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

“整個豐州就這麼一座學校?”走出名爲“致和”的書院,劉皇帝忍不住回頭再看了看,問馮廣。

“回陛下,豐州人寡,且百姓多厭學,專注於衣食飽暖,不願意送子就學。臣興此學校,也是幾多勸導,並減免學費,方纔有這三十多名適齡學生。”馮廣解釋道。

說着,臉上還露出些許感慨:“即便如此,年滿10歲後,許多百姓,便已拒絕支持求學,寧願學生們回家幫襯農牧。臣雖怒其不爭,卻也不便以行政命令強求......”

“不提這塞北,就是在中原,於尋常之家而言,10歲的孩子也能承擔不少家務了吧!”聽其描述,劉皇帝輕聲道。

馮廣嘆了口氣,點頭應道:“臣也明白,在豐州,對百姓而言,溫飽生存纔是首要之事,故而也不忍責之!”

聽劉皇帝與馮廣的對話,跟在另外一旁的李業突然開口了:“臣倒覺得,黎民黔首放棄就學,不足爲惜!”

他這一開口,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劉皇帝看着他,輕笑道:“舅舅又有何高見!”

“不敢談高見!”李業拱手一禮,淡定地說道:“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臣想,禮儀、道德、學識這些東西,對於當地邊民而言,只怕還不如一頭牛、一隻羊更加吸引人。

人無求學之心,何必強求?學校既建,開門候之,若有遠識而求教者,縱窮困潦倒,又豈能絕其渴求之心?若無其志,廢學又何惜?”

說着,李業還是小心地瞥了劉皇帝一眼,畢竟,在興學致學方面,劉皇帝歷來的態度還是很積極的。

但見他面無表情,李業心中也不免生出些嘀咕,不過,還是繼續道:“另外一方面,這些平民百姓,懂得越多,就想得越多,人心就越亂,不如不教。並且,他們之中,大部分人,只怕一輩子都走不出豐州,甚至走不出村堡鄉鎮,只要他們本分做人,遵紀守法即可,如此官民皆安......”

李業這番話,聞之者神情各異,都對李國舅這番話感到驚訝。劉皇帝也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雖然只是對教育的一種看法,但也體現出了李業的政治思想與治政理念,這就完全是站在統治與特權階級的角度還看事情了。

“國舅此言,只怕有悖聖人有教無類之意!”劉皇帝還沒有表示什麼,趙匡胤卻開口了,明顯對李業的話不贊同。

聞之,李業看了眼趙匡胤,淡淡一笑:“清談高論罷了!這成百上千年來,又何曾實現過!”

“朝廷推廣學教,鼓勵治學,既是惠民,更是爲了替朝廷培養人才,以便將來選拔人才!”趙匡胤說。

李業還是輕描淡寫地應道:“如今大漢的官吏已經夠多了,哪裡來那麼多職位滿足成千上萬的士子?每科取士也就百餘人,讓那麼多讀書人來爭這爲數寥寥的機會,希望本就渺茫。與其如此,還不如讓他們安心種地納稅......”

說到這兒,李業又瞟了劉皇帝一下,繼續道:“陛下興教育,養士人,卻爲利國之事,但也當有所針對,與那不切實際的‘有教無類’相比,還是因材施教,更能培養成材,也能節省不少花費!那些真正有志於學者,有能於學者,朝廷才該恩養扶持......”

“國舅這番話,若是讓朝中那些老夫子聽到了,說不準要鬧起來了!”默默地聽着二者的爭辯,劉皇帝終於發話了,對李業道。

從劉皇帝的言語表情,都難體會到聖意,因而李業仍舊繼續表明看法:“腐儒之見罷了!自以爲能兼濟天下,實則理政而政崩,治民則民亂......”

注意到李業鄙視的語氣與神態,劉皇帝終於擡手止住他:“好了!”

“是!”一直注意着劉皇帝反應的李業,立時再拱手,不再言語。

劉皇帝呢,也沒有在此事上有進一步的討論的。事實上,李業的見解,一定程度上還是有契合劉皇帝想法,或者說迎合了劉皇帝觀念。劉皇帝,當然是希望大漢的百姓,都是恭順良民,如其所言,本分做人,老實繳稅,除此之外,不當有其他思想與想法......

簡單地講,一羣愚民,是更加便於朝廷統治的。

當然,劉皇帝倒也沒有那麼狹隘,也不會出臺什麼禁錮思想的政策,這些年,大漢官民之間各方面都還是很有活力的。

站在李業的立場,他有提出這等教育理念的權力與理由,但劉皇帝,需要考慮得則更多,更全面。無論什麼時候,平衡二字都貫徹於他的思想行爲之中。

階級的固化,隨着時間的推移,會逐漸形成,劉皇帝也沒自信阻止,他在世也只能壓制,爲天下儘量維持一個相對公平。

但是,如按照李業的想法去施行教育制度,制定學教政策,那簡直就是在加速推動階級固化。

“這致和書院就那一名先生?”按下心中的些許想法,劉皇帝有點刻意地轉移話題,問馮廣。

馮廣道:“臣與州衙屬吏,政閒之時,也輪番前來授學!”

“你這個刺史,還真是親力親爲啊!”劉皇帝笑了笑,忽然想到了什麼,直接問:“朕沒記措的話,這豐州境內,可有個大儒,爲何不用?”

“嗯?”馮廣略感驚異,一時沒反應過來,想了想,兩眼微亮,試探着說:“陛下指的,可是那徐鉉?”

“舍他其誰?”劉皇帝淡淡道。

迎着劉皇帝的目光,馮廣解釋道:“陛下,徐鉉獲罪流邊,乃是罪徒,臣豈能邀之以治官學。”

看着馮廣,劉皇帝以一種開玩笑的語氣道:“流刑之人本歸你們管轄,如何用,也是地方上的事。你們不會是聽到那些傳言,覺得此人得罪了朕,所以不敢用他吧!”

劉皇帝這話,問得馮廣心驚肉跳的,都不知道如何迴應了,只得面露惶恐地躬身道:“臣惶恐!”

“徐鉉人在何處?”劉皇帝也不爲難他,直接問。

“服流刑者,一般安排在各吏職下爲奴,勞作以贖罪,並獲口糧。念徐鉉乃是讀書人,幹不得重活,故而這些年一直在牟那山腳牧羊!”

“讓徐鉉牧羊,虧你們想得出來!著書立說是此人強項,他能牧得了羊,他會嗎?”劉皇帝頓時搖搖頭。

聞言,馮廣遲疑了下,不過見劉皇帝似乎沒有對徐鉉表現出什麼厭惡之情,反而關懷密切,於是說道:“牟那山那邊,有百餘戶牧民,周邊牧民對徐鉉有所幫助,每歲都能如數上繳羊皮......”

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488章 真實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36章 趙都帥第140章 封王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89章 威壓王帥第481章 行宮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292章 趙普覆命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3章 東京城內第31章 送行第348章 老皇帝第106章 倒趙第69章 夫妻密談第85章 浮雕第179章 長教訓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40章 濮州案(3)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81章 內外變動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769章 影響力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345章 剝削者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5章 名單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76章 太子還京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92章 劉銖案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8章 封疆大吏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40章 濮州案(3)第372章 封王第336章 橐相第59章 不知死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470章 分封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5章 名單第38章 賞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5章 治安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16章 不裝了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775章 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