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再添兩道

奉命還朝奏捷,陳述大理軍情的,乃是西南行營都虞侯李守節。離當年被劉皇帝外放出京,已有些年頭了,並且一待就是數年,在王全斌麾下,也趕上了此次南征,在東路軍中,立了些功勞。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見到身邊出去的人攜功業返回,劉皇帝的心中也有幾分歡喜。特地賜御酒,並讓他坐下彙報。

李守節也是而立之年了,不復當初的年輕,但比起過去,也更加沉穩。與他爹辰陽侯所不同的是,此人就如其名,是個恭謹守規矩的人。

“......王都帥領軍南下,直逼鄯善,沿途所過,望風而降,大軍在突破幾道敵軍阻礙後,順利抵達鄯善府城。此地乃大理中部重鎮,其君臣集結三萬餘烏合之衆,意圖據城頑抗。

鄯善城垣不似羊苴咩城那般堅固,地形險惡,我軍有必克的信心。不過,遵從朝廷招撫的政策意志,王都帥遣使招降,爲其所拒絕。

爲減少攻城傷亡,我軍花費二十日,對鄯善進行包圍,切斷交通,阻敵支援(雖然那個時候大理已經沒有什麼援軍了),隔絕消息,使其淪爲孤城,並補給軍需,打造重械。

一切準備就緒後,自十月二十五日起,我軍向鄯善城發起了連續十日的進攻。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鄯善守軍死傷慘重,城郭搖搖欲墜,城中守軍士氣也日漸衰落,我軍傷亡,則控制在兩千人以內。

外無援軍,內缺軍需,士卒混亂,士氣低落,窮途末路之際,再遣投降官吏勸降,迫於內外窘迫形勢,大理君臣終於決定出降!

另外,大理國王段思聰在被圍之後,病情加劇,於十一月三日病逝於城中。其子段素順匆忙繼位,因而選擇投降歸順......”

聽完李守節的彙報,劉皇帝臉上的笑意更濃了,說道:“王全斌用兵,卻是越發老道了!”

綜其敘述,可以看出,在鄯善之戰中,漢軍進展,還算順利,拖得時間雖長,難度卻不大,並且控制着傷亡。

這與前面的戰鬥,完全是兩種風格。開戰之初,王全斌求速度,求效率,不惜涉險,深入不毛,穿越絕地,並且強打羊苴咩城。那個時候,在破城的過程中,也是毫不吝惜代價,不顧傷亡,攻勢之猛烈,就如秋風橫掃落葉一般,氣勢十足。

結果就是,羊苴咩城破,而西路軍傷亡過半。等到打鄯善城,在戰局明朗,勝勢奠定的局面下,王全斌又一改此前的強悍風格,轉而求穩,穩紮穩打,顧惜傷亡,政治、軍事攻勢齊下,以不大的代價,成功拿下鄯善,收俘虜大理君臣,也撲滅大理最後一支反抗力量。

“鄯善城既下,那麼大理國內,當再無可阻王師的力量了!一舉收取西南之地,指日可待!”劉皇帝頷首道。

李守節拱手說:“大理君臣出降之後,王都帥已分遣將士,進佔大理南部,與廣南西道的軍隊,配合進剿餘孽不臣,爭取在今年之內,全取大理舊地,於開寶七年上元節,向陛下與朝廷,再奏喜訊,以賀佳節!”

“好!”對此,劉皇帝不能更滿意了,看着李守節,繼續問道:“那段素順呢?”

“回陛下,段素順及其王族、大臣,暫時拘押於鄯善,聽候朝廷制詔。王都帥有意,待大理徹底平定,將彼等押送還朝,獻俘於宮闕!”李守節答道。

“大理戰事既定,既遂朕願,也減朝廷一大負擔!”劉皇帝道。

別看南征大理從發兵到現在也還不足半年時間,但在這半年的時間內,朝廷付出的代價可着實不小。

入大理境內的作戰部隊、輔卒、民夫加起來,也不超過十萬人,但在其背後,爲此戰後勤支持的各類人員,加起來也有近二十萬人,其中僅開道修路最多的時候就投入了十萬民力。

至於軍需之損耗,那就更是個海量的數字了,僅軍費一項,不提財政司撥款,川蜀三道開寶六年的秋稅,可都用在上面了。至於糧秣的消耗,戰前儲備軍糧近四十萬石,也消耗了個乾淨......

