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

暮秋時節,草木枯黃,在這塞北,天地則更顯曠遠開闊。一聲高昂的鷹啼,刺破穹宇,蒼鷹奮翅,在上空翱翔幾許,鷹目犀利而敏銳,洞察着廣袤的原野。

或許是遊累了,又或是發現了目標一般,振翅而下,如離弦之箭一般,直撲白水濼畔那支聲勢浩大的軍隊。臨近軍前,驟然減速,而後穩穩地落在鷹奴的粗壯結實的手臂上,而後便收斂起了所有的鋒芒。

白水濼畔,數萬遼軍已然擺開了陣勢,呈禦敵狀態,戰騎林立,旌旄飄揚,一片默然,釋放出一種令人心悸的氣勢,將遼軍精悍風貌展現的淋漓盡致。

作爲中心,遼帝耶律璟也身着戎裝,座下高頭大馬,也把他近幾年來最好的精神面貌給展現出來了。極目遠眺,伸手吩咐了句:“派人過去!”

很快,蕭護思在幾名騎士的護衛下,朝着對面奔去,在這曠野之中,五六名騎士,顯得那樣渺小。

而隔着數裡開外,作爲應對,三萬餘漢軍,同樣擺開陣勢,刀槍如林,軍勢雄壯。步騎結合,兩翼各有漢騎遊弋徘徊,踢踏之聲隆隆不絕。

如若論軍陣之嚴密,實則遠未到漢軍巔峰,畢竟這支軍隊,屬於臨時拼湊而成,沒有經過太長時間的搭配操練。但也就是當下漢軍的基本素質擺在這裡,臨時整備的軍隊,仍舊展露出一種強悍無匹的姿態。

自上而下,所有將士,都鼓足了精神,此前,羅彥瓌、劉廷翰二將已然將嚴令層層下達,此行既是爲護衛天子,也是向契丹人展現大漢雄風。

白水濼處在盆地當中,東西南三面多山,視野開闊,選這麼個地方,雙方都可接受。南北隔空對望,周邊生活着的部族、漢民、商旅,在兩軍的陣勢之下,都瑟瑟發抖的。若非前諭在先,只怕早就人走畜散。

劉皇帝還是乘坐鑾駕的,站在車駕上,同樣一副眺望的姿態,雖然隔得甚遠,且視野有限,但遼軍的氣勢他也感受到了。

“看來,這十年間,遼國的軍隊建設,並沒有懈怠啊!”劉皇帝感慨了一句,語氣略顯沉重。

“趙卿,以你之見,要消滅對面這支遼軍,需要多少兵馬?”

隨行的大臣中,基本以趙匡胤的地位最高了,他也得以隨侍駕側。聞問,他認真地考慮了下,保守地答道:“我軍與遼軍,已然十載未曾大戰,過去的戰例已無法參照。以臣淺見,正面對敵,五萬精騎或可破之,如欲行殲滅,還需倍之!”

“卿所言,是否太過保守了?”劉皇帝聽了,似乎有點不滿意,說道:“以大漢鐵騎之雄,甲冑之堅,器械之利,還要投入如此多的人馬?”

趙匡胤平靜地道:“我軍騎軍,雖則操訓練多年,且裝備日益精良,然久未經戰陣,也少騎兵會戰的經驗。契丹終究是馬背上的民族,縱橫塞外,多有圍獵征戰,實不可小覷!”

如果說劉皇帝對趙匡胤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除了“拉幫結派”的嫌疑之外,就是這識略方面的事情了,年紀越大,也越來越保守了。

這種情緒,劉皇帝儘量不表現出來,不過仍舊感慨道:“如卿之言,十萬鐵騎,朕就是把全國的騎兵都集結起來,只怕也不夠吧!倘若真是如此,談何滅遼,談何長驅大漠?”

這十年來,大漢軍隊,對於騎兵的偏重是肉眼可見的,財政方面,在馬政上的投入也是持續不斷的。到如今,官民之中,各類馬匹的數量已然可觀,禁騎、邊騎的武備訓練,也一直沒有間斷過。

即便如此,綜大漢全國全軍,所有的騎兵加起來,也遠不足十萬,刨除一些水分,真正可供機動調動,投入到北方戰場的,則更少了。此前李處耘在任時,就曾做個彙報,如果要組織一支全部由騎兵組成的軍隊北伐,僅能夠保證六萬人,還得從各處抽調。

培養一名騎兵的代價,實在太過高昂,這不是一人一馬結合在一起就完事的,僅騎士與戰馬的選拔條件,就不是一般軍隊能夠比擬的,更不用說裝備、訓練、食料等方面的消耗了。

由於在此項上的花費巨大,已經給朝廷財政造成了巨大負擔,朝中也是不免非議的,只是,倒沒人敢上書反對在騎軍上的建設投入,但現實的情況卻是無法更改的。

因此,當聽趙匡胤的意思,十萬鐵騎才能殲滅對面的三四萬軍,劉皇帝怎麼能沒有意見。按他的預期,縱然做不到一漢當五胡,一當三、一當二的標準總是要達到的。

而面對劉皇帝的反問,趙匡胤也不由得沉默了一下,終於說道:“漢軍對遼的長處與優勢,還在於鋒銳軍陣,還在於步騎結合!”

