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

午後的陽光將宮殿照得透亮,紫薇城內的殿樓少有如此通透的,這是乾寧殿,與垂拱殿那種綜合性宮殿不同,這是真正用來給劉皇帝休息靜養的地方,過去,劉皇帝也很少踏足。

不過, 這幾日不同,劉皇帝不僅來了,還一待就是數日,擺出一副靜修的模樣,不見任何人,也不問世事, 彷彿要擺脫世間的紛擾與煩惱一般。

開寶十年的秋天已經到了, 炎熱正在逐漸消退,在這個象徵着豐收的季節中, 大漢帝國仍舊未能得到安寧。

二十年一遇的中原大水,洪河氾濫,於帝國而言,實在是一次重創,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已開始發酵。

重建善後的工作並不好做,尤其是錢糧的準備,救災善後的糧食並不缺,朝廷各地糧倉中有的是,只需要抽調人力按照計劃派往各州即可。

但是,救災可不只是有糧食就足夠了,還有大量的配套物資需要籌集,而在其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錢了。

自打在劉皇帝這裡借款遭拒,王、沈二相之後立刻就擺正了心態, 開始“辦實事”了,財政司真想週轉出一批錢款,還是沒有問題的, 費了些腦筋,沈義倫便迅速籌措了一百多萬貫錢。

但這個數字,與沿河數十州縣以及數百萬民衆的體量相比,又有些杯水車薪了。再多的錢款,不是弄不出來,但是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計相需要反覆權衡了,王溥有些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大漢攤子太大,也不可能真爲了救災,就把肆意地挪用其他款項,一個問題帶出一串問題,這其中輕重緩急,還是值得思量的。

彙集的天下精英的朝廷,自然不會卻聰明人,財政司尤其多精打細算之人,很快就有人提出辦法,並解決了王、沈二相的煩惱。

戶部尚書劉熙古建議,內帑借不到錢, 那就改變目標, 還是同樣的思路, 只不過將借款對象轉換了西京的那些貴族、地主、商賈。

尤其是商賈, 他們手裡必定是有錢的,朝廷割韭菜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最近一次還是在去年。何況,借款也只是權宜之計,應急之策,待新一季的稅收上來後,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這個提議,很快得到了沈義倫的贊同,但王溥不認可,他似乎有些道德潔癖,在他看來,朝廷怎麼都不至於向一干商賈請援,同時,如此一來豈不把朝廷財政問題暴露出去了,顏面何存?

王溥不同意,沈義倫與劉熙古自然不敢推行,顧慮是值得理解的,但是問題總要解決的,事情也就僵住了。

但是,作爲朝廷的宰相,王溥顯然是聰明的,腦筋也並不如其平日裡刻板的表現那般僵硬。就在沈義倫打算從其他地方,再“節省”出一筆款項時,王相公智慧的大腦被打開了。

既然是針對商賈,何必借,直搞募捐,號召京城的貴族、官僚、商賈踊躍捐款,爲國家朝廷,爲災區百姓,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如此正大光明,還不用考慮還款、利息什麼的,並且,這可是有例可循的,當年灤國公慕容彥超修開封、繕洛陽,可都搞了一場“募捐”活動,兩京的商賈便是其中的主要針對對象。

這個思路一打開,一切便豁然開朗了,很快一場在京城貴富羣體之間展開的募捐活動開始了,由宰相王溥親自主持。

王溥出面,各族各家又豈能不給面子,再者,劉皇帝這張大漢最大的虎皮也被拉起來做大旗,哪怕明知道是要出血,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認的。

畢竟,捐款的人未必會被記住,沒捐的就一定突出,而一場體現忠誠大義的捐資活動,也似乎演變成了一場政治捐獻。

京中各部司都號召下屬官員職吏捐錢,這樣的背景下,豈敢不踊躍,就是王溥自己,都捐了一千貫,這對王溥而言可不是一筆小錢了。

一直靜觀其變的首相趙普適時地也站上臺前,一共做了兩件事,其一是也勒緊褲腰帶捐了一千貫,其二則是將朝中捐款人員限定在五品以上。

京官固有千般好,也得看職位,看品級,看背景,對於絕大多數中下層官員而言,日子並沒有表面看起來的那麼好。

趙普這第二道舉措,可是深刻體恤下情,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一舉收割了不少官心。

募捐活動搞得是有聲有色,動靜很大,劉皇帝自然有所耳聞,甚至也以個人名義捐了五萬貫,至於王溥他們打擦邊球借他龍威行事的做法,也沒有計較,畢竟他自己說的,讓他們想方設法。

唯一讓劉皇帝略覺不爽的是,所有捐款的人,不論貴族、還是富商,所捐之資都沒有超過五萬貫的。

不是爲這個數字不滿意,而是他們拿出的理由是,不敢“逾越”,在捐款數目上絕對不敢超過劉皇帝。

不過,終究是小插曲,成績也是喜人的,短短五日時間,便在西京募集救災款項兩百餘萬貫。事實證明,貴族、地主、富商這些羣體,確實有錢,不論什麼時候。

同時,戶部還遣官員東赴開封,協助留守呂胤在東京也進行這麼一場捐獻活動。兩京的善款加起來,不說徹底解決救災問題,至少朝廷財政在善後事宜上的窘境會得到緩解。

而待入秋之時,由朝廷統籌的第三批物資已然起運前往災區了。辦成了事,這也是最重要的。

但是,還沒有等王溥等人稍鬆一口氣,一道看起來更加棘手的消息又傳來了,洪泛各州,生出疫病了。

在這方面,朝廷是有所準備的,早在雨季結束前,抗洪前線由於惡劣的環境,疾病多生,就已經有徵兆了。

對此,朝廷方面自然調動了大量的藥材與醫官前往,對疫病進行防範,但是,地方上的衛生條件,還是過於薄弱了,不管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仍舊沒有阻止疫病的最終爆發。

消息傳來,滿朝震動,劉皇帝這回沒有過多的震怒,只是以一種平靜的語氣宣佈訓令。於是,在五六月的抗洪救災之後,七月的大漢,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抗疫救民。

天災不止,接踵而來,這一幕幕讓劉皇帝有種昨日重現的感覺,彷彿回到了那個同樣多災多難的乾祐初年,心情怎能好。

щшш ▪тt kān ▪CΟ

國家逢劫難,外朝不安,內廷的紛擾,同樣令他煩悶,隨着張德鈞那邊的快速展開,一個個人,一件件事,逐漸被揭露出來,劉皇帝也發現了,紫薇城那迷人的堂皇亮麗似乎當真是給他營造出來的一種假象。

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29章 叔父第83章 抉擇第160章 平定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3章 取士不公半島史話·奇葩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39章 百年大計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17章 機會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304章 楚州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176章 雍王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774章 又罷一相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淺談兩點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65章 選擇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34章 驚陶谷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465章 “教匪”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803章 運動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86章 發落南臣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93章 班師第192章 劉銖案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387章 就國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444章 揣測者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38章 濮州案(1)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83章 遼帝之亡第226章 馮道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