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

夏州,都指揮司衙門。

這既是已形成常制的地方三司之一,也是偌大個榆林道的軍事中心。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像榆林這樣的邊道,都司纔是三司之首,實際的影響力要大大超過布政司。

這是特殊地域、民情導致的特殊軍政情況,在諸邊之中,倒也屬尋常。在這些地方,軍事力量的作用被明顯放大了,也是保境安民,佈政治安的最大保障。

西北其他幾道,如河西、隴右者,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不過,河西道那邊,布政使盧多遜是個強人,既是朝官,也奔走於東西,專注於西北事務十數年,資望、能耐、手腕都十分不俗,反而牢牢地把握着權力,沒有負擔地施展治才。

隴右道那邊,布政使雷德驤也是個性烈的官員,又是曾今的計相,就這資歷,布政司的權威就能得到保障。因此,在他權責範圍的事情,根本容不得他人置喙。

也只有榆林道這邊,擔任軍事主官的,還是天子股肱、大漢名將、新興郡公楊業,一系列的光環加諸於身,也使得楊業成爲當下榆林道權勢最重的一個人。

不過,楊業本不是一個貪戀權位的人,人品操守素爲人敬重,倒也沒有倚勢欺人。布政使吳廷祚,也是西北定邊的功勳,文武雙全,資望深厚,二者之間,配合起來還算和諧。

從劉皇帝的用人就可以看出,是費了不少心思的。在西北這種形勢複雜的地區,想要做到高度的軍政分離,顯然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也只有在任官遣將方面,多加思量,儘量平衡軍政權力。

內地諸道,因爲長久的和平,軍隊上下,是少不了懈怠心理的,許多都司兵馬,已然逐漸淪爲平庸。雖然樞密院那邊對於軍隊的建設仍在努力,尤其在精神思想上配合宣慰司更是着重強調,但整體的趨勢是有些難以遏制的。

榆林道這邊,可以想見的,迥別於內地,軍事力量雄厚,尚武之風濃重。侍衛在都司衙署的士卒,威武嚴肅,釋放着一種強悍的氣質,顯然是經歷過生死磨鍊的精銳之士。

公堂內,佈置簡單樸素,一覽無遺,除了公案、桌椅等公事之物之外,沒有其他更顯眼的裝飾,乾淨磊落,就彷彿呼應着主人的風格。

最具威嚴的,大概就是那張寬大的痛案了,上邊整齊地擺放着各種公文,最招人眼球的,則是那張懸掛着的標識清晰的榆林地圖了。榆林道下屬各城邑、鎮關及諸邊軍的佈防安排,在圖上都有體現。

因爲涉及軍事機密,這裡是衙署內守備最嚴密的地方,外人擅闖,護衛的兵士根據情況,輕則拘押,嚴重點可以直接拔刀斬殺。

楊業埋頭於案牘,一臉苦相,似乎遇到了什麼難題。他本就是沙場武夫,不是個文化人,如今主管一道軍事,更多的時候,還是要脫下武裝,動筆桿子,處理文書,對他來說,算是比較辛苦的了。

比起當初在雁門關以及禁軍任職時,如今要操的心,可太多了,從治安、戍防、訓練到裝備、後勤,軍政管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要他主持。

不過,即便瑣事纏身,但職責所在,哪怕有些不堪其擾,楊業也是兢兢業業,從無懈怠。一個統帥,不是隻會行軍打仗就行了的,在大局觀上,楊業是有所欠缺的,而這麼多年豐富的履歷下來,他正在向一個真正的統帥進化。

同時,對於劉皇帝對自己的培養與期望,楊業感恩之餘,也唯有盡心竭力,不負皇帝所望。

在楊業聚精會神,審閱公文之時,一道健壯的身影出現在堂間,邁動的步伐很大,行走都帶着生寒的風。

甲葉的碰撞聲,清晰地響在寂靜的堂間,聽到動靜,楊業擡起頭,嚴肅的面龐頓時緩和下來,露出笑容:“仲寶歸來了!”