“然若囿於此道,能夠縱橫塞外,實現滅遼的目標嗎?”劉皇帝道。

趙匡胤應道:“如此前所議,欲出塞,除騎兵之外,當給所有步卒配驢馬,以彌補機動之不足!”

“也只有如此了!”劉皇帝臉上終於露出了點認同的表情。

事實上,這也是劉皇帝與樞密、將帥們討論的結果,培養一名合格的騎兵或許難,但培養一個會騎馬的步卒,就相對簡單多了,花費也更少些。

過去這麼多年,感受到那沉重的財政壓力,劉皇帝也早就息了那種培養幾十萬騎兵,然後大舉出塞,掃蕩草原的心思。沒辦法,太費錢了,以大漢如今的體量,不是撐不住,而是沒必要硬撐。對戰契丹人,步騎結合,纔是立於不敗之地之法,也是大漢軍隊的建設方針。在這些方面,趙匡胤實則是有深刻的認識的。

君臣談論間,同樣侍立在旁,胯下駿馬,身被亮甲的趙國公劉昉,眼神則直勾勾地望着遼軍方向。心中難免有種悸動,同時,腦海中仍不免浮現出方纔鷹隼遨遊的風采,他動了心思,他也要養那麼一隻雄鷹......

“陛下,遼軍來人了!”楊延昭前來稟報。

他與李繼隆、郭儀等青年俊才,也隨駕而來,除了護衛之外,也做着一些傳令、協調等瑣碎的事情。

很快,蕭護思被帶到鑾駕前,矜持地行一禮,道:“外臣蕭護思,參見陛下!”

“蕭樞密!我們可算是老朋友了,不必拘禮!”劉皇帝笑吟吟的。

“多謝陛下!”蕭護思似乎沒有同劉皇帝寒暄廢話的意思,指着嚴陣以待的漢軍鄭重道:“我大遼皇帝已應邀請而來,如期會約,這便是陛下的待客之道嗎?”

聞之,劉皇帝乾脆做在車轅邊,淡淡然地說道:“強兵猛將,只作護衛罷了!倒是遼主氣勢洶洶,蕭樞密之來,朕還以爲是爲宣戰來了!”

劉皇帝說得輕巧,蕭護思則臉色繃緊,嚴肅道:“漢軍有硬弩,遼軍有強弓,如是而已!”

見他如此硬氣,劉皇帝也不由樂了。不過,蕭護思使漢多次,幾次和議都是在他的主持下籤訂的,對於“老朋友”,劉皇帝態度還是寬和的。

笑容一斂,認真地道:“你且答覆遼主,他能赴約,朕倍感欣然。只是雙方如此大的陣仗,太過肅殺了,既嚇了部民百姓,還驚了飛鳥走獸,破壞這周遭美景。

朕誠心相邀,並無他意,只是北巡至此,興之所至罷了。順便會商,爲兩國友誼,爲天下蒼生,爲千百萬子民謀些安寧。

你我雙方,不必這般劍拔弩張。朕命人在此濼旁,設一筵席,各帶隨從、衛士,飲酒作樂,談天論地,如何?”

劉皇帝是一臉真誠,蕭護思默默記下劉皇帝的意思,拱手道:“陛下所言,外臣定然如實帶到!”

很快,耶律璟那邊給了反饋,同意。於是,在行營匠人高效的工作下,兩軍之間,白水濼岸,一座會宴的場地就搭設而成。

劉皇帝與耶律璟各自引人入座,當然,是在兩軍陣營的嚴密監視之下。隨着二帝入席,南北的漢遼兩軍,氣勢更加凝練了,非但沒有放鬆,反而蓄勢待發,隨時可能出擊......

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85章 異心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75章 在滑州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08章 井陘第99章 兩個人才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75章 少林寺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7章 小張探花第1676章 慘重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29章 叔父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66章 陷河陽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45章 剝削者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6章 進士樓第283章 降將第121章 大朝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5章 王樸走了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章 登聞鼓響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8章 權謀手段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57章 龍舟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06章 倒趙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59章 亂情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40章 潞州三傑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章 乾祐滅佛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65章 楊無敵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87章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25章 邢州事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93章 升遷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38章 回宮第242章 戰後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