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由於路途遙遠,交通幾乎斷絕,河西、榆林兩路漢軍在漠北的作爲,短時間內還傳不到國內,兵臨燕然、馳騁域外的豐功偉績,還需要時間的沉澱發酵。

北出的漢騎,事實上就像放出去的斷線風箏,基本不受控制,有什麼情況也難以及時有效反饋,西京的朝廷中樞,連後勤補給都不用操心,能夠做的,只有默默**、祝福。

事實上,就如西域的戰事那般,對於這兩路偏師,朝廷也沒有抱有過多的期待與要求。輕騎大舉出絕域,能夠揚威塞外,這在大漢立國以來,還是第一次,第一次也代表着嘗試,有容錯的空間。

相較之下,還是山陽一線的劉廷翰軍,更加值得重視,一者動兵更多,三萬餘衆,全是大漢的精銳騎兵。二者,自遼軍北縮,漢軍前插之後,劉廷翰軍距離遼國都城上京最近,如果說有哪支軍隊能夠威脅到遼上京,那只有出山陽的劉廷翰軍了。

大漢此番北伐的軍事佈置,遼東是頭,河西、榆林是尾,山陽則是腰,已然頭重腳輕的情況下,這腰桿就更需要硬朗起來了。

不過,在郭進軍高歌猛進,楊業、王彥升軍長驅直入之時,劉廷翰所率漢騎,卻始終不溫不火的,沒有太多的建樹。

得到朝廷的進一步鬆繩放權後,劉廷翰也率領大軍二度出塞,並且深入遼境,但是結果仍舊不如人意。

漠南的契丹部族撤得太乾淨了,三百里縱深之內,竟然沒有讓漢軍抓住行跡,唯一給機會的,算是遼西南招討使韓匡美,領軍相抗。

兩軍在白水濼東北約兩百里的鴛鴦泊進行了一次對陣,後以漢軍勢大,遼軍主動撤軍,在遼後備兵馬的援應之下,從容擺脫漢軍的糾纏。

鴛鴦泊一戰,雙方動用的兵力並不少,但結果有些虎頭蛇尾,漢軍斬獲只有不到兩千卒,自身傷亡雖然不大,但對於這樣的結果,劉廷翰顯然是不滿意的。

要知道,韓匡美率領的,並非遼軍精銳,沒有重甲,沒有宿衛、皮室。劉廷翰出塞的目的是什麼,牽制遼軍兵力,對其軍隊、部卒進行有效打擊殺傷,然而,隨着遼國的收縮戰略,這個意圖並沒有實現。

而吃了一次虧之後,韓匡美也學乖了,不再貿然與漢軍接觸,再度變得猥瑣保守起來,一味避戰,在漠南草原北部同漢軍打起遊擊來。

這裡,畢竟是遼軍的主場,漢軍重拳出擊,卻一拳打了個空氣,十分難受。雙方倒不是沒有接觸,不過,那是小股部隊的偵騎、斥候廝殺,再是激烈,卻難以影響大局。

到五月份,劉廷翰再度向西北深入百里,然而除了發現那些見識、試探己軍的遼軍斥候之外,再無更多的收穫。

這個時候,以雲州爲起點,漢軍已然躍進五百餘里,自然不如河西、榆林兩路那般狂飆急進,但在這東部草原,遼軍的力量顯然要更強些,部族兵力也要更集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給劉廷翰軍的選擇也不多了,想要破局,要麼就像楊業、王彥升那般,大膽一些,徹底捨棄後方,不管不顧,挺進漠北,將戰火燒到遼國的大後方。遼國漠南的部族,大多是向北遷移的,他們能遁五百里,卻遁不了一千里。

不過,這個決心可難下,與大漠西北的情況不同,貿貿然北上,更大的可能不是收穫橫掃漠北、打開局面的奇效,而是陷進去,出不來。箇中風險,太大!

另一個選擇,就目標明確,直擊要害,向遼上京進軍了。這個時候,劉廷翰軍所在的位置,處於大漠中部地區,距離遼上京的直線距離,也就六百來裡。以劉廷翰軍中充足的騾馬所提供的高機動性,快則十日,慢則半月,總能抵達上京。

然而,這同樣是個危險的選擇,比起往漠北打,風險還要大。自開戰以來,幾經試探,漢遼雙方對於對手的瞭解,也逐漸清晰起來,此前礙於消息封鎖、通訊不暢導致模糊的形勢與情況,也逐漸明朗了。