來人名叫王審琦,如今官居夏州將軍,這也是根據各地情況,設立的軍職,屬於地方上的重職。在榆林道,夏州將軍除了負責夏綏地區的駐軍之外,最主要的職責,就是鎮撫党項諸部。

王審琦也是一員名將了,從軍二十餘載,大部分時間都是鎮戍邊疆,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戰績,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就是說的他。

當年北伐,也曾率領飛狐軍參戰,在趙匡胤麾下,攻略蔚州,立有軍功。戰後,調任禁軍,任侍衛司奉國軍都指揮使。

開寶授爵時,賜內黃侯,定南軍收服之後,又被調至榆林道,配合楊業,掌管軍事。就像劉皇帝在河西放了王彥升、郭進這兩名宿將一樣,榆林道這邊,有楊業與王審琦,其用意如何,針對哪裡,也算清晰了。

楊業與王審琦之間,有過同戍雁門的經歷,配合起來,更是默契。而兩者之間的關係,最早還要追溯到楊業鎮守潼關時,一定程度上,楊業可以算是王審琦軍旅生涯中的貴人。

“楊公還在處置軍務?”王審琦看着以一個端正坐姿,靠在案後的楊業,輕笑道。他可知道,自己這個老戰友,在這些事務的處置上,有多受累。

聞言,楊業放下筆,甩了甩髮酸的手,合上公文,說道:“再是繁瑣,總要處置。快入冬了,天氣日漸寒冷,將士們冬服還未分發到位。這不,順化堡都把請示打到我這裡了,五百戍卒,被服、柴炭、糧米、軍械,都需要補足!”

順化堡,在黃河北流的拐角處,是當年北伐期間,史弘肇領軍北擴,還師之時,留兵建堡戍守,一直保留至此,編制還提升到五百卒。到如今,更實質上成爲東面天德軍戍軍的補充,是拱衛榆林道北部邊防的重要力量。

楊業這個都指揮使,受他管轄的,不只有地方駐軍,還包括幾支邊軍。榆林各種軍事力量加起來,足有兩萬七千餘人,也是朝廷財政的一大吞噬怪。

王審琦在地圖前停下,看了看,說道:“也該換裝了,將士們戍邊不易,順化堡這個地方,尤其僻遠,入冬之後,更成絕地孤堡。趁着氣候還未惡化,輜需補充,還當儘快!”

楊業頷首,起身說道:“我已作批覆了,物資供應,率先供應北邊諸戍堡,其他邊軍次之,各城鎮軍隊,最後再落實。不過,我察看過,倉庫所儲,只怕還有不足,還得向兵部請援!”

“吳公那邊,總能協助一二吧!”王審琦建議道。

楊業搖頭道:“吳公也不容易,我們只需管這兩萬多將士,他卻要顧及榆林幾十萬百姓!”

就楊業這等覺悟,吳廷祚與他,怎能處得不好。

搓了搓手,楊業從炭爐上取過水壺,親自給王審琦倒水,壺中煮着茶,頓時茶香四溢。

“你此巡情況如何?”楊業問。

王審琦是帶人巡視党項諸部歸來,聞問,飲了口茶水,答道:“幾個大的部落,我都拜訪過,這些党項人,還算安分。快入冬了,都忙着交易,儲備過冬的財貨,也無心他顧!”

“如此便好!”楊業形容一鬆,不過語氣陡然轉厲:“聖駕臨幸之際,仍要盯牢了這些党項部族!”

雖然在他這幾年的整治下,党項人大多恭順,臣服大漢統治,接受官府管理,但要說心服口服,一片祥和,那也屬於官方宣傳了。

党項人,幾乎是榆林道內的主體民族,只要党項人不出問題,那榆林就可安定。

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7章 風波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779章 四王畢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3章 取士不公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59章 不知死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32章 進宮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32章 郭氏之慮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96章 橐駝兒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10章 老將出馬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29章 叔父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9章 公府密議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78章 火油彈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3章 事畢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376章 拷問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20章 折家第125章 頌公亭第146章 驕將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329章 遊市第321章 瑤女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380章 開寶第88章 童謠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83章 遼帝之亡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7章 附議第149章 降表第79章 滏陽之捷第71章 北齊鎮第67章 遺表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章 揚州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