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0章 靜默

第1720章 靜默

幾乎是數着時間過日子,開寶二十二年,到來了。

過去的兩年,毫無疑問,是大漢進入開寶時代之後,最風波迭起,也最亂象紛呈的兩年。

大案,政潮,黨爭,戰爭,叛亂……形形色色,紛紛擾擾,此起彼伏,絡繹不絕,就是波瀾壯闊的開寶北伐,也沒有如此“精彩紛呈”,讓人眼花繚亂。

這幾乎是大漢建立三十餘年來所積攢弊病的一次大爆發,一次徹底的釋放,也是幾十年治理下一些深徹矛盾的縮影。

當然,對於大漢而言,這只是巨人身上出現的一點小瘙癢,只是這輝煌時代下發生的一點小插曲,一點小調劑。帝國大勢已成,或許波折,或有小勢的變動,但大勢難改。

一整個冬季的過去,使得大漢百姓對西北叛亂的關注度直線下降,即便是最好議政的東京士民,也被一些更爲新鮮、更爲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就是那些帶有宣傳性質的說書人,反覆斥罵叛賊,歌頌朝廷,也覺乏味了。

甚至於,曾經一度甚囂塵上的關內,都有些沉寂下來了,在朝廷堪稱嚴酷的封鎖政策下,三個月的時間,徹底在榆林外圍構造了一條牢固的封鎖線,把叛軍牢牢地關在榆林境內。

冬初之時,尚能從榆林傳出一些消息,不論是真相還是流言,總有一些動靜能夠爲人所知。關內道,尤其是靠近榆林的北部地區,也是多有紛擾,人心不穩,狀況憑出,當然在一干“覺醒”的官僚以及武德司的彈壓下,迅速恢復平靜。

整個冬季,在朝廷的全力支持下,趙王劉昉在榆林周邊調兵遣將,而沿榆林周邊的那些對外通道,都被嚴格封鎖,各關隘堡壘,增兵增糧,嚴防死守,甚至於,除了幾條主要的後勤補給通道,其餘道路,全部鎖死,即便一些山野小徑,也不放過,通過大量火藥,將路徑銷燬,伴隨着此起彼伏的爆炸聲,榆林對外(主要是對關內)通道,盡數隔斷。

至於黃河沿線,各個渡口,也都屯有戍卒,更有數千騎兵,來回巡弋,誇張點的描述,一隻冬鳥都難以逾越。

當然,想要做到徹底的封鎖,也不太現實,但是,成規模的叛軍外躥,是被切實限制住了。叛亂之初,叛軍尚能遣派賊屬,行流寇事,將混亂擴散蔓延,這些人,也是劉昉第一步的消滅目標,並迅速取得成效。而在榆林封鎖線落實之後,叛軍流躥裹亂西北的可能性就被壓制到最低了。

或許有小股的叛賊,陰潛南下,然而且不提這其中的困難,即便讓他們成功偷渡了,如何在關內展開行動,攪起叛亂,也再不容易。

整個關內道,都按級別進行戒嚴,尤其是靠近榆林的環、慶、金、延四州,戒嚴力度,幾與軍管相類,執行力度,更是空前。

所有民間活動,都被壓制,禁止民間的人口流動,所有農牧漁民,除了受官府徵召,有開具的文書憑證者之外,都只能安居鄉里,村裡聯保互督,就是新年,都不準走親訪友。

而對任何外來者抑或行蹤有異者,舉報有獎,官府的差役更是時時巡邏檢查,不合規矩者,即行批捕,若是被甄別判定有亂賊之嫌,那就只有吃牢飯,甚至於吃牢飯都是幸運,被投入刑徒營乃至被殺頭,都一點不稀奇,亂世重典的情形,再度出現在西北。

效果自然是顯著的,雖然避免不了無辜者被牽連,但若把官府的禁令當真,老老實實地待着,自然不會有事。同時,也着實讓各地官府,查出了一些混跡民間的亂賊,抓起來向朝廷請功。

尤其是那些南逃的難民,魚龍混雜,果然混入了不少叛賊,這些地方官僚的顧慮,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在趙王乃至朝廷的強壓下,他們不得不接過扶危濟難的差事,一個冬季的時間,自環慶至金延,前前後後接收了四萬多的難民,其中抓了上千人.