並且,通過與韓匡美在漠南、漠中的交手,劉廷翰心中始終存在疑慮。在他看來,遼國手中所擁有的實力,絕對不如表面展現出來的那般。

當然,有些情況是可以解釋的,比如遼東那邊承受的防守壓力太大,遼國大力支援,從而導致漠北、上京實力不足,方纔採取如此被動收縮的防禦辦法。

但是,如果單純做這樣的猜想,並把它當做現實,那就有些自欺欺人了。劉廷翰鎮邊也有些年頭了,對於遼國遼軍的瞭解,縱然談不上熟悉底細,基本的認知還是有的。

作爲劉皇帝看中的將帥之才,具備膽略與決斷的同時,更有幾分持重。在遼軍應對漢騎所做出那些“可以理解”的表象之下,劉廷翰總覺內心不踏實。

因此,在挺進漠中之後,他的任何舉措都變得小心起來了,不敢貪功冒進,戒備更提升到了最高級別,斥候佈置的範圍,更放寬到周邊五十里。

雙方的斥候,也在這充足的空間內,進行着殘酷的廝殺。斥候一般都是軍中最爲精悍、敏銳、戰鬥經驗最豐富的士卒,但在這種絞殺纏鬥之中,漢軍足足損失了七百餘卒,讓劉廷翰不得不調撥補充。畢竟,在域外廣袤的草原上,在人家的地盤上,必須得保持耳聰目明,付出再大的犧牲都是必要的。

漠中彷彿成爲了一片雷池,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劉廷翰一直以一個謹慎的姿態,不敢跨越,彷彿前進一步,就是萬丈深淵一般。

在軍中,有不少將校,都有些難以忍受這種枯燥乏味,他們策馬出塞,是來打契丹,建功立業的,尤其是派給劉廷翰的那些禁騎。

再加上,主動出擊,深入草原,是劉廷翰主動提出的策略,然而大軍北出,你這做主將的反而遲疑了,畏戰怯敵,遷延不進,貽誤戰機。

外則戰局晦暗,內則將校相逼,劉廷翰承受着極大的壓力,但正是這種重壓,他更加不敢疏忽大意。

麾下的將校,只需聽從指揮作戰,不需要考慮太多,但作爲主帥,尤其是經過劉皇帝帶在身邊培養的主帥,劉廷翰不能想得那麼簡單。

這是一個有大局觀的將帥,他得爲隨徵的三萬將士負責,得爲朝廷負責。所部三萬騎兵,半數是朝廷禁騎,加上邊騎以及徵召的諸蕃騎,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大漢培養出這麼多的騎兵不容易。

再加上,此次出塞,山陽、榆林一線的漢軍邊軍抽調了太多,倘若他們這支戰略力量出問題了,遼國發兵南下叩關,那對大漢而言,可就是新的壓力了。

那樣的情況,即便憑藉着完善的防禦體系,能夠頂住,但是對於整個戰局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就無法預料了。

畢竟,山陽不比西部,那茫茫大漠戈壁,也是大漢天然的屏障。這一點,也是劉廷翰真正顧慮的地方。

於是,在遲疑許久之後,劉廷翰終於下定了決心,不再前進一步,甚至,以軍需補給消耗嚴重爲理由,向南撤軍兩百里,以接應後方糧草補給。

什麼叫服從大局,不計個人利益功勳,這就是!

事實上,劉廷翰穩妥的做法是正確的,他那不進不退、謹小慎微的表現,同樣讓遼國那邊難受。

在韓德讓的籌謀下,遼國那邊,早就爲劉廷翰軍設好了圈套,不需多,只要他再挺進百里。因爲劉廷翰的猶豫,遼軍甚至打算再放出一隻誘餌,結果劉廷翰撤了。

爲了謀劃劉廷翰這支軍隊,遼國這邊可是精銳齊出,耶律賢把宿衛兵馬都派出來了,最後的結局卻是,看得見,摸不着,快熟的鴨子,飛了......

第1707章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37章 新政第198章 秋獵第30章 滿堂春宴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484章 不對勁!第80章 進攻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37章 新政第17章 武德司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60章 平定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76章 玉如意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24章 人事調整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4章 巡遊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40章 家宴第1756章 海豐號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218章 走私第15章 漸不自知第82章 不手軟第58章 正面互懟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053章 終章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06章 倒趙第416章 尾聲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52章 巫宦之國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82章 瓦橋關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24章 交代第2章 登聞鼓響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08章 井陘第17章 武德司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122章 睡仙第1740章 農民苦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304章 楚州第376章 拷問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54章 滅門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497章 重拾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336章 怪圈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5章 春闈第56章 腹心之談第466章 經濟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