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壽國公

冀州處在河北中部,去大名府約三百里,轄地不大,只管着五個縣,人口尚不足十五萬。此前,由於大名府地理位置懸於河北南部,過於偏遠,在上情下達、政令通行方面增加了行政成本,有官員建議遷河北治所於中部地區,冀州就在選擇考慮中。

不過,後來因爲裡外上下的一些阻力,此議擱置,也使得冀州這片中部州縣錯過了重新崛起的機會。

秋季的河北,已然迎來收穫的時刻,廣袤的平原已被染成片片金黃,今歲氣候不錯,無災無害的,至少不用讓河北百姓承受戰爭之外的其他不可抗力影響。

深黃色的土路上,一隊騎士快速馳奔,將沿途的田野、樹林迅速拋遠。這隊騎士,一共三十來人,除了那些明顯的護衛之外,最惹眼的就是其中一名藍錦中年人了。

高速的奔馳,使得外袍揚起,在風力的作用下獵獵作響。許久,方纔放緩速度,直至停下,勒住繮繩,觀察着道邊的一片田畝。

秋風吹拂下,捲起一陣陣麥浪,簌簌的聲響,是那般悅耳。麥田之中,散佈着一些農民,正埋頭認真地擱着麥子。

雖說是收穫的季節,但氣氛,卻不如往年那般輕鬆愉悅,在勞作中的農民們,額頭上除了流汗,同時也彷彿籠罩着一層抹不去的陰霾與憂慮。

田畝中,除了風聲、割麥聲以及動物的鳴叫聲,不時還會發出一陣孩童的啼哭聲,來自田中勞作的農婦背上。

可以發現,田中忙着收穫的農民,青壯年只佔到一半多,剩下的,都是些老農、健婦以及少年。至於家裡的男人們都去哪了,可以輕鬆得出結論,不是服兵役,就是服勞役去了,基本就是爲北伐服務,在平日裡,官府如果要徵召徭役,是不會選在這麼個時節的。

看着田畝中帶有一種淒涼的忙碌景象,駐馬道邊的中年人情緒似乎也受到了些感染,喟然嘆道:“這一路走來,不只是農田種植比往年少了,這收割的壯勞力,也肉眼可見的缺失啊!”

“壽公,冀州這邊,情況還不算嚴重,稍加組織,就是忙碌些,總能對付過去,還是北部的州縣,抽調民力最多,受到的影響也最重!”身邊,一名氣度儒雅的山羊鬍老者,對中年人道,言語中,帶着很明顯的尊敬。

中年人在大漢的地位可是高貴,不只是皇親國戚,還是乾祐二十四臣,壽國公、河北布政使李少遊。

二十多年過去,當初晉陽的一名浪蕩子,如今也是須發張揚,華髮染鬢,到奔五的年紀了,已然看不出早年的瀟灑模樣,只能從那難以名狀的氣質中,依稀找到些過去的影子。即便常年的養尊處優,歲月也在李少遊臉上留下了一些痕跡。

尤其是好酒色這一點,更給壽國公的身體帶來了不小的負擔,即便早年有過一次遣散姬妾的行爲,到如今,李少遊府內,妻妾加起來,仍舊有十一人。不過,隨着年紀的增長,壽國公也開始注意剋制養身了。

當然,此時李少遊面上的疲憊,除了趕路的辛苦之外,也在於這幾個月來高強度的工作。河北乃是東路北伐軍最主要的後勤基地,他作爲一道主官,全方面地調度地方人物財力,需要消耗的精力自然大增。

此番,他本就在對中北部州縣進行視察動員,原本是在蒲陰調查藥材製造、轉運的情況,得知劉皇帝已巡至河北,這才匆匆忙忙趕路面聖。雖然劉皇帝並沒有特地召他,但並不影響他主動的行爲,積極的態度,畢竟,自從太后駕崩後,他們這對錶兄弟也有些年頭未見過面了。

“這裡已是冀州境內了吧!”李少遊問道。

身邊的參政喚來嚮導,稟報道:“回國公,正是,此地屬衡水縣轄下,縣城在東南方向,往南約三十里,便是信都城!”

“壽公,一連日夜趕路,是否到衡水或者信都暫歇一夜?”那名參政請示道。

“不用!還能讓陛下等我們嗎?”李少遊搖了搖頭,手一擺,吩咐道:“下馬,就地休息!去,把本地的里正叫來!”

“是!”

很快,本鄉的里正趕到了,標準的河北大漢,佈滿歲月痕跡的粗糙面目間,透着一股粗豪之氣,右手少了兩個指頭,顯然是上過戰場的。

在鄉里一言九鼎,可以橫行霸道的里正,到了李少遊面前,也是規規矩矩的,老實地像只鵪鶉。

不提尋到他的那名強勢冷酷的騎士,就是李少遊這一行人自然流露出的氣勢,就讓“見多識廣”的里正感到心驚,這絕不是縣裡的官吏所能表現出來的,絕對是州里的權貴,再高就超出他的認知範圍了。哪怕當年在軍中時,有過交際的職務最高的軍官,也就是本軍的一名營指揮罷了。

“不知尊客來自何方,喚在下來,有何見教?”大概是經歷過本縣本鄉的上流社會,明明一名粗漢,說起話來文縐縐的,抱拳時還特意將短了的手指露出來,似乎在顯耀其經歷。

見這裡正小心而有精明的表現,李少遊輕輕一笑,將手中的一個水袋遞給他,道:“老夫來自大名府,路過貴地,有事相詢!吃兩口酒,這可是你們衡水的酒!”