“派人去政事堂,把虞國公與趙普、李業喚來,好好商量一番之後的安排,也該拿出一些具體的善後措施了!”稍作思考,劉皇帝吩咐着。

“是!”

很快,政事堂的主要領導們奉詔前來,共同商討對大理善後諸事。這並不是一個難題,早在羊苴咩城破,取得重大突破後,對此事就有所構思了,一些舉措,皇帝、太子及宰臣們也有所討論。

因此,真到落實階段,討論出臺也沒有多少爭端。基本上,是以趙普兩個月前提出的綏靖意見爲基礎,加以完善。

土司制推行大理全境,這是基礎,也收納當地大大小小部族,使其臣服最有力的武器。在這個前提下,在主要城市,卻也要加強朝廷的統治,直接委派官員進行治理,比如羊苴咩城、建昌、弄棟以及鄯善等地區。羊苴咩城,更名爲天興府。

至於大理王室,悉數內遷。懷柔歸懷柔,但按照劉皇帝意志,消除其影響還來不及,又怎麼會想着借其影響去安撫大理?

似董、高、楊等原大理的上層貴族,也是一家不留,全部外遷,這同樣是劉皇帝的行事風格,對江浙豪族都不手軟,何況於這些西南土豪。同時,也只有在當下,趁着大軍壓境,經得起折騰的時候,方便動手,快刀處置而不用拖泥帶水。

同時,拿下大理之後,在西南地區,行政區劃,也要有所改變了,新納的地盤,可一點都不小。

哪怕沒有劉皇帝發話,坐看魏仁溥、趙普發揮,他們的意見也比較統一,在大理舊地的基礎上設置一道,並且析出一部分,併入廣南西道,以及同川南一部、黔中地區合併,再設一道。很是清晰,這就是川、貴、滇三省......

大理舊地新設的一道,自然不能再叫大理了,劉皇帝直定名雲南,加上黔中道,大漢在安南的基礎上,又增兩道了。

雲南的第一任行政長官,魏仁溥擬提的人選,也令人意外,滄州知府全師雄。這是孟蜀降臣,自歸順朝廷後,仕途是穩穩上升,是降臣中境遇比較好的,升職的速度並不算快,但確實是被朝廷所接納了。

在滄州府任上也多年了,如今,一舉被提爲雲南道布政使,則又是一種突破,這也從側面象徵着,川蜀地區徹底融入大漢的統治秩序之下,當地的人才,也將爲朝廷所發覺錄用。

至於駐軍,短時間內,會留駐大量軍隊,之後再根據實際形勢,逐漸削減,效仿安南事。安南道那邊,自從平定之後,到現在,南征的軍隊還沒有撤完,輪戍制大抵要到開寶七年,才能正式落實鋪開。

王全斌,劉皇帝打算將其召回,雲南軍事,則交給王仁贍。

討論完畢,垂拱殿內,逐漸安靜了下來,自太子以下,沒人敢貿然出聲打破之,只因爲劉皇帝一臉沉吟狀,在認真思考着什麼。

良久,劉皇帝擡頭,輕笑道:“自開寶年來,朝廷大大小小也打了些仗,取得了不少戰果,對於有功人員,也未有正式的爵祿封賜。

這樣,政事堂、樞密院、兵部,對這些年於文治武功上有突出表現的將吏做一個統計,列述功績,朕當論功賜爵!”

“是!”

劉皇帝此言落,在場的幾名大臣,臉色都有所動容,快六年過去了,劉皇帝沒有賜下任何一個爵位,剝奪、收回的例子倒有幾個。

顯然,這個消息一傳出,恐怕又是一場風波了。可以想見,此番賜爵的規模,遠遠不會如開寶大典那次大,但也正是這樣,爭端恐怕還要更激烈些。

劉皇帝對大漢爵位的擡升,隨着時間的推移,效果也越來越明顯了。

第71章 北齊鎮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6章 遺奏十條第31章 進軍令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62章 薨逝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97章 怪圈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9章 求援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81章 內外變動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90章 老將可用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41章 父子關係世宗篇47 封禪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338章 爭執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497章 重拾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67章 請辭第149章 降表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54章 繼續忽悠世宗篇47 封禪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474章 立場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740章 農民苦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99章 又窮了第357章 中秋御宴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18章 商賈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52章 對峙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