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

“不過!”趙普微低着頭,話鋒一轉,語氣平靜地敘來:“黑汗於大漢小,於西域則強,行征伐之事,若用兵少,則事難濟,若用兵衆,則供饋難濟。

從河西至軍前,亦有兩千裡之遙,卻愈進兵,路途愈遠,損耗必然巨大,即便盡河西之力,恐怕難以長久爲繼。

且半載以來,河西震盪,人心不穩,這些情況,還需加以考慮衡量......”

趙普這番老成謀國的話,劉皇帝是越聽越不對味,不由打斷他,臉上雖然還掛着點笑容,但語氣卻顯得有些不陰不陽:“聽趙卿的意思,是不支持西征了?”

面對劉皇帝施加的無形壓力,趙普老腰微句,謹慎地道:“陛下,大漢已然有十餘載未大舉用兵了,夫戰,廟算多勝,廟算少不勝,還望陛下統籌思量!”

看趙普一副秉公直言的模樣,劉皇帝也不好發難了,想了想,還是應了句:“趙卿所言有理!”

“不過!”劉皇帝話鋒同樣一轉,定定地說道:“正是因爲久疏戰陣,才該讓軍隊動一動,以免軍備廢弛!好戰必亡的道理朕懂,但忘戰必危同樣需要牢記。

大漢永遠不能馬放南山,兵制改革也有些年頭,正好可以檢驗一下,這些年新兵制下軍隊訓練成果,戰力如何,是否還是當年橫掃天下的無敵王師,黑汗,正好是一塊不錯的磨刀石!”

說着,劉皇帝的手已然不自主地揮動起來:“至於軍需供給,自是重中之重,但再難再遠,比得上當初北伐契丹嗎?再艱再險,比得上當年南征大理嗎?

在朕看來,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難!倘若不是大漢西征,而是黑汗東侵,難道河西就可以用這些理由,來推搪叫苦,無所作爲嗎?

趙卿所言人心不穩,朕倒要問一句,是何人不安,何人不穩?西北進行了爲期半年的剿匪行動,報上來的戰果豐碩,治安轉良,仍舊不穩,那是哪裡出了問題,又是誰出了問題?

從進兵西北開始,河西安穩發展了近二十年,所積所攢,還不足以支撐一場戰爭?即便河西有所不足,那西北呢,西北之後,還有整個大漢,黑汗如何伐不得!”

劉皇帝這一番論調,充滿了咄咄逼人之意,對此,趙普還能如何。默默觀察了下劉皇帝臉色,心中微嘆,拱手請道:“陛下明睿果斷,高屋建瓴,是老臣昏聵迂腐,未能體察聖意......”

見狀,劉皇帝立刻揮揮手,止住他,笑眯眯地說道:“趙卿言重了!你操勞國事,多年辛勤,年紀又長,有所疏漏,在所難免。再者,朕與朝廷也需要你這些老成謀國之言,如此,方可陰陽調和,穩如泰山......”

劉皇帝雖出安慰之言,但這話在趙普聽來,總是有些扎耳。趙普臉上不敢表現出異樣,反而要感動皇帝的體諒,只是心中的苦澀感愈濃了。

過去,哪怕君臣之間有些意見不同,但劉皇帝說話,絕不會如此陰陽怪氣,如此讓人彆扭難安。

但是,這幾個月來,雖然在面對趙普時,經常笑臉示人,然那種隱隱的針對,實在讓趙普應接不暇。

“西域軍事,還有辛苦諸卿,全力支持!”劉皇帝又發出總結性的指令。

“是!”

......

