這個時候,何福進突然道。

“有勞老將軍作陪了!”見狀,郭榮仍舊擺着低姿態,對他道:“我們這便回河間吧!”

河間城,舊名武垣,如其名,在兩河之間。城是大城,只可惜四面孤立,無險可依,非戰守之地。何福進到任後,將百姓大多遷於南邊的樂壽縣安置,後續收攏的流民也俱做此處置,而自領兵駐守,以作防扼。

故,此時郭榮巡視的河間城,有些冷清。

方歸城不久,北邊起了狼煙,有胡寇來犯。伴隨着的,是耶律阮稱帝的消息。

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章 臺懷之事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790章 憂勞第1761章 新問題第1736章 試炮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89章 破財贖罪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30章 湖湘之治第49章 求援第43章 “梳理”、“優化”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98章 追捕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84章 教訓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62章 禍福之間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41章 劉信遭貶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8章 殿議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84章 虛了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2章 方略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06章 誘惑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97章 怪圈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30章 陳橋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296章 缺人了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53章 兵臨刪丹這纔是感言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751章 結束了第70章 大禮第52章 幽燕變故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完結感言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