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

垂拱殿內,一聲沉重的嘆息,帶着些許的感傷,縈繞於樑柱之間。劉暘、劉煦兩兄弟以及石熙載候在御前,劉皇帝擡眼,面色很快恢復平靜,伸手指示道:“你代朕,也代朝廷,去送送滎國公,以表哀思!”

這話是對劉煦說的,又扭頭瞧向石熙載,吩咐道:“擬詔,滎國公盡忠王事二十餘年,丹心赤誠,天不假年,薨於任上,廢朝三日,以彰追懷。你親自擬寫一份神道碑文……”

“是!”二人拱手應命。

顯然,乾祐二十四功臣再去一人,這一回,乃是滎國公史弘肇。對此,劉皇帝已然能平和看待,見得多了,也就習慣了,而自太后崩後,能讓劉皇帝再哀慟悲傷的事情也不多了……

劉皇帝與史弘肇之間的關係,是逐漸從矛盾走向統一,劉皇帝對他的態度,也是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早年的時候,因看不慣史弘肇的跋扈作風,劉皇帝很是厭惡,甚至因爲他影響到自己的帝位而動過殺心。

對史弘肇而言,比較幸運的是,做了一段時間的工具人,並且,在乾祐大時代的浪潮之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最終與劉皇帝君臣相宜,成就一世功名。

史弘肇受猜忌的原因,在於他曾是掌握軍權甚至干涉朝政的武夫,但也正因爲他只是個武夫,纔沒有似楊、蘇、王幾位開國元勳那般境遇坎坷。

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史弘肇無保留地向劉皇帝臣服了,對於朝廷也足夠忠誠,哪怕一定程度上他並沒有什麼機會背反叛逆。

二十多年下來,史弘肇的履歷也可以用“勞模”來形容了,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坐鎮地方。

並且,除了三年的西京留守,已經兩年休養之外,其餘時間,全都待在條件艱苦的地方,爲大漢西陲的安寧做着不那麼耀眼卻深沉紮實的貢獻。即便在洛陽任職時,也不是舒舒服服的,三年的時間,得罪了大量的舊貴族勳臣。

靈州十年,西脅甘肅,東制夏綏,掌控着河西要口,像一根鐵楔深深地釘在西北,守土御邊,作爲西北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恰如西北擎天之一柱,也爲大漢西進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蘭州六年,在褒國公王景西拓的基礎上,鞏固新復之領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爲朝廷持續消化隴右地區保駕護航。

可以說,史弘肇把他的後半生,都投入到了對大漢西北邊陲的維護與鞏固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也是他能夠位列二十四臣最主要的原因,可不只因爲他的資歷。

因此,蓋棺定論史弘肇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也值得銘記的一生。

於是,在一系列哀榮追贈的基礎上,劉皇帝再度下詔,令榆林道官府,於靈州立一座滎公廟,以供後人銘記祭奠。

厚此薄彼是不可取的,於是其他已故功臣的立廟也提上日程,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資格。經過考量,先決定給高行周、王樸、王景、範質四人。

不過,大漢的功臣閣,也要正式修建了,並着畫師繪像,就建在西京洛陽。

……

“臣李處耘叩見陛下!”

李處耘入殿覲見時,劉皇帝正同劉暘講述着當年他與史弘肇之間的故事。

“平身!”

得知滎國公靈柩過西京之事,李處耘自然也發表了一番感言,顯得十分遺憾。

看着他,劉皇帝則淡定地問道:“卿來得正好,滎公辭世,蘭州軍務卻不可廢弛,卿以爲,何人可擔當隴右之任!”

聞問,李處耘稍微意外了下,也就沉下心來,一邊思考着,一邊說道:“西北四道,仍處於由亂歸治的過程中,鎮守之人,當智勇兼備,同時,需要熟悉西北軍情風俗,最好由西北邊將中選拔……”

“嗯,有理!”聽其言,劉皇帝頷首,直接問:“李卿屬意何人?”

下意識地注意着劉皇帝的表情,李處耘沉吟了會兒,道:“蘭州指使曹翰,多謀善戰,戰功卓著,又從滎公鎮守隴右多年,可委以重任!”

李處耘“就近”做了個選擇,不過,劉皇帝則直接批駁道:“曹翰貪財貨而好殺戮,這些年收到關於他的彈劾可是不少了,以一州一軍付之,尤需時時敲打叮囑,何況一道。以其鎮隴右,以其手段作風,恐怕生事端!”

對此,李處耘是有些不解的,在他看來,以曹翰的能力,鎮守隴右是綽綽有餘的,至於其缺陷,完全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不過,劉皇帝既然否了,他又在腦中搜索着合適人選,舉薦道:“夏州指揮使崔翰勇而有謀,領兵多年,素得軍心,歷任延、夏,已達十載,可安隴右!”

聞之,劉皇帝又道:“崔翰雖富勇略,卻短察時機之變化,讓他支持大局,恐生錯漏……”

“不過,崔翰都在西北十年了啊,也該有所調整了!”

見劉皇帝又否了自己的舉薦,李處耘的眉頭都皺了起來,他不由懷疑,是不是皇帝以此來表示對自己的不滿。

這自然是李處耘有些想多了。一個曹翰,一個崔翰,兩個人同樣都有勇有謀,不過爲人以及處事風格卻是完全相反。曹翰貪婪好殺,崔翰則輕財樂施。

但是,如果要從中選一個人主隴右的話,劉皇帝更傾向曹翰,因爲河隴地區,需要狠角色。從史弘肇到王彥升、郭進,哪怕是王景,這些人可沒有一個是善茬。

而曹翰爲人所詬病的貪財這一點,則是他表現得很坦蕩,從不避諱此點,沒有引得劉皇帝的惡感,反而覺得他真性情。只要一不侵官資,二不犯民財,三不觸刑法,就無傷大雅。

而不用曹翰,最主要的原因則在於,他是郭威、柴榮帶出來的人……

西北已經有個楊廷璋了,再以曹翰主隴右道軍事,怎麼看,都是不合理的。

李處耘不明白劉皇帝的想法,因此又琢磨了好一會兒,再度提議:“靈州指揮使康再遇如何?”

簡潔明瞭的提議,對此,劉皇帝的迴應同樣乾淨利落:“可!”

於是,繼史弘肇鎮守隴右的人選,就這麼出來了。

第14章 武夫軍閥第2章 王、鄭二公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95章 遼帝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68章 湖南亂第351章 南粵,危!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480章 “新對策”第323章 鬥法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7章 輕取江陵1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55章 拉開序幕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80章 饒樂國第35章 唐將空談第481章 行宮第91章 作別西行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287章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61章 南北之爭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84章 滅佛伊始第201章 捐資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345章 剝削者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5章 李史合謀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27章 冬至宴3第95章 掘地求生第89章 威壓王帥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84章 虛了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7章 西京風波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85章 賜宴第75章 恩威齊下第384章 反響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251章 壽國公第134章 回府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401章 老郭威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396章 天花板第497章 重拾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772章 處置第150章 蜀亡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94章 減稅難第47章 應對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