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遼帝之死

春風拂過潢水河,東北亞的高原草場,大多煥發生機,臨潢府內外的山水也多增添綠意。在這充滿生機的時節裡,遼上京城卻沉浸在一片哀傷的氛圍中,哀傷之中,不乏緊迫與壓抑。

上京城已然戒嚴了快一個月了,仍舊看不到重新開放的兆頭,只不過城上白幡高豎,城內素帶密佈,大量的遼國宗室、貴族、將帥、首領在畿外趕回,也都被限制在城中,許進不許出......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很簡單,遼國皇帝耶律璟死了,死得很突然,也很意外。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皇帝與首腦的去世,都是重大事件,往往伴隨着政治動盪,稍有不慎,就是一場變亂。

對遼國而言,情況要更加嚴重些,因爲皇帝耶律璟屬於非正常死亡,並且死於刺殺。秉政遼國近二十載的耶律璟,也算這個時代的翹楚了,身上籠罩着權勢與榮耀的光芒,屬於那種能夠攪動歷史風雲的大人物,死法卻很憋屈,甚至顯得荒唐。

至於死因,尋根究底,還在於他個人的性格與作風,對於內侍等親近之人,太過嚴苛、殘暴,視之爲奴隸。

執政後期的耶律璟,由於長年酗酒,再加承受的內外壓力,使得精神狀態極不穩定。一方面,堅持秉政近二十年來體恤臣僚、愛護百姓的作風,另一方面,對於身邊的內侍也越發苛刻暴虐,動輒打殺

當初,連劉皇帝知道這些情況的時候,都有些不解,耶律璟的兩面性反差太明顯了,對外人都能寬容和善,爲何對隨駕甚至貼身伺候的侍從,那般嚴刻。思來想去,除了他本身的精神與心理問題外,大概就是真沒把那些內侍當人看了......

當然,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劉皇帝能夠做出冷靜客觀的判斷,甚至評頭論足,乃至嘖嘖稱奇。但他自己或許沒意識到,伴君如伴虎,他的近侍之人對他的畏懼又何曾少過,這麼多年,劉皇帝身邊因爲各種原因獲罪的人同樣不少,丟了性命的更不知凡己。只不過,劉皇帝不像耶律璟那般狂躁,不興無名之怒,纜開殺戒......

而耶律璟呢,在與劉皇帝在白水濼會見返回上京後,表現得更加癲狂了,對身邊的內侍也更加不信任,三兩月間,身邊伺候的人,又換了一遍。而被替換的人,非死即殘,要麼獲罪流放,基本沒有善終的。

這就使得,待在耶律璟身邊,就像在進行一場恐怖遊戲,隨時隨地都可能獲罪,遭遇生死危機。內侍們人人自危,精神壓力同樣大,這樣會導致什麼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於是,在長久的壓抑之中,爆發了......

開寶七年12月23日郊祭那一夜,耶律璟就如往常一般,飲酒享樂,宿醉而眠,或許是心情好,頭一次沒有責斥內侍,還特意賜了一些酒肉,以示恩賞。

但是,就在隔夜清晨,耶律璟醉倒後不久,受賞的兩名近侍,善德與奴裡,在收拾好殿帳事宜後,拔出耶律璟的貼身金刀,行刺殺事。

醉得深沉的耶律璟,根本沒有任何防備,也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被連刺三刀,刀刀致命,稀裡糊塗地就告別了人世。死得還算安詳,至少沒有感受到多少痛苦......

那把金刀,耶律璟用它親手處決過內侍,最終也是它,被兩名內侍用以弒君,其間因果輪迴,也着實令人唏噓。

善德與奴裡兩名內侍,屬於契丹後四部人出身,曾是皮室軍卒,參與過漢遼大戰,事發半月前,不幸地被選拔爲御前侍從。

兩個人算得上是激情殺人,弒君之後,冷靜下來,自是惶恐不已,趕忙出逃。倉皇之際,難免不露馬腳,被飛龍使女裡撞見,感覺到不對勁,攔下察問情況。發現二人身上殘留的血跡後,二者悍然發難,被女裡以及幾名衛士拿下。

其後至御帳請見,才發現皇帝耶律璟已然作古,鮮血染紅了胡牀。女裡只是一個小小的飛龍使,但面對這種驟然發生的變故,卻起了大作用,也覓得一個上進的機會,緊迫之間,他與負責宿衛的殿都點檢耶律夷臘商議應急安排。

