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遼國近況

“這又是酒又是肉的,豈能不玷污了佛門清淨之地?”傍晚時分,劉皇帝在禪院之中,看着一桌上葷素搭配的膳食,玩笑道。

喦脫侍候在旁,躬身應道:“官家在此用膳,便是賜福了,何需顧及區區寺廟的戒律?”

“你出此言,可就太霸道了吧!”劉皇帝笑如春風,侃笑道:“豈不聞入鄉隨俗?中午那頓齋飯,就還算可口!”

喦脫哪裡聽不出劉皇帝話裡是喜是怒,皇帝有談興,他也就附和着:“官家若因俗,那也是賞賜其一個天大的面子!不過,小的也聽聞,這佛寺之中,也有食肉的!”

“哦?”劉皇帝微微一笑,道:“也是!他們有武僧,這要強身健體,鍛鍊體魄,光靠清餐素食可不行!”

劉皇帝動筷子的動作很是自然,夾起一塊肉嚐了嚐,讚道:“鹿肉不錯,鮮嫩爽口,有滋有味!”

“此鹿乃是衛士在山中獵得, 經御廚細心烹飪!”喦脫答道。

“你看看,這可犯殺戒了!朕來這寶剎, 刀兵隨行, 煞氣騰騰, 也不知在寺中佛光功德能夠消弭幾分?”劉皇帝調侃道,筷子卻不停, 又夾起一塊肉,還美滋滋地啜了口酒。

殘陽斜照,晚風徐徐吹拂, 院中林木森森,劉皇帝則愜意地享受着美食佳釀,很是有些舒暢。

“陛下!”張雍前來見駕,手裡拿着一份奏章。

“字雍, 來,坐!”劉皇帝伸手指向對面:“朕迎風獨飲,正感寂寞, 你來得正好, 陪朕吃兩杯酒!”

見劉皇帝心情不錯,張雍也不矯情婉拒,恭敬謝禮落座, 將手中奏章放於石桌上, 喦脫則招呼人添上一份杯碟。

劉皇帝雖不好酒, 但這麼多年下來,還是不可避免地養成了飲酒的習慣,但往往淺嘗輒止, 只作娛情,畢竟,還需保重身體。

張雍作爲隨侍在側的近臣, 陪劉皇帝喝酒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分外習慣, 當然,時刻保持着風度,以免君前失儀,因此君臣兩個都十分克制。

“何事?”幾杯薄酒下肚, 劉皇帝目光落在張雍帶來的那份奏章上, 問道。

“洛陽來報, 稱遼南樞密使蕭思溫南下, 表奉京師,趙相請示,如何接待?”張雍幹練地答道。

聞言,劉皇帝頓時來了興趣,要說當下有哪些事務是他最爲關心的,對遼事務絕對排在前列,凡是涉遼事務,都會表以關心,這也是劉皇帝出遊嵩山,趙普仍舊會遣人將此事通報的緣故。

“時隔半年多,難得契丹主動來使,這是承受不住,要來乞和了?”劉皇帝玩味道。

在開寶九年的這大半年,不論國內如何安治,諸邊如何消弭兵事,朝廷如何尋求休養生息,但在對遼事務上,仍舊保持着進攻姿態,絕不罷休。

山陽一線,在田仁朗的部署下,屢有漢騎揚鞭北上,侵擾掠奪,雖然沒有取得什麼大的斬獲,但對遼國的壓力是顯著的。

遼國同樣承受着北伐戰爭的反噬,並且比起大漢要嚴重得多,部族離心,反抗造亂者,難計其數,熬過了酷烈的寒冬,漠北的形勢非但不加好,反而呈現一種持續惡化的態勢。

谷莏對於那些抗拒的漠北部族,遼主耶律賢的態度也很強硬, 一律鎮壓。但是, 以漠北之大, 族羣之多,在漢遼戰爭中受到重創的契丹,哪裡還能如以往那般輕易平定。

因此,在這半年中,大漠之上,廝殺不止,紛亂不休。雖然,相較於那些離心的部族,遼廷所掌握的實力,仍舊佔據優勢,但已經喪失了絕對壓制能力。

在耶律賢適等文武將吏的輔助之下,遼國在平亂事宜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局仍舊堪憂。甚至於,契丹軍隊迫於糧草、軍械等給養問題,也難以進行持續的軍事行動。