離開崇政殿後,趙普獨走,一邊思索,形容一斂,呈現出的就是凝重之態。經過最近一個多月的相處以及小心翼翼的試探,他已然確定,劉皇帝對他確實有些看法了。

事實上,趙普早就察覺到了,只是過去從沒有像如今這般露骨扎心,而關鍵的轉變,就是從盧多遜被殺之後開始。

盧多遜被殺後,大漢中樞陷入了一陣詭異的平靜中,盧黨幾乎被清理一空,與其牽涉者多受到懲罰,倖免的也都不敢再張揚,都察院的御史差不多換了一遍。

按理說,最大的敵對勢力倒了,趙普這邊該彈冠相慶纔是,但是,在趙普的壓制下,“相黨”的一干人等,也都夾着尾巴做人,不敢張揚,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在這種氛圍中,朝廷風氣大清,行政效率空前提高,彷彿回到了乾右早期年代,那種積極昂揚、上下齊心的景象再度呈現於大漢朝堂。

然而,有一個關鍵的問題,盧多遜死後,中樞原本的權力結構被徹底打破,從政事堂到諸部司乃至地方道州,都是如此,然而,新平衡的構建卻在劉皇帝刻意的壓制下,顯得緩慢而滯後。

諸部司衙署以及地方職缺,都好彌補,並且已經在趙普的指導下進行着人事,大漢可絕對不缺做官的人。

但是,一些關鍵分工、影響到朝廷權力平衡的職位,就不是趙普可以決定的了,而劉皇帝,卻沒有任何指示。

因此,在這一個多月,或者說在盧多遜下獄後的幾個月內,朝廷內部,形成了一種“相黨”一家獨大的局面。

而不論是趙匡義還是王着這樣的勳臣故舊,都低調地很,也就愈加突出趙普的權力與地位,這樣的情況,讓政治嗅覺極其敏感的趙普實在不安,乃至煎熬。

時至如今,趙普才真正體會到,一個平衡的局面,對於朝廷,對於他自己有多重要。盧多遜雖然令人厭惡,甚至不斷地想扳倒自己,但是有此人在臺前吸引目光,卻也分擔了自己的壓力,讓自己的權位穩固。

一朝垮臺,他趙普就凸顯出來了,簡直是被架在火爐上烤。這纔多久,他對盧多遜竟有種思念之情了......

感受到自身的尷尬處境,趙普已經不止一次地向劉皇帝請示,希望能增補宰臣,分擔職權,以免怠誤國事。

甚至還提出了幾個人選,比如宋琪、石熙載、李昉這些老臣,但劉皇帝都沒有給出一個正面迴應,只說還需思量,綜合考慮。

當然,在劉皇帝考慮好之前,那國事,還需趙相公費心操持。看起來大權獨攬,一派獨大,實則危機四伏。

且不提在上邊盯着的劉皇帝,太子劉暘以及那些勳貴元臣,都無形地制約着趙普,聰明人自然都能察覺到趙普的不妙。

太子也就罷了,這些年理政,兩人配合得不錯,關係也良好,但是其他人,想要打倒他,取他而代之的,絕對不少。

當然,處境再是微妙,趙普依舊盡力維持着目前的形勢,意圖通過忠心耿耿,打消劉皇帝的顧慮,宰相之尊,何等榮耀,何等威風,如何能夠輕易地割捨。

但不斷的試探下來,趙普的心卻在不斷往下沉,愈不自安。他也知道最好的選擇是什麼,然而,即便向劉皇帝隱晦地表明意願,仍舊沒有得到認可,用劉皇帝的話說,朝廷需要他。

趙普日子,當真難過!

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52章 聽政3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90章 關右節度第6章 告一段落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56章 彌月之喜第52章 聯姻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世宗篇終 駕崩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149章 降表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6章 態度迥異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67章彈冠相慶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89章 威壓王帥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18章 蒲陰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39章 進退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12章 方略第55章 符氏姐妹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67章 宿州一線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3章 臺懷之事第197章 決斷!第50章 喜訊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406章 調任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690章 拼圖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380章 開寶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66章 請辭?不許!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29章 叔父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世宗篇47 封禪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76章 玉如意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47章 割韭菜第150章 蜀亡第126章 冬至宴2第52章 聯姻第2章 登聞鼓響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