聞言,里正兩眼一亮,遲疑了下,還是忍不住饞意,接過做工精緻的酒袋,美美地喝了兩大口,酒水入口,兩隻眼珠子瞪得更大了,很快就露出了享受道表情。

恭敬地交還,嘖嘖讚歎:“這酒可是有些年份了吧,哪怕在衡水本地,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喝到!”

“衡水的酒,在河北乃至全國都是有名的,我家薄有資產,購得一些!”李少游回道。

里正卻搖了搖頭,說:“我雖只是個鄉下人,卻也知道,尊客能將這酒當作行路飲品,還有這些猛士做護衛,絕對不是一般人!”

李少遊:“哦!那依你的見識,老夫是什麼身份?”

里正嘿嘿一笑:“必然是權貴,貴客不願透露身份,在下也不多嘴詢問!”

“你倒是個精明的人,有你這樣的里正,本鄉本土的治理,應該很安定吧!”李少遊說。

“過去還好,現在北邊在打仗,鄉里四成的丁壯都被抽調出去了,惹是生非的少了,但這田地裡的活計,卻困難了!聽說有的地方,已經放還了一些勞力,我們鄉出去的人,還沒有一個回來!”里正坦然道。

“畢竟是爲了支持前方將士作戰!”李少遊點頭表示理解,問道:“你們對北伐是什麼想法?”

“我們小民百姓能有什麼想法?朝廷要打仗,官府要徵發兵役,只有遵守聽從。何況還是打契丹人,我若是這隻手完好,或許也要帶人上前線,我爹還有兩個兄長,當年都是死在契丹人手中的.....”里正說道。

雖然這只是一家之言,甚至只是精明的里正刻意迎合自己,但對其“覺悟”,李少遊還是感到欣慰的,笑語道:“你的斷指,莫非就是與契丹人交戰時造成的?”

“正是!十多年前,大漢第一次北伐時,在南口與契丹人交戰,沒能躲過,丟了兩根指頭!”里正有點自得。

李少遊有點肅然起敬,感慨道:“南口大戰啊,很是激烈,當時死了很多將士啊!”

“是啊!”里正似乎回想起了當年那場血腥而殘酷的戰鬥,應道:“我當時就在韓將軍(韓令坤)麾下,我算是幸運的,活了下來,前營兩萬多弟兄,戰後沒剩下多少啊!我當時斬下了七名契丹人的首級,方纔得以授勳,回鄉做鄉吏,老里正退了,又才當上這裡正之職。”

“再吃兩口!”李少遊又**袋遞給他。

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里正還是忍不住饞意,拿着又美美地飲了兩口,臉上幾乎露出陶醉的表情了,嘆道:“我是本地人,這年頭,要喝點衡水的酒,都不容易!”

李少遊似乎很意外:“怎麼,衡水人喝衡水的酒,還很困難?”

“縣府下了嚴令,不準釀酒,糧食收起來,除了稅收自用之外,其他都要賣給官府!”

聞之,李少遊輕微地點了點頭,笑道:“非常時期,還是填飽肚子更重要!”

“只是可憐那些釀酒作坊了,有好幾家,私自釀酒,都被縣裡收押判罪了!”里正感慨道。

李少遊更滿意了,這衡水縣的戰時工作,做得看來還是比較到位的。

“鄉里壯勞力抽調甚多,秋收工作,有些困難吧,來得及嗎?”李少遊又問。

里正答道:“是有些困難,不過已經提前收割了,難的是那些被抽調勞力的人家,一個壯勞力,農忙時節,一個壯勞力能做的事,可不是那些健婦、少年就能替代得了的。不過,縣裡來了政令,讓各鄉各村,都組織剩下丁壯,幫襯這些人家,僱傭的費用,由縣裡承擔......”

“哦?”李少遊興致更濃了。

又問了些當地農事的情況,方纔放里正回去,由於對其表現滿意,還送了他一袋酒。

“這衡水縣主政者是何人?”離開前,李少遊問道。

“知縣喚作張齊賢,是開寶四年的進士!”

“待北伐結束,可以提拔一下!”李少遊吩咐道。

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387章 就國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49章 降表第130章 陳橋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58章 善後第5章 堂議第351章 林邑國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75章 軍略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52章 聽政3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482章 李氏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45章 了結第41章 探監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66章 陷河陽這纔是感言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428章 用心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65章 選擇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9章 新官上任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87章 瑣屑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77章 小賢王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半島史話·桓王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44章 堂審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53章 有詩云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317章 修法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1章 請教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311章 舊識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70章 衛公辭世第33章 西巡結束第39章 濮州案(2)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00章 禦敵第147章 德勝渡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195章 遼帝第165章 舊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