在開寶二十一年後半個冬季,整個關內呈現出一種肅靜的狀態,民間的流動與活動,大爲減少,除了長安以及各州城,甚至不容許商賈輕易通行,即便能,也需要有官府開具的印有道司關防的通商憑證。

過去那種,商旅如織,人流如潮的情況,不復存在,通行於各官道上的商旅駝隊,要麼是軍隊運輸的車隊,就是有背景,有靠山的豪商大賈。

爲了配合榆林剿賊的大局,西北各地官府不得不出臺政策,限商限行,控制人員流動,以保證治安,維持穩定,一刀切的做法,也往往省事易做。

不過,這麼多年了,大漢的體制早已完善,在城市的管理上,也日趨成熟,因此,倒也不是完全不知變通。

通商證,就是如此時局之下的一個變通手段。大漢的這些城市,毫無疑問,基本都屬於消費型城市,都需要海量農村資源的供應,即便是處於市鎮中的那些作坊、工場,其原材料供應,也需要從外部採購。而在其中起主要流通作用的,就是那些奔走於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大商小販。

因此,從頭至尾,官府出臺政策,都只有限商,而非禁商。冬季,乃是各項民生資源消耗最嚴重的時節,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保證市鎮內正常的生產生活,那也是會出亂子的,倘是那樣,反而本末倒置,與維穩的初衷相悖。

榆林的叛亂,顯而易見,給關內乃至整個西北官民的生計造成了嚴重影響,時局如此,在官府的禁制下,更有不少商戶破產,尤其是那些抗風險能力較差的小商小販。

即便穩定性最強的農村,也受到波及,爲了配合榆林的剿匪,官府的勞役、兵役徵召令,是大把地撒向廣大鄉野。

同時,也促發了一股還鄉潮,很多在城市鎮甸中混不下去的人,找不到其他出路,基本都選擇先回鄉窩着,等待解禁的一日。

危險與機遇,從來是相伴的,此事亦然。在幾乎遍及整個關內道的大管制之中,同時也避免不了權錢交易,也催生出了一場財富狂潮。

普通的商賈,看到的只是官府限制,生意沒法做,日子沒法過,但對於那些少數大商,卻是難得的機遇。聰明的有實力的人,在面臨規則乃至禁令之時,想的卻是如何藉着這個機會牟利。

城市的需求始終存在,即便是官府也不能禁絕,有這道口子在,那些從事運輸貿易的商賈,自然得到了一個巨大的商機,競爭者直線下降,他們卻可以籍此張開饕餮巨口,盡情地收割財富。

一張通商證,在可以轉讓的前兩個月,甚至被炒到萬貫一張,像長安、鳳翔這樣的大城,不投入個數萬貫,根本拿不到。還是道府察覺這其中的亂象之後,方纔打了個補丁,禁止通商證的轉讓,以實名實商註冊。

即便如此,關內道御史察覺到其中的問題,也向朝廷奏報此事,言關內禁策過於擴大化,以致奸商作祟,大發國難財,關內物價飛漲,民生不安,希望朝廷及時撥亂反正。

至少,在一些有識之士眼中,即便要行限禁之策,也不必全道施行,像關內南部,遠離榆林,就實無不要。至於隴右、河西部分地區,就更是湊熱鬧了。

不過,這樣的提議,經過政事堂一番討論之後,採取了默認態度。道理是那般,出現的亂象也是事實,只是凡事有利有弊,倘若真因地而論,那對關內諸官府的組織與執行能力,又將是一道巨大的考驗。

一刀切或許會產生弊端,但不這樣做,新的問題亂象也就隨之產生,就目前來看,已經有一些關內道之外的商賈,削尖了腦袋想要參與進關內這個難得的財富狂潮,這世上,絕不缺冒險投機者。

不過,御史的進諫,也不是沒有任何效果,至少太子劉暘在得知關內的情況之後,對於那些亂象,就十分不滿,只是爲顧全大局,不得不暫時忍耐。

西北問題頻發,始終肅而不清,不只是劉皇帝,就是向以寬仁著稱的劉暘,也失望至極,有些無法忍受了。

針對於此,又督促吏部,對西北吏治,拿出一套更進一步的整治條制來。而對那些藉機謀利的商賈,也要做好秋後算賬的準備,趙匡義就很貼心地提出,那些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囤積居奇乃至偷稅漏稅,可都是堂堂正正的理由,完全可以利用,不必急於一時。

喜歡牟取暴利的人,總有個上限,魚肉百姓者,也往往是權力下的魚肉,在割韭菜之事上,朝廷幹得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早已得心應手。如此,方纔稍稍消解了太子劉暘心中的不滿。

而不論封鎖榆林的政策,有多少過激之處,又造成了怎樣的後遺症,但在平叛事宜上,卻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待進入開寶二十二年之後,榆林道就彷彿從大漢消失了一般,除了宣慰司偶爾而發佈一些官報消息之外,再無其他內容,好似被遺忘了一樣。

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694章 鹽州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7章 小張探花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92章 萬歲殿宴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66章 陷河陽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2章 如此安慰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7章 恩賞問題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353章 信使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91章 作別西行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418章 洗禮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455章 見聞第1714章 百姓苦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10章 坦白第308章 新貴第296章 反響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58章 回師第13章 舉城同歡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36章 趙都帥第374章 善待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42章 嶺南在望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69章 禍事了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33章 納了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2章 令人陶醉第444章 揣測者第6章 進士樓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