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全線動員

將入暮秋,身處塞上,相比中原,天氣已然冷多了,讓習慣了中原氣候劉皇帝很是不適。在等候耶律璟回覆的這段時間內,劉皇帝也沒閒着,將大同府北部的疆防巡視了個遍,步行乘馬,走了數百里的路,直到王昭遠出使歸來。

背靠長城,行營臨水而設,空間寬闊的御帳內,生着兩座火爐,用的也都是產自河東的上好石炭。這些年,大漢官府民間,對於石炭的開發使用也成規模了,在取暖方面,石炭比起需要燒製的木炭,有太多優越性。當然,一般的平民百姓,還是少有用上的。

劉皇帝呢,盤腿坐在鋪了兩層棉絮的榻上,他是畏寒的本能犯了,哪怕保暖措施到位,兩隻寒腿也不時感覺到一絲隱痛。

聽完王昭遠的彙報,劉皇帝說道:“聽你所言,遼主對朕的邀請,態度表現很積極?”

“回陛下!確是如此!”王昭遠應道:“聞陛下之邀,遼主很感興趣,其言與陛下神交已久,沒有多少猶豫商討,便答覆!如今,契丹殿帳已然起行赴約,臣先行返回稟報!”

“神交已久?”劉皇帝呢喃了一句,臉上露出一點似笑非笑的表情,悠悠道:“朕看,用深惡痛絕,要更合適些吧!”

“應邀便好,也不枉費朕在此做這番表情!”劉皇帝說道。

隨侍帳中的趙匡胤忍不住開口問王昭遠:“遼主隨駕有多少兵馬?”

看了趙匡胤一眼,王昭遠又望向劉皇帝,得到肯定的迴應後,說道:“具體人衆,難以確定,但以臣粗略所觀,當有三四萬之衆!”

聞言,在場之人頓時都臉色微沉,這個數量的軍隊,不論對大漢還是遼國而言,都堪稱戰略級別的軍事力量的。對遼國而言,更屬必然,皇帝的宿衛親軍,能是弱旅。

而耶律璟若是率領這樣一支隊伍前來赴約,那劉皇帝這邊,可就要多幾分慎重。當然,對於大漢而言,哪怕是十萬遼軍,也不足爲懼,顧慮得只是眼下劉皇帝身邊的護衛力量不足。

隨行宿衛、禁軍,哪怕把奉義軍全軍帶上,也就兩萬餘軍。這樣的情況,貿然赴約,皇帝的安危如何保障,這可是擺在任何事務之前的問題。

因此,在場的大臣們,表情則能不嚴肅。只掃視一圈,劉皇帝也能看出他們的顧慮,因而瞧向王昭遠,道:“王卿使命歸來,來回奔波近千里,頗爲辛苦,暫且下去,略事休息!”

“臣告退!”王昭遠也是老臣了,老胳膊老腿,經過這番折騰,臉上的疲憊之情幾乎難以掩飾,因此恭敬拜退。

待其退下,劉皇帝瞧向趙匡胤以及李處耘,問:“趙卿還是不贊同出塞會面?”

聞問,趙匡胤也不做遮掩,肯定地應道:“正是!陛下萬金之體,家國社稷之所繫,臣還是認爲,不當涉險。倘有差池,臣等萬死難贖其罪!”

對於劉皇帝出塞之事,隨行公卿大臣,大多都保留意見,不怎麼贊同,原因也就是那一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劉皇帝的安危最重要。

“沒有這麼嚴重!”聞之,劉皇帝擺了擺手:“此事,是朕發起的,如今遼主也應了,朕豈有再改口爽約的道理,否則豈不爲天下笑?再者,也非深入草原,卿等過慮了!”

“陛下,實不可輕慢疏忽啊!”李處耘在旁,也開口道:“遼主率數萬之衆而來,倘若佗生歹心,身處塞外,護衛不足,如何拒之!”

“卿等的忠誠顧慮,朕感謝之,不過,千軍萬馬都闖過了,這點陣仗,不足爲憚!再者,朕身邊有爾等將士忠心護衛,豈能爲契丹人所懾,唯唯諾諾,瞻前顧後,朕不爲也!”劉皇帝這樣表示。

聞之,趙匡胤立刻起身,拱手道:“臣自當誓死護駕!”

他這一表態,在座的羅彥瓌、劉廷翰、藥繼能等將領,也都爭先起身,以表忠誠。雖然知道,這其中不乏刻意表現,但劉皇帝還是很滿意的。

“赴約與否,不必再做爭議了!”劉皇帝擺手道:“或許此一次,將是朕最後一次踏足塞外了!”