皇帝遇刺身亡,耶律夷臘責無旁貸,正自驚惶,心神無屬,竟被一區區女裡拿捏得死死的,全無意見,聽其安排。

二人商議,御營戒備,封鎖消息,同時通知有威望的貴族大臣,前來主持事務。正常情況下,通知越王耶律必攝,是最合適的人選。他不僅是耶律璟的親兄弟,還素有賢名,且十分被倚重。

但是,女裡卻通知了另外三個人,齊王耶律賢、北府宰相耶律賢適以及侍中蕭思溫。這就有些講究了,當下遼國的權力中心,有四貴,分別是越王耶律必攝、南院大王耶律斜珍、北樞密蕭護思、北府宰相耶律賢適。

即便要找人收拾局面,怎麼都輪不到耶律賢適的,縱然耶律必攝、耶律斜珍都不在,還有北樞密蕭護思在。但女裡恰恰只通知了上述三人,用心可見一斑。

耶律賢的身份,就天然具備敏感性,再加上被封齊王不久,聲望正處上升階段。蕭思溫因爲當年檀州之戰的慘敗,喪師失地,又因爲同太平王耶律罨撒葛、趙王耶律喜隱這兩名宗室叛臣的翁婿關係,一直不受耶律璟信任,頗爲排斥,蹉跎了好些年,纔有所起復,擔任侍中,也基本是虛職,沒有太多實權。

至於耶律賢適,文武雙全,被譽爲有匡國之才,這些年深受耶律璟信任,與耶律賢不只是名字只差一個字,私下裡關係向來親厚......

而齊王耶律賢,當時並不在行營,而是在上京北面的雲門寺禮佛,得知劇變,沒有絲毫猶豫,只帶了十幾名護衛,冒着風寒,直奔行營所在的黑山。

等耶律賢趕到行營時,那裡已是一派緊張氣氛,耶律賢適入駐御營,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那種高壓的戒備狀態,以免人心猜測,但對皇帝駕崩的消息,卻加大了封鎖範圍。同時,將隨駕的右皮室蕭烏里只喚來控制住,解除其兵權,另由蕭思溫前去接替。

因此,整個行營很快就被耶律賢適等人控制住了,而耶律賢的到來,更使所有人有了主心骨。幾人秘密商議,繼續隱匿消息,控制行營,火速還京,維持局勢,以免騷亂。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很是順利,回到上京城,仍秘不發喪,假皇帝命,使包括宮城在內,全城戒嚴,淨街淨市,連帶着諸貴族文武大臣,一概不得擅自出入。

待一切事務,基本料理得當,最重要的,軍隊的掌控權全部落入手中之後,方纔由耶律賢適出面,召集諸宗室、貴族、大臣,告之以皇帝遇刺崩殂的消息。

這個消息,對於遼國的大臣們而言,無異於晴天霹靂。畢竟是統治了遼國近二十年的皇帝,雖然有各種荒唐,各種令常人費解的行爲,秉國這麼久,突然死了,還是被刺身亡,這造成的衝擊,自然是巨大的。

消化這個消息,並不困難,也不需要多少時間,但緊隨其後,就是各種猜疑。聯想到耶律賢適等人的那一系列作爲,以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安平王耶律敵烈爲首的一干宗室還有耶律璟的心腹臣僚們,自然大加質問了,句句誅心,就差直指耶律賢適等人弒君謀逆了。畢竟,皇帝耶律璟的死太過突然,也太過蹊蹺了,陰謀論在任何時代都是有市場的。

雖然大局已然在握,但面對這羣情洶涌,耶律賢適等人,也大感壓力,尤其是被推到檯面上主持的耶律賢適。他們所倚仗的,乃是取得了先機,控制了大部分的軍隊,但是這種控制,只是亂中取便,實際並不牢靠,這種情況下,人心各異。

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00章 梁山濼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71章 殺,不殺?第17章 附議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04章 楚州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237章 南口大戰6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768章 崩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89章 談話第429章 向南!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35章 室韋覆滅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1章 黃袍加身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18章 進兵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51章 南粵,危!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5章 唐將空談第359章 上元之夜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331章 泰來樓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811章 歸來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68章 撤了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52章 幽燕變故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84章 教訓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93章 升遷第421章 樑孝王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25章 冬至宴第42章 難得積極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456章 遺澤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47章 戰略所向第33章 東京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