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聲勢浩大

毫無疑問,封禪出巡乃是劉皇帝歷次出巡中聲勢陣仗最大的一次,不論從人員規模來看,出行規格,還是物資消耗,都是冠絕其帝王生涯。

僅從隨駕人員來說,內外宮人、貴族、官僚、軍隊、職吏便超過了七萬人,而這七萬多人中,除了宿衛僕侍,大部分都是大漢的精英階層,囊括了幾乎整個上層統治階級。

可以說,如果這一支隊伍出了什麼意外,那麼大漢帝國必然傷筋動骨,畢竟帝后、太子、諸王、宗室,以及幾乎所有貴族、朝廷大臣,都在隨行之列。

這些人,都是大漢帝國真正的基石,如果出現問題,那於整個帝國而言,縱然不是山崩地摧,那也將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因此,此番出行的安全保障等級,也是無限拔高。

隨衆之中,還包括至少一半的地方軍政大員,除了了西南、西北、東北等特殊地區的少數軍政主官脫不開身外,其餘道級乃至州府級別的官僚,都是主動上表請示,意圖共襄盛事。

當然,獲得批准的,是少之又少。不過,即便如此,各地的官僚們也是想方設法,削尖了腦袋想要往上湊。

就拿開年崇元殿大朝來說,選擇親自來京述職道賀的地方大吏,比往來翻了兩倍有餘。而這些人,都是早早地便收到消息的,到了開封后,也都逗留不去,趕都趕不走,就等着御駕起行,他們好順勢隨駕。

而對於大漢帝國來說,也是難得似此次這般,內外大臣齊聚,這本身就是一場難得的盛會了,過去沒有,未來大抵也很難再重現。

鑑於此情,政事堂還專門下達政令,要求諸道州官府在治安上加強管控,各地駐軍在值守上提高戒嚴,務必保證封禪期間各地軍政正常運轉,尤其不能耽誤農事。

至於大漢諸邊,尤其是北地,更是進入戰備狀態,邊境管控進一步提升,大張旗鼓,鄭重其事,畢竟,自西向東,也有不少戍邊大將進京,在邊事上難免出現一些疏漏,靠這種強勢的態度與舉措震懾不臣以及宵小。

雖然在各地軍政方面,朝廷已經有預見性地做了些針對安排,但不可避免的,封禪之於地方還是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的。

即便如此,還是阻止不了的各地官僚,尤其是那些有資格的官僚,在此事上的積極。原本,這或許只是劉皇帝的一次政治作秀,但不知覺間,已然成爲了大漢朝廷內外臣工們的一次狂歡。

對於很多官僚,尤其是地方官僚來說,參與封禪,觀禮盛會,已然成了一份難得的政治資歷,是地位的體現。

甚至於,就連封禪之時,所有人的站位次序,都引得了一番競爭,給具體負責的趙普帶去了不小的壓力與麻煩,想要從中取得一個平衡,着實不容易。

眼瞧着動靜越搞越大,事情也越來越複雜,甚至性質都有所變味,劉皇帝心裡都不免泛起些嘀咕,認爲有些過於張揚招搖了。

不過,心中的少許遲疑,也只小小地體現在行動上,除了發表一份不痛不癢的示諭聲明之外,也沒有再多的動作了。

一切,都交給趙普他們去操辦,事實上,封禪大典前前後後籌備了那麼久,已不是過程中的些許波折就能夠影響到的。

詔書早已頒佈,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引發怎樣的影響,咬着牙也要進行下去。至於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只能後面再吸取教訓,該整便整,該改便改。

十五日自開封出發,沿着廣濟河東進,二十五日方抵兗州,日行不過三十里。一直到二十八日,行營方抵岱嶽鎮。

行營都部署,此番劉皇帝點名雍王劉承勳,由他全權負責行程安排及宿衛,還特地給他找了兩個副手,楊業與潘美。

按照劉承勳最初的計劃,御駕東巡,是要走水路的,經廣濟河一路向東,過樑山泊轉汶水,是可以直抵岱嶽鎮的。

不過,被劉皇帝給否了,倒也不是因爲劉皇帝不愛坐船的原因,也不是不知道走水路的便利性與舒適性。

而是根據劉承勳的彙報,如果走水路,要滿足這七萬人及各項輜重的順暢成行,船隻倒是小問題,關鍵在於,那麼每一段路都需要徵召上萬的民夫備着,用以拉縴。

那這一路走下來,雖然只不到四百里水路,雖然同樣可以出錢、出糧,但是對於民力的損耗,可是避免不了的。

尤其還是在緊要的春耕時節,更重要的,這讓劉皇帝聯想到了隋煬帝......雖然有些說一套,做一套,有些口是心非,沽名釣譽,但是劉皇帝還是決定儘量節省民力,不要驚擾了民間的正常秩序,尤其耽誤了農事。

哪怕,劉皇帝自己心裡也清楚,怎麼可能會沒有影響,但是,能讓他心裡稍微好受些,心中的憂慮感釋放一些,便足以。

而改走陸路,旅途辛苦,耗時日久且不說,而實際上的消耗支出,要遠大於水運。要備更多的車馬牲畜,沿途的人吃馬嚼,都不是一筆小數字,只是,比起從沿途徵調個幾萬百姓,專門爲天子行船拉縴,看起來要好聽一些。

人往往爲聲名所累,作爲皇帝,則更甚之。

當然,樂觀點看,七萬多人的旅行團,這沿途所耗,還能稍微帶動一下當地的經濟。歷來劉皇帝出巡,都有專款公餉作爲日常支出,至於地方進獻,是嚴令禁止的。

而七萬人,也不是此番封禪與衆的最終人數,隨着御駕東行,一大批的官民也都自發地向泰山趕去。

官吏之中,尤其以中原道州爲主,至於士民百姓,更是聞風而動,或許他們並沒有直接參與其中,但並不影響他們就近感受一番這大漢立國二十多年來的第一盛大事。

當然,底層的平民百姓,忙於生計,是沒有這等閒心的,真正積極踊躍的,是來自四海八方的士人、地主、商人。

同時,接受邀請的,還有一批人,那便是諸國使節及大漢內外諸族各勢力代表。顯然,封禪不只是大漢的盛事,不只是劉皇帝和他的朝廷關起門來自己玩,還需要諸國鄰邦的共襄盛舉。甚至於,漠北契丹的使者都受到了邀請。

到三月初一,齊聚於兗州的各色人等,已然超過十萬人,而泰山已經有兩百多年沒有這麼熱鬧過了。

在鼎沸與紛擾之中,在萬衆期盼之下,屬於劉皇帝的封禪大典,也按照原定的計劃,有序進展,走向高潮。

只是,事到臨頭,劉皇帝反而有些後悔了......

第6章 遺奏十條第4章 中原易主半島史話·安平公主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1773章 質問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6章 名將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00章 城戰第7章 恩賞問題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94章 善後第248章 西撤!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58章 善後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331章 泰來樓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48章 耿崇美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73章 日常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714章 百姓苦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27章 皇城司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7章 新政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73章 日常第388章 考制利弊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61章 南北之爭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99章 出宮第8章 巡視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313章 晉王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49章 求援第297章 怪圈第106章 誘惑第1803章 運動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32章 郭氏之慮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775章 調整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750章 《桃蘭賦》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397章 指點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50章 聽政第283章 雲中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