見劉皇帝這麼說,趙匡胤緊接着說道:“倘若此,那陛下的安危也必須得到保障,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李處耘也建議道:“時下行營兵力不足,當自邊軍抽調戍卒,以充實護衛力量!”

雖然態度強硬而堅決,但對於自身的安危,劉皇帝還是很重視的,因此,說道:“如卿等顧慮,必要的防備還是該有的!遼主既盛兵而來,朕自當迴應之,聲勢上也不能落了下風!”

看着劉廷翰,劉皇帝問道:“臨時調集軍隊,來得及嗎?可曾方便?需要多少時間?”

對此,劉廷翰實則早就在心底琢磨開了,此時聞之,早有準備之下,乾脆地應道:“奉義軍可就近集結,西面保寧、寧遠,南面永寧軍,東面天成軍,可輕騎而來,三日足有,臣有把握,調集兩萬步騎!”

“如此加上宿衛禁軍,合三萬之衆,足可保障聖駕完全!”負責行營部署的羅彥瓌開口道。

“這是這樣一來,各地的駐守可就空虛了!”劉皇帝凝眉道。

“因此,在調動兵馬的同時,還當發令,讓山陽諸軍鎮守戒嚴,提高警惕,加強戰備,做好隨時戰鬥,應對突發情況!”趙匡胤提醒道。

劉皇帝微微頷首,也果斷做出決定,道:“就這樣辦!”

看着劉廷翰與羅彥瓌,吩咐道:“兵力調動、整訓安排,就交由二卿操持了!九月五日,朕要會見遼主於白水濼!另外,絕不能墮我大漢軍威!”

劉皇帝語氣一嚴肅,沒有人敢怠慢,本就態度嚴肅的二將,心中則更添幾分慎重與緊迫感。

衆人退下,劉暘留了下來。大概知道他要說什麼,劉皇帝沒等他開口,直接道:“你就不用陪朕一起去,留守雲中!”

“兒願同往!”劉暘表情鄭重,拱手道。

“你去做什麼!”劉皇帝眼睛一瞪:“好好給朕在後方守着!”

“可是------”

劉暘再度張嘴,立刻被劉皇帝打斷:“沒有可是,你想違背朕的命令嗎?”

當劉皇帝露出這種態度時,劉暘也實在沒什麼反抗的底氣了。不過,注意到他關切的眼神,劉皇帝語氣一緩,說道:“我此去,一時興起,雖然可作充足準備,但豈能保證萬全。倘若有什麼意外,你這個太子,可就是我最紮實的後盾了!”

這話,劉皇帝可謂推心置腹了。見狀,劉暘嘆息一聲,不得不俯首聽命。劉皇帝就是這樣,萬事往壞了想,做最充分的準備。

雖然,他並不認爲此去有太高的風險,但也要考慮好退路,這也是爲帝國負責。劉暘都不打算帶來,隨行的皇子之中,也只帶上趙國公劉昉,至於隨駕四妃,也只帶上了耶律妃。高、折、郭三妃固請從之,被劉皇帝強行留在雲中。

隨着一道道軍令飛馬發出,以山陽爲主的北疆邊軍整個都動員起來了,收到召令的騎軍,迅速向焦山口集結而來,其餘戍卒也在各自長官的率領下戒備起來。

一時間之間,整條山陽防線,都進入了一種緊張的戰備狀態,這樣大的動靜,還是這十年以來的頭一次。

不明情由的人,見到這樣的陣仗,都認爲漢遼之間,又要開戰了。如此大張旗鼓,也有對遼軍進行震懾的意圖,這裡的動靜顯然也是瞞不了契丹人的。事實上,這樣緊急的一場大調動,也是對邊軍素質的一次全面檢驗,在這樣近乎實戰的準備中,也最能體現素質,看出問題。

而在劉皇帝這邊緊鑼密鼓之際,西來的遼軍行營中,自然也少不了爭議......

第179章 長教訓第13章 考校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410章 剋制第12章 大朝會第81章 內外變動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59章 明貶實升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52章 聯姻第365章 看衰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39章 濮州案(2)第104章 在真定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285章 家務事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50章 喜訊第412章 二王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81章 兩日而克第89章 談話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4章 大論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98章 追捕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36章 虒亭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368章 榮寵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03章 郭王會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474章 立場第444章 揣測者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79章 長教訓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半島史話·桓王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327章 派系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99章 兩個人才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27章 皇城司第52章 聯姻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9章 王峻歸來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257章 上京叛亂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41章 小風波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742章 漠北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