而遼國治下的諸多部族,包括契丹諸部在內,情況同樣糟糕,基本的生存生計都面臨問題。若是能有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可供其休養,或許還能通過時間恢復,但是這一點,卻是千難萬難。

大漢不會給這個機會,遼國那些部族也不會給這個機會,大漢軍隊,不需深入,只需要保持一個陳兵的姿態,就能牽制契丹不少精力。

而漠北那些叛亂的部族,在面臨契丹軍隊的打擊中,哪怕失敗了,也有舉族南遷,歸附大漢的選擇。有這條退路在,他們反叛就更加自如了。

於遼國而言,最危險的,也永遠是大漢,而非那些反叛的部族。時至今日,曾經輝煌一時的大遼王朝,已然搖搖欲墜,完全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距離分崩離析似乎也不遠了。

甚至於,連契丹本族,都怨憤頗多,遼主耶律賢就像坐在一個火爐上,每天都經受着烈火的烘烤,承受着莫大的壓力。

大漢軍隊,就像個遊客,在旁邊看戲,火候不夠了,則向其中添點柴,加點油。大定府那邊,董遵誨主持軍務,率領漢奚聯軍數次北上,兵臨潢水。

即便沒有取得什麼決定性的勝利,但驚也驚到契丹人了,這也使得遼京臨潢府始終面臨漢軍的威脅。連都城都不安全了,那國勢動盪,人心混亂,也是可想而知的。事實上,在南來投奔大漢的部族中,就不乏契丹人。

相比之下,在奚王籌寧率領下,早早地便歸附於大漢的襲部族人,則要顯得幸運得多。過去的一個冬季,日子同樣艱苦,但背靠大漢的支持,終究是平穩度過白災,沒有經過太重大的損失。

哪怕還要徵召部卒,配合漢軍的軍事行動,但在紛亂的遼國亂局中,也算保持着一個獨善其身的處境。

說到奚族,就不得不提一句,奚王籌寧自隨駕南來後,就一直待在洛陽,劉皇帝沒提,他也就沒主動請歸,老奚王終究還是識趣的。至於其他奚人貴族,也大多流連於西京,朝廷給他們的待遇還是不錯。

與此同時,朝廷對於奚族領地的消化吞併,更化改制,也在着手進行中,設立燕山北道,也已提上日程。在遼國的治理下,奚地已然有了些基礎,而大漢接手,再行深化,那麼用不了多少年,燕山北部那偌大地區,也將正式成爲大漢帝國的道州府縣。

相比于山陽、燕山一線漢軍的引而不發,保持逼壓,遼東那邊,則是唯一付出了實際作戰行動的一處。

立夏之後,馬仁瑀便提兵北上,進攻黃龍府。經過近一年的紛紛擾擾,整個東北地區的形勢也早已明朗,遼東以內,漸復安寧,遼東以外,紛亂依舊。

而原屬遼治下的東北廣大地區基本流失,只餘黃龍府一地在耶律斜軫的堅守下,但也只是苦苦支撐罷了。

開春之後,馬仁瑀足足按捺了幾個月,待遼東治下稍復元氣,且遼軍形勢愈見孤危時,方纔請旨發兵。

而對馬仁瑀所請,朝廷果斷降制從其請,對於黃龍府僅存的這股遼軍,就算不是如鯁在喉,也看着不順眼,勢必拔之。

面對漢軍強勢北上,黃龍府的遼軍也沒有太多辦法,他們早已淪爲孤軍,遼廷自顧不暇,更無法援應。耶律斜軫再會統兵,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是無力迴天,迅速陷入重圍之中,馬仁瑀更是穩紮穩打,圍城近兩月,也不急不躁的,黃龍府的陷落,也只是時間問題。

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361章 “龍宮”第170章 御宴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50章 喜訊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46章 糧與錢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65章 制舉進展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41章 “戲言”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0章 屯務廢改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76章 對策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81章 內外變動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52章 六穀土豪第347章 割韭菜第1811章 歸來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8章 澧陽之戰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68章 西縣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97章 新山陽第118章 蒲陰第1779章 四王畢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38章 回宮第18章 請願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67章 遺表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16章 馬政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6章 異見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80章 過鄴都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374章 善待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138章 回宮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41章 小風波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370章 劉鋹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465章 “教匪”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694章 鹽州第82章 四件大事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